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北车辆岩画发现及艺术史

西北车辆岩画发现及艺术史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蒙古的车辆岩画的发现,始于20世纪中叶对内蒙古阴山岩画的调查。其后,又相继在乌兰察布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发现了多幅车辆、车轮岩画。在现有掌握的宁夏贺兰山岩画的资料中,反映车辆、车轮的岩画也有较多。

西北车辆岩画发现及艺术史

车辆岩画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特别是从中亚到蒙古高原,如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中国等地[39]。在我国西北地区岩画中,车辆、车轮的图像主要分布于新疆的阿尔泰地区、天山地区、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野牛沟、卢山,内蒙古的阴山、乌兰察布、锡林郭勒草原,以及宁夏的贺兰山等地,是这些地区的岩画中一种常见题材。

内蒙古的车辆岩画的发现,始于20世纪中叶对内蒙古阴山岩画的调查。1978年,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西北托林沟北部的一块黑石上发现了内蒙古阴山地区的第一幅车辆岩画。其后,又相继在乌兰察布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发现了多幅车辆、车轮岩画。从分布范围来看,在阴山地区发现的33幅,绝大部分又集中于大青山北部的丘陵地带[40];在达茂旗、苏尼特左旗,共发现20余幅;位于乌兰察布草原之东的锡林郭勒草原,也是车辆岩画密集之地,在不及5公里的范围内,发现10余幅[41]

青海的车辆岩画发现不多,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卢山岩画点仅发现2幅,均由划刻法制作而成,且都为马拉车的图案;在格尔木市的野牛沟发现3幅,其中2幅形制一致,即为圆形的双轮,无车辐,有车轴,有可能是未完成的图案。

1983年,新疆的第一幅车辆岩画发现于阿勒泰地区东部的乌图布拉克谷地,同年,又在阿勒泰的多尕特岩画群中发现了四幅罕见的车辆岩画[42]。而后,在新疆东天山地区也有发现,至少有9处岩画点,包括哈密市西山乡杏树沟、阔克亚尔,沁城乡白山、上马崖,巴里坤兰州湾子、东黑沟、红山口,伊吾县南山、斯外特昆多岩画[43],这些岩刻图像中所见的车辆,按照类型与特征,可分作无辐轮车和辐轮车两大类。

在现有掌握的宁夏贺兰山岩画的资料中,反映车辆、车轮的岩画也有较多。大多发现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其分布范围较广,从贺兰山由北向南,在石嘴山、青铜峡、中宁、中卫等地的十余个岩画点都有发现,而且车辆、车轮的构图与形制也都比较多样化。

车的发明,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漫长发展过程。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车轮是非常简陋的,只不过是整块的圆木盘而已。后来得到了改进,结果发明出车榖,并把中心部分挖空,到了青铜时代便有了车辐的发明,早在公元前2700年,小亚细亚就发现了有辐的车轮。而且两轮车比四轮车古老,独轮车也属于最古老的车辆。另外,车的发展也经历了由单辕车到双辕车的过程,车辐的由少到多,也反映了车轮由简单到复杂的这一发展规律。车轮、车辐、车辕等车辆重要构件的变化,在西北地区岩画中亦都有所体现,这也反映出西北地区车辆岩画前后延续时间很长的事实。因而,可依据以上因素对其进行类型学的分类。

(一)无车辕,只有车轮

图5-32[44]:位于内蒙古磴口县和乌拉特后旗交界一带的阿贵沟。画面左方凿刻了一只瘦长的北山羊,尖嘴,双角向上弯曲,四腿直立;画面右方是一个车轮,有车辐13根,且粗细不一、排列疏密程度不均。

图5-33[45]:位于内蒙古曼德拉山之西的苏更呼都格,画面中镌刻的是一个车轮图案,车轮有车辐15根,排列均匀。

图5-34[46]: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夏拉玛山,画面中刻画的是一个车轮图案,有车辐6根。

图5-32

图5-33

图5-34

图5-35[47]:位于内蒙古磴口县和乌拉特后旗交界一带的托林沟。画面右方是一个马(或骆驼)的形象,四腿直立,呈站姿;画面左上方的两个图案无法准确辨识;下方是一个由两个圆形组成的同心圆形象;中间是一个车轮图案,有车辐8根,且粗细一致,排列均匀。

