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手艺探索与实践: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化融合

新手艺探索与实践: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化融合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民众密切相关的手工艺,主要是涉及木作、裁缝、鞋匠、窑匠等与生活相关的行业,精湛的手工艺一直被统治者所专用,中国民间大多依靠家庭自给自足的手工艺,满足日常所需。由于政府的倡导,教育的推动,手工艺真正地进入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即出现了系统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实用工艺的知识人才,指导发展手工艺产业。但由于各种原因“工商美术社”遭遇事业发展的困顿,无法继续坚持。

新手艺探索与实践: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化融合

封建制度下的手工艺,是专属于某个阶层的专利,没有商品性,一旦手工艺自主的商品性出现,手工艺生产的自主性就充分彰显出来。中世纪法国的君主开放他的手工艺工场,生产商品销售牟取利润,精湛的手工艺的社会性体现出来。

手工艺为社会提供产品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工艺品的价值在商品市场的流通中得以体现,促使技艺的发展更为迅速,手工艺者为了维护技艺的信誉,努力工作,同时在行业内,建立行会制度保证手工艺者的利益。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工商”总是联系在一起,但手工艺的商业发展一直都不健全,由于官府对手工艺的垄断,以及对商业的抑制,手工艺的发展似乎非常缓慢。与民众密切相关的手工艺,主要是涉及木作、裁缝、鞋匠、窑匠等与生活相关的行业,精湛的手工艺一直被统治者所专用,中国民间大多依靠家庭自给自足的手工艺,满足日常所需。自鸦片战争以后,国外工业产品冲击国货,政府才深刻意识到经济对于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实业救国”成为手工艺复兴的理由。

“创办实业,提倡教育”的潮流中,人们在反思中醒悟经济、文化社会进步的保证。由于政府的倡导,教育的推动,手工艺真正地进入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即出现了系统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实用工艺的知识人才,指导发展手工艺产业。然而,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是纯粹的手工艺者,是引领手工艺专业化发展的新生力量。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中呼吁:

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其要普及美术教育。专门练习的,既有美术学校、音乐学校、美术工艺学校、优伶学校等,大学校又设有文学美学、美术史、乐理等讲座与研究所。

他认为美育带动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发展,在强调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同时,要培育国人的美学情操。他对工艺的分类以及功能做了详细的阐述,肯定工艺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所谓工艺的美是:“不但装饰在个人所用的器具上,更要装饰在大家公共的住所上了。”文化性赋予了手工艺社会价值,其“装饰”的含义不仅是生活的点缀,而是上升到民族素养的层面。这是在推行新学思想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处于中国民族存亡之际来审视民族的文化,以及文化对民族的推动力, 国力的振兴在于发展新的生产力,新思维,新观念。正如张謇在《雪宦绣谱》中阐述:

“世近有可说者,则上海顾氏露香园之绣。得其一幅者,往往列诸彝鼎,珍若璎璧。顾其法若何,士大夫所不能知也,虽能绣之女子,亦不必能说。今世觇国者,翘美术为国艺之楚,而绣当其一。”

与国外交流中,对于文化的理解与传统的观念大相径庭,手工艺品对于人们来说,俨然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在近代史上中国工艺文化的两次盛举,即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和1915年赴美国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国内展会和国外交流的活动中代表国粹的展品是手工艺品,手工艺品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载体。南洋劝业会工艺美术品主要分布于瓷业、染织、制作工业和美术四大类中。参赛地区很广,以江苏、广东的产品获奖最多。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中,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赛会的中国著名手工艺匠师和工场代表约有300多人。博览会凭借中国传统的手工艺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精湛手工艺,同时也让国人看到了海外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当时参加该博览会的屠坤华在《万国博览会游记》序言中表述:“人国方日新时异,疾走突飞。而吾国乃从容雅步,依然故我。……如今日生,亡羊补牢,亦或非晚。”民族手工艺成为图强国力的经济之一。 处于传统农业社会至现代工业社会转换的过程中,手工艺有其值得推广的一面,手工艺产业在中国实业中占有一定的优势。1915 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余觉回国后曾对著名画家颜文梁说,国外拟订购40万美元的绣品。而江苏推行的女工传习所的确为手工艺实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手工艺品质的声誉。

