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包括一般所谓的瓦器、砂器、窑器、琉璃、炻器、瓷器等。它们都是以自然界中蕴藏极为丰富的黏土为原料,经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而制成的器物。
陶器与瓷器一般根据它们的原料构成以及烧成温度来划分。陶器用陶土作胎,其胎体质地比较疏松,敲击发出的声音低沉浑浊。瓷器一般认为主要是以瓷石或者高岭土为原料,富含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等成分,并且含铁量低。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700℃以上、1200℃以下,通常表面不挂釉,即使挂釉也大多是低温釉,按烧成温度、方法以及制作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红陶、灰陶、彩陶、黑陶和釉陶等。瓷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200℃—1400℃,可分为中温瓷器、高温瓷器,胎质致密,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敲击可发出清脆的声音。一般来说,烧结程度和致密度越高,则吸水率就越低。
陶与瓷的材料之间存许多差异,陶土含铁量高于3%,黏性较强,颗粒大,较粗糙,但便于塑造成型。由于原料的差异,高温烧结后可呈灰色、浅红色、青色、黑色、白色、黄色。瓷土含铁量低于3%,有黏性,质地柔软细腻,高温烧结后呈浅白色。
比较分析,瓷器烧成温度较高,敲击声音清脆,吸水率大于0.5%,质地细腻光滑;陶器烧成温度较低,敲击声音沉着,吸水率小于15%,质地较粗;炻器的性能是介于陶与瓷之间,它的机械强度远远高于陶瓷器具,适合用于机械清洗的日用产品及特种用途的器物制造。
陶瓷器具的普及,成为大众生活的器皿,替代了造价昂贵的青铜与漆器等工艺复杂、难于推广的器具类型。陶瓷釉色、装饰纹样和陶瓷造型本身都是陶艺创作的重要元素。人性中有爱美、扮美的天性,是因为人类有创造美的能力作后盾。由此可知,在原始陶器出现的同时,陶艺创作的行为也必然随之开始了,陶艺创作应该是早期人类探求与索取美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陶瓷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各种方式、技法就是陶瓷的装饰工艺,它能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审美性。装饰的设计要从陶瓷造型的整体出发,相互配合。装饰可在施釉前在瓷胎上进行,也可在釉下、釉上及釉的本身进行。常见的装饰有单色釉、花釉、窑变釉、结晶釉、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斗彩、粉彩、素彩、金银彩、珐花、绞胎、开片、刻花、划花、印花、堆花、贴花、剔花、雕塑等。各种装饰方法,既常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运用。
(1)釉下彩,又称“窑彩”。施于瓷胎釉下的彩绘装饰,即先在坯体上彩绘纹饰,然后施釉、人窑烧造。烧成后釉面光亮平滑。因有釉面保护,画面不易受损,耐腐蚀,并能保持色泽鲜艳及防止铅等有毒物溶出。但彩料品种较少,色彩不及釉上彩丰富。釉下彩自三国东吴时出现,唐代趋于成熟,宋代得到发展,元以后取得突出成就。常见的有釉下褐绿彩、白地黑花、绿釉黑花、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民间瓷器采用釉下彩较为普遍,至今仍有制作。
