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元时期金银器的发展与演变

宋元时期金银器的发展与演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装饰纹样的题材也大大超过了隋、唐时期。宋元时期的金银器多出自窖藏,少部分出于墓葬和塔基,其金器多为饰件,银器多为生活与宗教用品,加工方法分别采用钣金、切削、抛光、焊接、压印、模冲、錾刻、锤揲、镂雕、鎏金等传统工艺,并有所创新。玉器自宋代逐渐成为买卖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后,至明清时期已走出王公贵族门殿,进入寻常百姓家。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社会比较安定。1127年北宋亡于金,中原人口又一次大量南迁。偏安江南南宋国土和人口仅为北宋的五分之三,并一直承受着北方强大的军事压力。但南宋重视发展经济,进一步解除对民间工商业的限制,手工业产品的数量和生产技术都超过了北宋。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先后灭西夏和金,传至忽必烈时遵用汉法,改国号为大元。1279年,元朝灭南宋,结束了300余年来的分裂对峙局面,再一次实现了中国的大统一。

宋代是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高峰期,除官窑之外,民间的汝窑、均窑、定窑、龙泉窑深受朝廷和民间的喜爱。江西的景德镇,在唐朝已初露端倪,到了宋代,景德镇瓷器达到了质细、胎薄、色润的水平,宋景德年间,真宗皇帝命之为贡品,景德镇从此名声大振。独具风格的瓷窑体系已经建立,各窑之间风格迥异,色彩纷呈,如定窑的刻花、划花,耀州窑流行的印花,磁州窑的黑色彩绘等各具特色。装饰纹样的题材也大大超过了隋、唐时期。花卉题材千变万化,成为宋代各窑系的主要装饰题材,也经常使用寓意吉祥美满的花卉、动物组合纹饰。人物山水彩绘的场面宏伟,与宋代的中国画特点十分贴近,同时融入民间艺术特色,显得意趣横生。

元代是瓷器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制瓷技术有新的发展,白瓷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种,并逐步向彩瓷过渡;青花和釉里红兴起了;彩绘由三彩发展到五彩戗金。吉州窑等一些窑场衰废了,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缂丝是中国独特的工艺品,以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用手工以“通经断纬”的织法织出的正反面花样色彩相同的织物,又称“刻丝”或“过丝”。宋代缂丝多以画稿为底本,艺术性很高。北宋缂丝织幅超过唐代,多作书画裱首。南宋缂丝以摹制画院风格的书画为能事。北宋时定州(今河南定县)缂丝最为有名,后因战乱南迁,南宋时镇江、松江、苏州都盛产缂丝。朱克柔、沈子蕃等人的作品更是运丝如笔,工丽典雅,色泽古朴,惟妙惟肖,笔意神韵与原作分毫不差,达到了艺术的高峰。元代缂丝好采用金彩,其繁华细密超过宋缂,多用于制作佛像,存世的元代释迦佛挂轴用十色金彩织成。(www.daowen.com)

宋元时期的金银器多出自窖藏,少部分出于墓葬和塔基,其金器多为饰件,银器多为生活宗教用品,加工方法分别采用钣金、切削、抛光、焊接、压印、模冲、錾刻、锤揲、镂雕、鎏金等传统工艺,并有所创新。元代在品种上还有所增加,出现金碗、金盘、金杯及银奁、银镜、镜架、银篦、银刮、银刷、银针、银剪、银脚刀等。宋元金银器以器形设计构思巧妙为特征,在装饰上继承和发扬了唐代的传统,并采用新兴的立体装饰、浮雕形凸花工艺和镂雕为主的装饰技法,将器形与纹饰和谐结合,使之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和真实感。花纹装饰的题材大致有花卉瓜果、鸟兽鱼虫、人物故事、亭台楼阁及錾刻诗词5类,有的器物上还有款识,除少数刻有年款及标记重量、寓意的杂款外,多为打印金银匠户商号名记的款识,如“周家造”“张四郎”“丁吉父记”等,表明了宋元以后民间金银器制造业的繁荣状况,并且更为商品化。

玉器自宋代逐渐成为买卖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后,至明清时期已走出王公贵族门殿,进入寻常百姓家。百姓也寄情于玉器,期望于玉器给他们带来福祉。玉器制造商也投民众所好,大量生产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玉器,有“洞宾松鹿”“麻姑献寿”“八仙奉寿”“观音渡仙”等八仙图;也有以八仙所执器物葫芦扇子、宝剑、花篮、荷花、横笛、鱼鼓、阴阳板代替八仙人物的“暗八仙”,均含祝福庆寿之意;更有象喻“太平有象”“双鱼寓”“年年有余”,荔枝意“一本万利”,羊表“吉祥”,蝠鹿表示“福禄”,以“卐”代万,以示“万德吉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