由于手工艺在经济中的作用,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手工艺者,成为手工艺传习的主要目的。而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的教育,把工艺作为学科引进,所秉持的宗旨也是培养实用人才,以致被纳入美术范畴中称为“商业美术”或“实用美术”。自此,中国手工艺的发展历程中又出现了一批不同于手工艺者的工艺设计人员,他们是社会的新生人才。其中以陈之佛、庞熏琹为代表,他们都有手工艺背景的经历,后赴海外留学受到现代设计的影响,回国后极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设计理念。

陈之佛在杭州工业学校(后改称“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编成《图案讲义》,由学校石印成册,这是我国最早的自编图案教材。1923年他创立“尚美图案馆”,该馆招收学员,通过基本功训练以及实践工作培养设计人员,为当时各大丝绸厂设计绘制大量图案纹样,包括颇为有名的虎林厂生产的产品纹样多出自他的设计,推动了我国工艺设计的发展。陈之佛本人在书籍装帧、商业海报等方面身体力行地实践他的设计,有了独特的建树。

庞熏琹1930年从法国巴黎回国后,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社团“工商美术社”。他极力推广工艺设计,认为优秀的设计来自手工的实践。但由于各种原因“工商美术社”遭遇事业发展的困顿,无法继续坚持。他的社团事业虽然失败,但仍然坚持商业设计的尝试,在上海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商美术设计展览,在大众的层面积极推广装饰美术的作用。1940 年至1945年,他在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实用美术系主任,兼授工商美术课,完成编著《工艺美术设计集》一书。这是我国最早一部以各时期装饰纹样为基础,适应于现代生活的工艺造型艺术设计专集。(www.daowen.com)

工艺设计顺应时代的需要,与此同时,传统手工艺并没有因工艺设计的发展而有所萎缩,由于外贸的需求,依然成为手工产业的支撑点。工艺设计则吸收传统手工艺的艺术特色,设计符合本民族审美习惯的工艺产品;传统手工艺由于设计的介入,工艺的制作中赋予了文化的内涵。手工艺依然按照传统的制作方式生产,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由于手工艺者的个人创作意识的觉醒,以及受过教育的设计人员的加入,手工艺创作的个性逐渐显示出来,形成现代中国手工艺的发展趋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手工艺产业又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角色。为了体现政府对手工艺的重视,在1953年12月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性的工艺美术展览。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参观了展览。观众达18万多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庞熏琹先生之文《巩固民间美术工艺的成就》。这些举措传达一个信息, 手工艺无论是作为产业还是文化事业,都凸显了在新体制下的地位,手工艺将要走向专业化的路途。在政府的主导下,1953年至1957年期间,我国广泛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及城市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消费合作、供销合作到生产合作,采取多种过渡形式,逐步进行所有制的变革。其中工艺美术行业纳入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行列,基本实现了合作化。手工艺进入国家的管理范畴,进行有计划的生产,手工艺人第一次成为有单位的工作人员。1956年3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和全国手工业合作社联合总社筹委会汇报手工业工作情况时说:“提醒你们,手工业中有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提高工艺美术品的水平和保护老艺人的办法很好,赶快搞,要搞快一些。你们自己设立机构,开办学院,召集会议。”1956年11月1日,在周恩来的指导下,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7年2月,中央手工业管理局下设工艺美术局。在加快经济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和“适用、经济、美观”的生产原则。到1956年底,合作社的产值占了手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手工业生产的大幅度上升,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时任中央手工艺管理局局长的白如冰这样解释手工艺发展的方针:

