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赤峰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阴河流域、克什克腾旗境内白岔河流域、翁牛特旗境内,有床金沟、东马鬃山、白岔河、西拉木伦河、阴河以及土城子等多个岩画点。西拉木伦河岩画的内容主要有梅花鹿、山鸡、马、人物等;砧子山岩画发现1处7组36个单体[96],涉及鹿(群鹿图)、马、虎、人物(骑马人物图)等形象,制作方法多系凿刻法和刻画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以写实与抽象手法相结合进行造型。
(一)翁牛特旗岩画
位于赤峰市中部的翁牛特,在蒙古语中意为“诸王所在之地”。根据吴甲才先生在《红山岩画》一书中的统计,显示翁牛特旗岩画主要分布于白庙子山、阿什罕毛瑙海山、海金山等地,内容包括人面像、动物、符号、天象、狩猎等。其中以人面岩画最具特点,造型突出。而更为特殊的是凸显同心圆眼睛这种表现形式的翁牛特旗人面岩画,在整个西辽河流域岩画中所占比例大约在60%。[97]此外,据中国岩画研究中心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该地现已发现岩画106幅,分别是白庙子山11处,画面为16幅,箭眼山1处,画面4幅,牦牛海山27处,画面38幅,以及大黑山的48处。尤以白庙子山和箭眼山的岩画具有代表性。
图4-61 翁牛特旗岩画
(二)巴林右旗床金沟岩画
该处岩画的分布面积不大,内容较为单一,以人面像(神格精灵[98])为主,制作技法为磨刻;在巴林右旗东南胡日哈苏木境内的东马鬃山岩画,系用赭红色颜料集中涂绘于山岩上,多处画面现已漫漶不清,仅有少数图像尚可辨析,表现题材为狩猎与舞蹈。这些虽已模糊的画面,似在暗示当时生民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东马鬃山的舞蹈岩画,展现的是祭祀舞,为的是敬祭神灵,保佑狩猎的成功。
(三)白岔河岩画(www.daowen.com)
位于克什克腾旗东南部、西辽河上游,是西拉木伦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河两岸均为高大的山脉,形成山高谷深、岸边多悬崖峭壁的地形。岩画主要分布在白岔河中下游山谷崖畔上,绵延60多公里,其中在广义、万合永、土城子、栅子店、哥老营子等地较为密集,共计多个地点。内容题材丰富,尤以动物岩画题材为主,包括鹿、野猪、马、牛、狗、骆驼、虎等,其中,鹿的数量最多,狩猎与人面像也是重要的表现题材。此外,还有舞蹈以及圆、同心圆等符号图形。该地岩画中的动物、狩猎等多为磨刻,舞蹈岩画是用褐红色颜料涂绘而成。关于其创作时代,根据与附近遗址中出土石、玉雕像、陶器上动物纹的对比研究,以及岩画的题材内容、风格、制作方法的规律,可将白岔河岩画的主要年代划归到青铜时代。
(四)阴河岩画
阴河属西辽河水系,位于赤峰市西北方,流经大庙镇、孤山子乡。与西南而来的锡伯河相汇后,注入英金河。阴河南北两岸地形差异明显,因此岸相对平缓,故在这一侧有较多的古代文化遗存,时代可以从兴隆洼文化时期跨越至辽代。据田广林先生在《内蒙古赤峰市阴河中下游古代岩画的调查》一文的数据,可知阴河流域共发现岩画点11处,分别为孤山子岩画、平房岩画和红山岩画等地点,数量共计80幅。通过周边环境看,岩画多作于河北山南的临河崖壁之上。内容题材有神格面具、树枝、动物、人物、盾牌以及符号等。其中,神格面具岩画的占比甚大。从头形轮廓看,可分为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多种样式;在头顶的装饰方面,也可分戴角者、有羽毛状者、刺芒状者等不同类型;若从面部特征来看,多数为人面形,也有个别鸟头形或兽面形。但无论哪一种类型均刻画出了五官。
图4-62 阴河岩画
根据盖山林先生的研究,阴河岩画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最早是在新石器时代的。第二期是青铜时代的,即属于西辽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最晚岩画是辽代早期或辽代契丹人作品。据张松柏[99]和孙继民[100]的研究,白岔河岩画中的舞蹈、人面像的上限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动物、狩猎岩画则属于青铜时代。砧子山岩画中的动物、人物为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