图5-36[48]: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几公海勒斯太沟。画面上方是两个简单的动物图案;画面下方是两个大小相近的车轮图案,其中左边的车轮有车辐8根,右方的车轮有车辐4根。

图5-37[49]: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沙吾儿山。画面中刻画的是一个车轮图案,有车辐4根。

图5-35

图5-36

图5-37

图5-38[50]: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沙吾儿山。画面上方和中间共有4个羊的形象,虽然体型相近,但形态各异;画面中间和下方有三个车轮图案,其中中间的车轮有4根车辐,下方的两个车轮均有6根车辐,大小相近,形态一致。

图5-39[51]:位于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的奴儿斯拉冬牧场。画面下方镌刻的是一头牛,腿部直立,为双角;画面上方是一个车轮图案,有6根车辐并刻画出了车榖。

图5-40[52]:位于新疆天山东部南麓鄯善县的连木沁沟。画面中一个人正赶着牛拉车前进,车由一个车轮表示,有车辐4根。

图5-38

图5-39

图5-40

图5-41[53]: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库鲁克山。画面左方的车轮有车辐8根,右方的车轮有车辐7根。两个车轮的刻痕均很清晰,车辐排列疏密均匀,并均刻画出了车榖。

图5-42[54]:位于新疆天山北麓的伊吾县。画面中刻画是一个双环形车轮图案,有内、外两个车辋,两个车辋之间均匀排列着12根较短的车辐,内部的车辋又有10根较长的车辐,并且2根为一组,呈5组排列。

图5-43[55]:位于宁夏石嘴山大树林沟。画面朝上,长0.45米,宽0.27米。画面上方是一幅狩猎图。猎人手持弓箭,侧身而立,射中一只黄羊,羊倒刻,可能表示已被射中之意。下方是一个车轮图像,车轮中间刻有车榖,呈圆环状,车轮缘部较宽,中间均匀地镶有车辐,右上方一部分脱落,现能看到的车辐有12根。

图5-41

图5-42

图5-43

图5-44[56]:位于宁夏青铜峡口子门沟。画面朝西南方向,高0.36米,宽0.44米。画面左上角为一只动物,头部已残缺,右下角是两只北山羊。画面的左下角是一个车轮,有三分之一多已残缺不见,剩余部分能看见有9根车辐。

图5-45[57]:位于宁夏青铜峡四眼井。画面朝上,长0.48、宽0.45米。画面上方有两个未知图像,其中左侧通凿,右侧符号像是一个平放着的“天”字形,尚不明其寓意。画面下方是一个完整的车轮,有10根车辐对称镶装,车轮中间刻有车榖,呈圆形。

图5-44

图5-45

车轮的出现,使得古人不仅有可能实现远行,而且还可以运输较重的物件,岩画中单独的车轮图案很可能就代表着一辆车的意思。有的车轮是与动物图案刻画在一起,似在暗示车的用途与狩猎、载运猎物有关。车轮的发明和使用,虽然看似简单,却是非常重要和富有独创性的工具。双轮车最早被描绘为只有神才能使用的乘具,古人将车形敲凿在石崖上进行展示,很有可能就有崇拜车辆的蕴意。

(二)单辕车

图5-46[58]:位于内蒙古磴口县和乌拉特后旗交界一带的托林沟。画面上方是一幅狩猎场景,三只羊体型大小相近,形态各异,猎人手持弓箭,准备射向其中的一只羊;画面下方凿刻有一辆车,车由辕、轮、舆、轴构成,车辐清晰,其中右方的车轮有车辐8根,左方的车轮有车辐9根。车舆呈圆形,其前有单辕,车辕的左右两侧各刻有一匹马。

图5-47[59]: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巴音乌拉前山沟,画面中刻画的是一辆车,车有双轮,有车榖,无车辐,一舆,一轴,单辕,车辕两侧各有一匹马。

图5-48[60]: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韩乌拉山。画面中镌刻的是一辆车,车有双轮,每个车轮有5根车辐,车舆呈方形,单辕。

