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漆器与木制家具:战国秦汉时期的珍贵文化艺术品

漆器与木制家具:战国秦汉时期的珍贵文化艺术品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漆的使用古已有之,战国秦汉时期,漆器普及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种。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典型器物除奁之外还有耳杯。战国秦汉时期,漆色以红、黑为主;装饰手法有彩绘、针刻、镶嵌等;纹饰包括动物、云气、几何纹,其中变化多端的云纹是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主要装饰纹样。与木床同时出土的还有几、案、屏风、箱子等其他小型家具这些家具,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一组木制家具,制作细巧,图案丰富,雕刻精美,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漆器与木制家具:战国秦汉时期的珍贵文化艺术品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500余年,史称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奴隶制统治的象征周王室日渐衰微,一些诸侯国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强大起来,相互间不断地进行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兼并战争。经过200多年的争战,100多个诸侯国多数灭亡,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大国对峙和争雄的战国局面,又经过200多年的争战,终至为秦所统一。但秦朝急政暴虐,导致二世而亡。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公元前202年,刘邦重建了统一的封建帝国。西汉各项制度基本沿袭秦朝而有所增易。西汉后期,土地兼并和奴婢问题十分严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发展走下坡路。王莽改制失败,刘秀乘机夺取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新建立的东汉政权被迫对生产关系做了某些调整,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赋税,兴修水利等,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豪强地主势力很快就急剧发展起来,庄园经济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东汉末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东汉王朝也随之瓦解。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建立和巩固时期,也是封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漆的使用古已有之,战国秦汉时期,漆器普及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种。相对于陶器和青铜器,新的材料给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漆器由胎骨和表面的漆饰组成。一般来说,漆器的胎选用木材为原料,挖制(或旋制)成器形。战国秦汉时期流行木片卷粘胎,制作时先将木料裁为薄片,经烘烤卷成筒状,然后在外加裱麻布。木片卷粘胎适合制作筒状器物,当时的筒状容器——奁,就是这样制成的。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典型器物除奁之外还有耳杯。耳杯也称羽觞,其作用相当于酒杯和水碗;耳杯杯体浅浅下凹,杯的两旁有双耳,主要用于盛水盛酒;有的耳杯在包装时杯杯相套,大大节省了搁置空间。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夹绽胎:先以漆灰成型,然后外面加裱麻布,待麻布干硬成为壳体后,再捣去内里漆灰胎,便获得轻盈精致的胎型。

漆器的髹涂最初是为保护器胎,以后在漆层上加上各种装饰。战国秦汉时期,漆色以红、黑为主;装饰手法有彩绘、针刻、镶嵌等;纹饰包括动物、云气、几何纹,其中变化多端的云纹是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主要装饰纹样。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大量漆器。出土的漆棺上有彩绘云纹装饰,夹杂着神仙人物和动物,表现了汉代人长生不死的梦想。彩漆的云纹线条婉转流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战国时期楚国、汉代四川的蜀郡和广汉郡是当时漆器的重要产地。

战国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制作转向青铜灯、炉等特殊造型,代表作品有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它们将作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著名的铜奔马表现了精湛的青铜制作技艺与聪慧的艺术构思。

目前最早的黄金器皿,是湖北随县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中的金盏,重2150克,采用钮盖、身、足分铸,再合范浇铸或焊接成器的方法,全器制作十分精细,具有楚青铜器风格,其制作技术,应是在中国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工艺。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器,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格有所不同:山东、浙江、湖北等地的金银器多为器皿、带钩等,一般以范铸法制成;内蒙古、陕西等地出土的主要是金银首饰及马具上的饰件,工艺技术上较为完善。(www.daowen.com)

秦代金银器目前发现甚少,山东淄博窝托村古墓出土的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银盘,盘内外錾刻龙凤纹,花纹活泼秀丽,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陕西西安始皇陵所出铜车上,有金质的当卢、金泡、金项圈、金珠,银质的银较、银镳、银辖及银环、银泡、银项圈等部件,均系铸造成型。