(2)釉上彩,也称炉彩。在烧成的陶瓷釉面上施以彩绘纹饰,然后入窑炉低温烘烧,使彩料烧结在釉面上。釉上彩色泽鲜艳,操作简便,丰富了陶瓷装饰的色彩,但画面光亮较差,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有毒元素。釉上彩在低温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宋代开始出现,明清有很大发展。主要有红绿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墨彩、金银彩等。民间陶瓷的釉上彩装饰不及釉下彩普遍,以红绿彩与粉彩居多。
(3)釉中彩。当代发展起来的新的装饰技法,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熔剂成分无铅或含少量铅,以釉上彩方式施于器物釉面,再入窑在高温下快烧,使釉面软化熔融,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细腻晶莹,耐磨损,抗腐蚀,具有釉下彩的效果。
(4)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技法,又称“逗彩”。明成化年间景德镇窑始创,后进一步发展。先以釉下青花在坯上勾绘纹样,挂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加以填涂或点缀成完整花纹。斗彩有多种形式。如点彩,主要纹饰为釉下青花,仅以釉上彩加以点缀;覆彩,在釉下青花纹饰上覆盖釉上彩色;染彩,在青花纹饰轮廓边沿用釉上彩色加以烘托相衬;填彩,青花仅勾绘出轮廓线,再釉上填彩加彩,主要纹饰以青花组成,仅部分使用釉上填彩等。
(5)珐花也称法花、粉花,一种以牙硝作助溶剂的釉陶制品,主要是将我国传统壁画粉画中的“沥粉法”运用到装饰上。做法是将精细的泥浆装进带管的特制布袋中,挤压让泥浆从细管中流出,在成型的陶坯上按纹饰需要勾勒出凸起的轮廓线。阴干后在花纹轮廓线内填上不同颜色的釉料,花纹以外部分涂以单色釉,作为地色,对花纹起烘托作用。经干燥、入窑一次烧成。珐花釉色鲜艳,色调明快,有黄、蓝、白、绿、紫、黑等色,有“黄似金珀,紫如紫晶,蓝似宝石,绿如翡翠”的美誉。珐花元代开始烧造,明中期流行,明清景德镇窑也仿造珐花器,在烧好的白瓷胎上用“沥粉法” 装饰施“珐花釉”,再入窑低温烧成,风格更为细致精巧。
(6)开片又称“冰裂纹”,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根据开片裂纹的疏密及图纹不同又分别称为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鳝血纹等。
(7)刻花。在成型的坯体上用竹、铁、木制刀具刻出花纹,然后施釉烧成。刻花以刀代笔,一般刻纹为一边深一边浅,线条成斜状。刻纹的深浅粗细以坯的大小厚薄及造型为准,粗则豪放,细则秀丽。纹饰生动活泼,有层次感。刻花工具简单,不需贵重材料,经济大方。
(8)划花。用竹针、骨针、铁针在坯体上浅划或浅刻出花纹,由于刻痕浅,没有刀锋直入的深浅变化,花纹缺少层次感,但划花利用线的疏密变化表现形象,线条流畅自然,再施以单色薄釉,在滋润透明的釉色下反射出花纹,犹如丝绸的暗花一样秀美。
(9)印花。在瓷坯上印以花纹,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在成型后尚未干透的坯体上印出花纹;二是用刻有花纹的模子制坯,使坯体上留有花纹;三是丝网印花,将彩料通过花样丝网套印在坯体上。印花有凸起的阳文和下凹的阴文两种,层次丰富,有立体感。
(10)贴花亦称移花。先用陶瓷彩绘颜料印制成贴花纸,将其粘贴在坯体表面,再加以烘烧,又分为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等。
(11)剔花在坯体上将花纹以外的部分用刀具剔除,使花纹凸起。剔花可分为化妆土剔花、黑釉剔花等多种。
(12)堆花在坯体上用泥浆堆成花纹,有浮雕的效果,又称“堆雕”或“浮雕”。制作时用泥浆填堆纹样,堆好后用小木棒垛紧,垛紧一层再填一层,直至填到纹样的厚度要求,再用刻刀修整完美。还有一种堆釉,用釉浆堆填纹样。一般为白色釉浆,烧成后呈半透明状,可充分表现浮雕的效果。(www.daowen.com)
(二)漆器
