云之于雨,其分别在于水点之大小,所以一则浮游空际,一则降落地面耳。云既为水点所集成,其能成雨,固无足奇者。唯物体之居于空中也,较空气重者必下坠,水之重于空气者达八百倍,今大块浮云,游存于空中者何也?其故不外云点体积至微,每六分之一英寸直径之雨点,可分成云点凡八百万粒,且空气具阻力,今雨点重量之增加,与雨点直径三次方成比例,而空气阻力与雨点直径二次方成比例,故雨点愈小,下降率亦愈小也。云点之下降率每分钟仅八英尺之距,空气有甚微之上升,已足阻其下降;若空气为下降,则热度增高,云点为其蒸发消灭矣。云点既若是之微,其成雨之故,昔朱晦庵氏已有了然之解释,《朱子语类》载:“盖雨落时多细微,雨点彼此相沾,若下之路远,则相沾之数更多而重大,故山顶比山根之雨微小,又冬月比夏月之雨微小,因夏云高也”云云。今之论者,以上升气流经过云层,所含尘埃被云层吸取其一部,所剩尘埃既少,则其所成之云点,自属较大。云点既大,下降率亦随之增多,又与所遇之云点相合,体积益大,卒达地面而成雨矣。至霖雨之所以能继续数小时,或数日者,乃由他方气流,源源接济不绝上腾所致也。全地球所受雨水之量,亦足骇人听闻,盖每一秒钟,平均竟达一千六百万吨也,然亢旱之象,地面上仍所不免。昔人有云,“如大旱之望云霓”,就表示农夫望雨之殷且切。我国北方,雨量多属缺乏,终年望雨望云之意甚殷,若济南、北平等处,习见门联有“天钱雨至,地宝云生”云。此言自北方人视之,固属司空见惯,若多雨量区域之南方人视之,不免指为触目之谈也。唯云雨之于人生,果属至需,苟云量过多,亦殊不宜,盖统计全世界平均云量,为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之间,日光为其遮蔽达百分之三十二。凡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常感云量过多,有“天无三日晴”“蜀犬吠日”之谚,近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派员在峨眉山顶司测候,在平地所谓天高气爽十月之际,其所得全月之日光,不足四十小时,于卫生亦甚属不适者也。(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