两汉时期,我国金银器的产量已相当可观,文献记载中多有统治阶级之间常以黄金作为赏赐、馈赠、贡献等,而且数量惊人。江苏盱眙南黑庄窖藏曾发现金版、金饼、马蹄金、麟趾金等各种金币36块,置于一铜壶内,壶口盖一重达9000克的金兽,含金量达99%,表面锤饰圆形斑纹,是一件汉代的重器。江苏邗江东汉广陵王墓出土有广陵王金印及十余件制作精细的小金饰件。此外,金银丝也用来串系金缕、银缕玉衣。从这些出土品可以看出,当时除了自商周以来加工黄金所用的锤揲、制箔、拔丝、铸造等技法继续沿用外,金银细工已日趋成熟,如掐丝、垒丝、炸珠、焊接、镶嵌等,特别重要的成就是发明了金粒焊缀工艺,即将细如粟米的小金粒和金丝焊在金器表面构成纹饰。银器到汉代作用范围已较广,也有较多的容器和小件服御器,如银画、银盒、银盘、银碗以及银带钩、银指环、银钏、银铺首、银车马具等。山东临淄西汉齐王墓陪葬坑中还出土了两件银盘,器腹均饰以鎏金花纹。这种器腹饰鎏金花纹的银盘即金花银盘,在唐代曾成为金银器中最主要的品种之一。

东周、汉代玉器类型上前后略有变异,可细分为几期,但装饰风格仅有细部变化,呈现一脉相承的趋势。当时的装饰图案有几何纹和神兽纹两大类。几何形花纹有涡纹、方格纹及由此衍化而来的谷纹、蒲纹,还有勾连云纹、卧蚕纹、乳丁纹等。几何纹都为平面起纹,线条布满器身,疏密有致,阴阳相辅,粗细互衬,充分显示出铁质工具给玉器装饰风格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神兽纹有蟠螭纹、螭虎纹、鸟首纹等,或龙虎相争,或龙凤相配,或穿云岀雾,或腾身踞地,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表现手法透雕、浮雕兼有,细部加阴线绘描。东周、汉代玉器装饰绚丽的多彩性,是当时学术自由、文化发达、社会繁荣的客观反映,它是中国玉器装饰的成功范例,成为后世的楷模。

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的一个战国楚墓里,出土了一张完整的漆木大床,长2.18米,宽1.39米,其平面尺寸与现代的大床相仿,只是床足较矮,仅19厘米。

与木床同时出土的还有几、案、屏风、箱子等其他小型家具。这些家具,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一组木制家具,制作细巧,图案丰富,雕刻精美,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家具制作、髹饰雕刻及彩绘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的榫卯结构技术,为后世家具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历代家具制作中沿用的格肩榫、透榫、燕尾米,其平面尺寸与现代的大床相仿,只是床足较矮,仅19厘米。

与木床同时出土的还有几、案、屏风、箱子等其他小型家具这些家具,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一组木制家具,制作细巧,图案丰富,雕刻精美,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家具制作、髹饰雕刻及彩绘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的榫卯结构技术,为后世家具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历代家具制作中沿用的格肩榫、透榫、燕尾创制的一种家具,当时仅流行于宫廷与贵族间,主要用于战争狩猎。胡床因床面用绳带交叉贯穿而成,所以又称绳床,可以收起,类似今天的马扎,结构十分轻巧,易于携带。后代的木交椅、今天的折叠椅凳,均由胡床发展而来。此外,胡床也很可能就椅子的前身。

汉代的丝织工艺以经锦为主,这是一种经丝彩色显花的丝织品,纬线只有一色,而经线多至三色,由经线显出织物的花纹。

汉代的画像砖石描写神话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结合具体材料和制作工艺,进行刻画、模印或绘画,表现手法多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