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北岩画艺术史:中全新世适宜期

西北岩画艺术史:中全新世适宜期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距今7000年左右这一次干冷事件在时间上和黄土高原区相同。(三)波动降温期波动降温期期间,温度波动更为明显。1.距今5500~5000年为降温期暖温带阔叶林普遍减少,温性针叶树种增加。岱海、黄旗海湖面从距今5500年左右开始降低,至距今5000年前后达到前所未有的低谷,出现冰缘气候。祁连山敦德冰芯距今5400年温度降至8000年以来的最低点。至距今4500年左右暖湿程度达到峰顶。距今4500年左右老虎山东侧

西北岩画艺术史:中全新世适宜期

进入中全新世以后,湖面扩大,湖水淡化,水生植物丰富,年降水量高于现在200毫米左右。该阶段北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推移3个纬度,气温比现在高2℃~4℃。葫芦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繁茂。[17]六盘山周围的宁夏固原、海原、隆德、泾源等县,当时生长着云杉、冷杉、落叶松、油松、圆柏等巨大树木,说明应存大面积温性针、阔叶混交林。这只有年降水量比现在高200~300毫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18]关中平原适宜期成壤强度超过现在,秦岭基本不具备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的作用,秦岭南北两侧均为亚热带气候,当时年均温度约15℃,年均降水量约为800毫米。

根据泾河流域长武ETC全新世土壤剖面的测定分析,当时该地气候温暖湿润,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大于风尘堆积作用,为典型的黑垆土成壤期[19]。这一阶段,黄土高原虽然随着降水的增加而流水作用增强,但由于地表面有较多植被的覆盖,表土中又有植物根系的固结作用,土壤的抗蚀能力较强,土壤并没有受到明显侵蚀而发育完整。适宜期本身也存在着气候的波动,又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

(一)波动升温期(距今8500~7000年)

案板孢粉反映植被为栎、松混交疏林及草原,气温转暖[20]。甘肃秦安大地湾白家文化时期自然剖面的孢粉分析表明,距今8100年左右葫芦河流域分布有暖温带的落叶阔叶林[21]。从岱海地区植被的演替情况来看,距今8000年左右代表温暖气候的松占优势,但不久代表温凉气候的桦又占优势[22]。关于岱海盆地的另一项研究表明,距今7600~7400年曾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冷湿事件,7月平均气温可能比现在低约2℃,年均降水量可能比现在多约140毫米[23]。之后温度回升,至距今7000年左右又出现明显干冷事件,黄土高原剖面中的落叶阔叶乔木花粉迅速减少,松、蒿花粉急剧增加。半坡遗址也显示当时气温有所下降[24]

距今8500~7000年期间,通过对调角海剖面孢粉和植物残体分析可知这里分布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25]。在波动升温的过程中也有明显冷期。调角海距今8000~7800年和距今7000~6900年出现干冷期,导致植被变为荒漠化草原。距今7000年左右这一次干冷事件在时间上和黄土高原区相同。

青海湖区距今8500年以后乔木树种增加,湖沼水域扩大,水体淡化;新疆地区与此类同。但距今8200年左右出现明显的变冷事件,这在新疆艾比湖、石羊河尾间地区都有所反映。

(二)较稳定暖湿期(距今7000~5500年)

这一阶段是稳定的暖湿阶段,整体气温较高,降水量大幅度增加,植被生长空前繁盛,渭河流域、黄土高原属于草原—森林植被,鄂尔多斯则基本为草原景观。岱海、黄旗海、哈素海水面上升,周围森林繁茂。岱海当时的7月平均气温约比现在高3℃,年均降水量比今多约40毫米[26]。黄旗海大河湾剖面显示落叶阔叶乔木增多,植被向森林草原转变。关中西部扶风案板一期、二期文化层(距今6000~5500年)属于阔叶花粉增长带,最显著的特征是木本花粉明显增加,植被以阔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与草原,气候暖湿,属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扶风JYC剖面显示当时古土壤形成,气候温暖湿润[27]。甘肃天水小陇山林区山地生长着以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林或局部为针阔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28]

调角海孢粉分析表明,这阶段属于植被全盛期,乔木植物的百分比迅速上升到70%~80%,此期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代表性乔木为桦、松,其中混生栎、云杉、榆、椴、胡桃等;当时该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500毫米,有时甚至高达630毫米,年平均气温最高可达到6℃。另一项孢粉的研究表明,当时同时满足这些树种生长的年均气温为2℃~3℃,降水量至少为500~550毫米[29]。距今7100~5500年,浑善达克沙地北部锡林浩特地区古土壤发育,淋溶作用增强,沙丘被完全固定,为草原环境,气候温暖湿润程度达到全新世之最。太仆寺剖面显示当时羊草—针茅草原中C4植物空前繁盛,附近分布松林和温带落叶林,气候温暖湿润[30]