图5-46

图5-47

图5-48

图5-49[61]: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画面中刻画是一辆马拉车的图案,车有双轮,无车辐,有车轴,单辕。

图5-50[62]: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画面中表现的是一辆牛拉车的图案,车有双轮,双轮均有4根车辐,有车轴与圆形车舆,单辕。

图5-51[63]: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画面左方是3只羊的图案;画面右方是一辆车,车有双轮,一只车轮有8根车辐,另一只车轮有9根车辐,有车轴、车衡,单辕。

图5-49

图5-50

图5-51

图5-52[64]:位于新疆天山中段的温宿县。画面下方是一个车轮图案,车轮有9根车辐;画面上方是马拉车图案,刻有车轮1只,车轮有车辐5根,单辕,车舆高且大,并有装饰物。因为这幅马拉车图案采用的是侧影式的表现手法,所以制作者所要表现的车辆构造如双轮、双辕,也是有可能的。

图5-53[65]:位于宁夏中宁黄羊湾。画面朝西南方向,高0.52米,宽0.28米。画面上方刻画的是一幅马拉车的图像,马匹的身体细长,单辕,无轴,有两个车轮,无车辐。画面下方有一匹同样造型的马形象。

图5-54[66]:位于宁夏中卫大麦地。画面朝南,高0.42米,宽0.22米。画面上方是一辆车,双轮,都较小,没有车辐,单辕,辕两侧各有一匹马拉车,两匹马均呈直立站姿,背靠辕,车舆和车轴也刻画得比较清晰,车舆较小,呈圆形。左下角图像模糊不清,右下角是一只北山羊。

图5-52

图5-53

图5-54(www.daowen.com)

图5-55[67]:位于宁夏青铜峡的芦沟湖。画面朝南,高0.52米,宽0.96米。画面左上角是两匹相对的马,其下有重环纹图案。左下角是一辆车,有单辕,有舆,两侧各有一个重环形的车轮,车前有一只盘羊,打破了车辆图像。右侧是一只羚羊的形象。

图5-56[68]: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野牛沟。画面中是一幅双马拉车的图案,双马相对而立,车有双轮,双轮均有4根车辐,有车轴、圆形车舆和单辕。整个画面以车辕为中心对称分布。

图5-57[69]: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的卢山。画面使用划刻法制作而成,是一幅人在马车上狩猎的图案。拉车的马有3匹,并排站立,车有双轮,双轮均有8根车辐,有圆形车舆、车轴,单辕。

图5-55

图5-56

图5-57

从车辆的形制来说,从商代到春秋末期,中国地区的车基本为单辕,双轮,辕的后部位于车厢底部,并与车轴垂直相交。辕的前方有衡,即横木。衡上缚轭,轭位于辕的两侧,用来套马驾车。单辕、方(圆)舆、单轴、双轮式,这是青铜时代的标准车形。西北地区发现的单辕车岩画,与中国中原地区殷周时期的车辆形制相似,并在蒙古、阿尔泰、哈萨克斯坦等地青铜时代岩画中也有发现。单辕车的使用,表明至迟到青铜时代,这些地区已有便利的道路交通。

(三)双辕车

图5-58[70]: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韩乌拉山。画面中是一幅车辆图案,车有双轮,左轮有7根车辐,右轮有4根车辐,有双辕、圆形的车舆,车辕前有车衡。

图5-59[71]:位于新疆塔城地区的巴尔鲁克山。画面的左方刻画有四个车轮图案,其中两个车轮有车辐4根,另两个车轮无车辐,有车榖;画面的右方是一个车辆图案,车辆有1车轮,车辐4根,有双辕、车衡。

图5-60[72]:位于新疆阿勒泰市乌图布拉克。画面下方是6只羊的图案,这些羊大小相近、形态一致,每2只成1组纵向排列;画面上方是一幅人驾驭马车的画面,车有双轮,无车辐,有车榖,用小黑点刻画出来,车有双辕。

图5-58

图5-59

图5-60

图5-61[73]:位于宁夏青铜峡四眼井,画面长0.34米,宽0.27米。画面上方是一群羊,有岩羊、北山羊、羚羊等;下方表现的是一幅马拉车图,用一个高大的车轮代表车辆,有8根车辐,为双辕车,车轮中心有一圆形凿坑,表示车毂。

