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北岩画艺术史:丰富多样的题材及其地区差异

西北岩画艺术史:丰富多样的题材及其地区差异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地区的岩画题材内容丰富,既存在共性,又反映出地区的差异。马、鹿、骆驼也是西北地区动物岩画中比较常见的题材。放牧、狩猎岩画,亦为是西北地区较常见组合图案岩画。人形岩画是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表现题材。此外,还有人面像、符号、植物等其他的多种题材,其中人面像岩画、符号岩画的数量均较少,其含义也深奥难解,在西北地区很多地方均有发现。

西北岩画艺术史:丰富多样的题材及其地区差异

西北地区的岩画题材内容丰富,既存在共性,又反映出地区的差异。总体而言,动物岩画无疑是最常见的表现题材。大多是以动物群、单体动物,或与人形同时出现,组成放牧、狩猎画面。其中,又以羊的形象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可辨识的种类有北山羊、盘羊等类种,制作方法主要有粗线条式、线条轮廓式等,多表现羊角,或夸张放大,比例与身体等同,或以涡旋式造型,凸显出羊的肥美壮硕,富有美感。数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羊岩画,也反映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羊都在西北地区古代居民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祁连山地区,动物岩画以牦牛的形象最多,不仅数量众多,刻画亦精美,这种地域差异性,也反映出牦牛在上述海拔、地形、气候条件下的地区更适宜生存,与这一地区古代居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是牧民放牧、狩猎的主要目标。

马、鹿、骆驼也是西北地区动物岩画中比较常见的题材。马岩画以群马、牧马、人骑、马拉车等多种形式出现,它们不仅是人类放牧的动物,同时也是人类代步、征战、运输、狩猎时的重要工具,体现出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鹿岩画在西北地区分布广泛,数量较多。制作者多刻画出鹿角,其中特征最鲜明的则是斯基泰风格的鹿,这种鹿刻画的尤为细致,身材丰满、圆润,头部修长,鹿角呈树杈状。骆驼,也是西北地区岩画中的地域代表性图案,多集中在干旱、半干旱沙漠草原地区。譬如内蒙古的阿拉善地区。

猛兽岩画主要有虎、狼、豹等,多出现在组合图案中,或表现猛兽狩猎动物场景,或表现人狩猎猛兽、人兽搏斗场景。老虎的形象一般均刻画较为精美,体形硕大,凸显其威猛和森严,刻画牙齿以表现出其锋利凶悍,身体通常以折线纹、涡旋纹进行装饰,造型繁缛,形象生动。

除此之外,还有狗、狐狸、蛇、鸟、猪等多种动物的形象。在制作方法上,多是以敲凿法、磨刻法来制作,彩绘岩画的数量相对不多。总体来看,动物岩画大多都是使用敲凿法制作而成,塑造手法多数为写实,具象性强。

放牧、狩猎岩画,亦为是西北地区较常见组合图案岩画。动物与人伴生,共同组成的狩猎场景,具体表现为单独狩猎和围猎的场景,围猎活动表现得生动、热烈,出现多人围堵猎物,分工合作的场景。放牧与狩猎岩画也能表现人与动物的关系,放牧与被放牧,狩猎与被狩猎,像马岩画,马既是被放牧、狩猎的对象,同时也是人类放牧与狩猎的坐骑,狗多见于参与人类围猎的场景,是人类的助手。而羊、牛多是放牧、狩猎的对象。放牧与狩猎岩画中也散发着浓郁的北方游牧草原风格,画面中的形象多数造型生动有趣,构图紧凑,层次简约,具有强烈的写实主义风格。(www.daowen.com)

车辆、车轮岩画的总体数量虽不多,但也是较为常见的题材。车辆岩画的构图虽相对简单明了,但其表现形式则颇为多样,主要是在车轮、车舆、车辕、驾兽上加以区分,车轮有无辐条,无辕、单辕、双辕、多辕,无驾兽、单驾兽、双驾兽、多驾兽等多种形制。

印记岩画,有手印和动物蹄印,手印岩画制作技法采用彩绘法和凿刻法制作,大多数以彩绘法制作。动物蹄印岩画也是北方草原一个特有主题,刻画有野牲和家畜蹄印,其中马蹄印是最具特色的一种。有人认为它反映了人类对于畜牧兴旺的一种愿景,对蹄印的崇拜也是与多产思想、巫术有关。通常都是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而存在的[109]

人形岩画是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表现题材。当其单独出现时,多呈现简单站立状,还发现有一些蹲踞式人形岩画,虽然刻画得较为粗略,但造型简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集神秘、怪诞、威严于一身。又以弯弓射箭、骑马射箭的猎人形象和骑马、骆驼的骑者形象为最多。另外,还有一些人形表现为舞蹈或某种祭祀的状态,通常多为多人拉手场景,对其头部多以羽毛、帽子装饰。以及表现为男女交媾场景的人形形象。

此外,还有人面像、符号、植物等其他的多种题材,其中人面像岩画、符号岩画的数量均较少,其含义也深奥难解,在西北地区很多地方均有发现。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目前学界对此也众说纷纭,尚未达成一致认识,但无疑是多重因素集合体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