青海湖、察尔汗湖周围植被为温性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淡水生的藻类增多。阿尔泰山中部大罗坝盆地以云杉和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繁盛,推测当时该地区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约3℃,年降水量与现代相近。天山东段的巴里坤湖附近气候较湿润,湖相沉积物中花粉含量急剧增加。在新疆罗布泊钻孔中,当时该地区松、栎、桦、棒、榆、胡桃、冷杉等在内的乔本植物花粉竟占到孢粉总数的95%,表明周边山地很可能有森林分布[31]

(三)波动降温期(距今5500~3000年)

波动降温期期间,温度波动更为明显。(www.daowen.com)

1.距今5500~5000年为降温期

暖温带阔叶林普遍减少,温性针叶树种增加。岱海、黄旗海湖面从距今5500年左右开始降低,至距今5000年前后达到前所未有的低谷,出现冰缘气候。大青山调角海湖滨发育古冰楔,属于冰缘期;孢粉浓度大幅度下降,乔木仅有零星的松、桦、栎,草本和灌木植物种类也大为减少,植被退化为干草原。祁连山敦德冰芯距今5400年温度降至8000年以来的最低点。在天水师赵村石岭下类型文化层中,喜冷湿的冷杉、云杉、铁杉等组成的乔木植物花粉增多,表明了气候向凉湿方向转变。距今5000年前后,葫芦河流域大地湾剖面全新世古土壤之间出现一个短暂、干冷的黄土发育期,孢粉浓度从全新世的最高值降至全新世的极低值,植被由疏林草原变为覆盖率极小的干旱草原。西安半坡和宁夏水洞沟剖面中,距今5000年前后,落叶阔叶林下降,针叶林及草原面积扩展[32]。内蒙古凉城县王墓山坡上聚落发现不少狍、马鹿、黄鼠等温带草原和温带森林环境中存在的中、小型动物[33];从王墓山坡上聚落的孢粉分析来看,几乎均为蒿属类草本植物;青海湖、腾格里沙漠南缘距今4800年左右都经历了一次明显而短暂的降温事件;新疆柴窝堡距今5000年前后孢粉组合中云杉、桦、麻黄花粉含量上升,藜科、蒿属、莎草含量下降,表明气温一度下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形成薄层古风成砂。

2.距今5000年以后气温回升

降水增加,青海湖等湖泊都出现高水位。至距今4500年左右暖湿程度达到峰顶。距今4500年左右老虎山东侧剖面出现代表植被发育的古土壤层,之后有代表较大洪冲积过程的砾石层。从黄旗海剖面看湖面稍有回升,但当时已经无法恢复到先前的暖湿程度。宁夏固原林子梁遗址孢粉多见喜温干的松属花粉,其次为蒿、藜、麻黄,表明当时气候略温暖、偏干燥,有温带草原气候特征[34]。鹿类、黄羊等野生动物也属于适合在半荒漠草原山坡生存的北方草原动物种群。距今4000年前后有一次变冷事件,降水量也突然减少。天山冰川距今4100年左右发生冰进。祁连山北麓东段的民乐扁都口和武威哈溪口剖面显示,距今4200年左右磁化率和有机碳含量突然降低,距今4000年达到谷底,气候迅速变得恶化。距今4000年以后磁化率和有机碳含量又逐渐回升,气候稍趋向暖湿。

3.距今4300年以后,气候又向冷干方向发展,至距今4000年左右气候的干冷程度又达到一个顶点

从岱海首花河口剖面来看,距今4300年前后岱海地区的气温几乎降到0℃左右,降水也明显减少[35]。锡林浩特剖面距今4500~4000年地层中再次出现风成砂沉积,气候出现干旱波动。小白素海距今4000年左右也为干旱时期。太仆寺剖面显示,距今4200年以后大针茅草原中克氏针茅、沙生冰草、麻黄等成分增多,与气候变冷干及草原植被退化有关。同时调角海碳酸钙含量急剧上升。东灰山四坝文化(距今3900~3600年)的地层中,以旱生的草本植物花粉占绝对多数(98%以上),其中草本和小灌木的蒿占40%以上,禾本科植物占20%以上,藜科约占6.5%;乔木植物花粉松、桦及蕨等仅占极少量,反映当时该地区为草原环境[36]

4.距今4000年以后气温降水稍趋上升,至距今3700年左右暖湿程度达到一个准峰顶

据岱海盆地孢粉分析,距今3900~3500年的相对暖湿时期,7月平均气温比今高2℃~3℃,降水量比今也略高。锡林浩特剖面显示,距今4000~3500年再次发育古土壤,表明气候出现湿润波动,但降水增大的幅度不大,环境应为半干旱荒漠草原。

5.距今3700年后渐趋干冷,直至距今3000年左右达到低谷

气候仍不稳定,而且干旱期在黄河流域仍有较多大洪水。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在距今3700~2800年间存在一个特大洪水频发时期,至少存在14次特大洪水[37]。朱开沟遗址文化层样品的孢粉分析显示,木本花粉总体很少,以松、桦针阔混交林为主;草本中蒿、藜花粉的比例逐渐增加,到最后竟占到全部花粉的93%。可知气候渐趋干冷,耐干旱的蒿、藜逐渐营造出典型的草原景观,耐寒的松、杉最终成为主要的点缀林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