“‘保护’就是保护和继承我国工艺美术的优秀传统,保持我们民族的、地方的特点和风格,并且发扬光大。‘发展’就是在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下,不论是生活日用品或艺术欣赏品,内销或外销,都应该极力发展生产。‘提高’就是加强创造设计工作,提高工艺品的经济效益和艺术质量,改进花色品种,提高产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对于经历了巨大变革的手工艺者来说,他们的身份和生产目标都发生了改变,每个人都担当了社会的责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产值,发展经济”。1974年4月,周恩来更强调:“中国人民有传统的手工艺,历史长,要保持自己的特点。手工艺是群众的智慧,劳动人民的最大才能。这些工艺品(外国)没有人能与我们竞争, 要提倡手工艺,要把它搞上去,换取外汇。手工艺大有前途。”在产销结合的关系上,国家建立了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机制,在逐步拓开远洋海运贸易后,工艺品开始进入国际大市场,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这时工业和外贸部门都加强了市场观念,但各自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外贸强调“以销定产”,工业部门和文化部门强调发扬传统特色,要“以产促销”,后来在实际执行中贯彻了“以销定产和以产促销相结合”的原则,既尊重外销市场的客观需要,又发挥工业部门不断创新的能动作用,收到较好的实效。

从1965年开始,各省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发挥手工艺者的创作能力,开发新样品,配合每年举办的出口商品选样会,会上除外贸部门选择样品和介绍市场信息外,还进行技术交流,这对促进产销结合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期间工艺美术品的销售,根据生产发展和国家出口需要,贯彻了以“出口为主、内销为辅”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挥内外销的互补性,促进协调发展。内销工艺品的销售,主要由工业部门自行组织推销,小部分由商业部门收购,其中30%左右通过工艺美术服务部和一部分企业自设的门市部等形式进行销售。

1974 年后为了进一步扩大工艺品内销,全国每年举办内销、旅游工艺品交易会,也有地方举办的各种类型展销会,组织工商双方看样订货和现场零售。手工艺品在不断扩大的需求下,产业规模也逐步发展,与工艺有关的单位体制包括事业编制、国营企业、集体单位以及销售公司,手工艺在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成为国民经济的中的重要产业之一。

由于政府的重视,各省都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手工艺最早归属文化局,后因产业发展的需要归口于工业局。基于“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有必要对优秀的手工艺进行整理与研究,并对手工艺产业进行业务指导。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的主管部门就意识到专业机构对发展传统手工艺所起的重要作用。最早的工艺美术研究单位是1954年成立的江苏无锡惠山泥人研究所和南京云锦研究工作组(后改研究所)。不久,各省都相继建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

这一时期,手工艺相关的中、高等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几乎都设立工艺美术学校。开设装潢美术、工艺绘画、工艺雕塑陶瓷、织绣、漆器、金属工艺、服装家具设计、染织设计等专业。最早于1952年建立的是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苏州、上海、河南、山东青岛等地,在1956年以后都陆续建立了工艺美术学校。高等教育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有工艺美术学院1所(后并入清华大学),设有工艺美术学科的美术学院6所艺术学院5所、工科学院6所,所设专业有:陶瓷美术、染织美术、服装设计、家具设计漆器设计(磨漆)、工业造型(轻工产品造型)、室内装饰、装饰绘画(工艺绘画)、装饰雕塑(工艺雕塑)、商业美术、书籍装帧、装潢美术、工艺美术史论、特种工艺等。开设的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形势教育、外语、体育、艺术概论、工艺美术史、文学以及绘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

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时代能与共和国体制下对手工艺者的重视程度相比,从事手工艺的技艺人员可以作为国家干部,如众多工艺美术研究所中的手工艺者,他们也很在乎政府给予的待遇,更专注于手工艺的技艺提高,回报社会给予他们专业的定位。1983年1月31日,国务院批准颁发劳动人事部《关于工艺美术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规定业务职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员以及工艺美术技师。手工艺者从此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标志着中国手工艺的专业化机制的确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