图5-62[74]:位于宁夏青铜峡四眼井,画面长0.19米,宽0.09米,是一幅马拉车图。这幅车辆岩画为6车辐单轮马车,车轮内的车辐均匀分布,用车轮代表车辆。车前有马做拉车状,双辕。

图5-61

图5-62

车辕开始由单辕改为双辕,就变得更加牢固,载重量也更大,这是车辆的一个重大改进。另外,图5-61与图5-62中的两幅车辆岩画,在塑造手法上,车轮不再是平置着,而变为立着的,能够清楚地看到车轮上的车辐,车形作侧视之状。这两幅岩画应属于晚期的作品,不仅车轮的车辐数大大增加,而且有双辕,这比青铜时代的车要进步得多。反映双辕车的画面,其制作年代应在双辕车的发明之后,也就是战国时期以后,很可能是在秦汉时期。

岩画中的车辆图像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象征写意到具体描绘的过程,与之对应的则是车在发明之后的不断改进。最初的车,车轮是密实状圆板,为无辐车轮。无辐的车轮在西亚和欧亚草原一直很流行,年代最早的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末。据统计,目前在俄罗斯境内已发现了250多辆四轮和双轮无辐轮车[75]。为了防止车轮压裂,后来又有了车辐,初始阶段,车辐的根数较少,后来则越来越多。所以可以推测,上文车辆岩画中,那种只具车舆和单辕的车形,以及那种无辐车轮的车形,应早于有车辐的车,其时代有可能早到青铜时代之前。而岩画中具有车辐的车,其形制与殷周时代的车形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可以说,西北地区岩画中具有车辐的车其时代当在青铜器时代,大约相当于商周至战国时期。从无辐车轮到双辕车的发展,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北地区车辆岩画制作的时间前后跨度很大。

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经常要长距离运输或转移牧场,不仅需要牛、马等,车也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车辆岩画的大量发现就印证了这一点。但这些民族在车的普遍使用上要晚于中原地区。据文献记载,直到汉代匈奴人才普遍使用车,但到两汉之时,匈奴已有了发达的造车业。109年,汉兵在常山、中山击败南匈奴,并“获穹庐、车千余辆”。又134年,汉兵在西域车师附近击败匈奴,也虏获车千余辆[76]。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战国时期的匈奴墓中,出土有轴头和车马饰,都说明匈奴在战国至汉代已有了发达的造车业。见于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的车辆岩画,应是匈奴车形的早期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北方草原地区车的形制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比如北魏时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敕勒,就以造车业而驰名远近。为了适于草原地区和崎岖不平的山地的需要,敕勒人创造了一种高大的车,当时鲜卑人因此称其族为“高车”。平日“乘高车,逐水草,畜牧蕃息”。据《魏书·高车传》记载,敕勒人造的车“车较高大,车辐至多”。文中列举的很多车辆岩画,极有可能就属于汉至唐代的游牧民族如匈奴、敕勒、高车、柔然、吐蕃突厥、回纥(回鹘)等制作遗留下来的作品。

前文已经提到,在欧亚大陆的北部都发现了不少车辆岩画。与中亚地区的相比,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的车辆岩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车辆式样基本上是两轮马车;二是车辐增多,不少岩画中的车辐多至十余根,车辐的多少,可以反映时代的不同,也反映出民族的不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岩画中车轮的车辐数量是不是能够反映当时真实的车形?因为我们在岩画中发现,很多双轮车的两个车轮,其车辐数量却是不同的,如图5-15、图5-23、图5-31等。

在中亚,表现西亚式车辆的岩画居于主体地位,而在我国西北地区,这种车辆岩画则相反。简单地说,从中亚到中国西北地区,车辆岩画具有这样一个特征:越是往西,车辆的式样越是与欧洲及西亚的相类似,越是往东,车辆的式样则越是接近殷周式。这一特征反映了什么样的车辆传播方向呢?这里就要涉及岩画的断代问题。如果能够确定中亚各地岩画的年代先后顺序,就可以解决车辆是自西向东传播还是自东向西传播的问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