髹漆,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也作“髹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生漆的国家。髹漆的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史上,漆的利用,最早可能是应用于工具、器物的粘连与加固,然后才有漆饰的日用品和带纹饰的漆工艺品。
天然漆是制造漆器的主要原材料。天然漆又称生漆、大漆、真漆、国漆,是我国著名的特产。它是漆树上的一种生理分泌物,呈灰白色乳状汁液,主要成分是漆酚。从漆树上取出的漆汁中含有一些水分,称为生漆。生漆在日光下边晒边搅脱水以后,就成了深色黏稠状的流体,称为熟漆。漆液可以涂饰器物和制作各种漆制品。
漆器在制胎、髹涂后,基本上是光素无文的,为了使漆器更加精美华丽,还需要加以装饰。漆器的装饰工艺丰富多彩,《髹饰录》中就列有质色、纹铇、罩明、描饰、填嵌、阳识、堆起、雕镂、戗划、煸斓、复饰、纹间、裹衣、单素等14种髹漆技艺,并且各种技艺间的综合运用,还能变化出许多种装饰技法。但概括起来,漆器最基本、最主要的髹饰漆艺可分为罩漆、色髹、描绘、刻漆、雕漆、填漆、堆漆、镶嵌等类。
(1)罩漆是较为简单的漆饰技法。例如,将透明漆涂饰于以精细而纹理优美的材料所制漆胎的表面,不加任何纹饰,以充分表现其材质的质地美,如优美的木纹,并发挥天然漆的特点,产生如水之清、纹色明彻、光泽莹亮、典雅自然的艺术效果。
(2)用色漆髹涂器面,黑、朱、黄、绿、紫、褐等,凡是可以入漆的颜料,均可与漆调配成各色的色漆。
(3)漆器的彩绘描画,也称画漆,描绘后,不需研磨、推光及罩漆。花纹干后,一般比漆地略高。
(4)刻漆在推光漆面用刻刀镌刻图案。或阳刻,或浅刻,或细微,或豪放,或刮、擦、磨、染,变化多样。
(5)雕漆用油光色漆,在漆胎上逐层髹涂,数十层乃至数百层,叠积到需要的厚度,待半干,用刀剔刻出有层次的花纹。
(6)填漆。在漆器面镂刻出花纹或用漆及其他方法造成漆面不平,再填入色漆或填金银罩漆磨显。填漆大致可分为磨显填漆和镂嵌填漆两种。
(7)堆漆用漆、漆灰或胶灰等材料,在漆胎上堆起花纹,有的要堆几层,待干后,再在堆漆的花纹上进行描绘、研绘、贴金、镶嵌、雕填等装饰处理,有的还要再加以罩漆。
(8)镶嵌是以金、银、玉、石、螺钿等为材料,镶或嵌在器物上,也即漆面借物以嵌饰。镶嵌只使用一种材料的,称为素镶嵌;利用多种材料加以组合的,称为花镶嵌。
(三)青铜器
青铜为红铜与锡的合金,其熔点较红铜低,硬度较红铜大,在浇铸时气泡少,流动性好,可铸出锐利的锋刃及精细的花纹,适于制作坚实的兵器、工具及金光亮丽的容器。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用铜作胎,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焊在铜胎形上,再点填上彩色釉料,经烧制、磨光、镀金而成的工艺品,具有浑厚持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景泰蓝在古代皇宫就像他的母体艺术——青铜器一样,充当着礼器和祭器之用。
景泰蓝工艺的最大特点,在于掐丝工艺。掐丝时铜丝花纹要排列得紧密,不宜太疏,这是由制作方法和其物理性能决定的。因为釉色在烧制时有膨胀力,面积过大在反复烧结过程中容易发生破裂,在反复的研磨时也容易损坏。从艺术效果上看,掐丝花纹也宜密不宜疏,疏了就易失去富丽堂皇的感觉,色彩的丰富性也将受到影响。景泰蓝是将造型、色彩、装饰合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
铜镜在我国古代属于镜子,它是用铜做的。铜镜正面经过研磨抛光,光洁明亮,用以照看;背面则一般铸有花纹或字铭,作为装饰,而这些纹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尚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明代鎏金龙凤纹镜,又如清代乾隆万春芙蓉镜,主纹为连枝梅花及喜鹊,寓“喜上眉梢”及“喜相逢”之意;方钮,钮周为二重弦纹,外饰花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