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匠心归来话发展”。
在日本神户有这样一个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这位小工匠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在日本,类似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在中国也有一群凭着传承和钻研,靠着专注与磨砺的大国工匠,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以数计的文化瑰宝。蜿蜒壮观的长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巧夺天工的赵州桥,远销海外的陶瓷,更不用说精美绝伦的玉器文化,单就一群地下的兵马俑,就让世界赞叹不已,就连我们吃饭最常用不过的筷子,巧妙地运用了杠杆原理,又蕴含着一静一动的哲学精髓,筷子七寸有六,寓意人之七情六欲,一点点,一处处,细细究之,无不充满了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这文明里所贯穿始终的,其实就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种中华民族追求强大卓越的孑然傲骨!
这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国人的急功近利,并没有很好地进行传承,以至于我们的新产品经常因质量问题而遭到消费者的诟病。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国人抢购外国的产品,小到日用品、电饭煲、马桶盖,大到汽车、各种机器。在许多中国愤青一族谩骂声讨的同时,其实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反思一下,中国改革开放快几十年,经济飞速发展,机器更多地解放了劳动力,产品日新月异,可品质却不尽如人意,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产品,为什么连自己都不敢肯定?追根溯源,在这个五光十色、物欲横流的当下,人们一门心思追求利益,而忘了只有把产品质量提高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当下最缺失的也正是那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是吗?
时代需要那种一丝不苟、严谨专注的精细和执着,同时这也是作为技术人员必须坚守的一种职业道德。古人怀着一颗敬畏自然的心,精雕细琢,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创造者本身对自己的工匠职业无比地尊重和自豪,所以对自己的作品质量和工艺要求充满了虔诚,对每一个经手的物件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自然而然结果就是那么令人叹为观止。当下人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的,匠人不专业技术,以赚钱为目的,一大帮的学者文化人指手画脚,忙得不亦乐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浮躁的年代,缺乏一颗静心专注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的当下,好的产品,好的作品,没有堪配的载体,灵魂何以安存?(www.daowen.com)
时代需要匠心的回归。每一个基层的技术工人,如果能重新树立一种追求卓越的心态,养成一种习惯;社会也重新树立起对职业人尊重的新风尚;政府各职能部门,能够深入基层各司其职,能够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济企业所需,我想我们的精工时代也就不远了。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也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高瞻远瞩,将职业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逐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社会重新迸发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潮,一大批曾经被漠视的技术工人走在时代的前列,重新焕发了职业活力,将他们毕生的技艺奉献给祖国建设。不要说那些载入史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不要说那些灿若星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匠心,精雕细琢,立根本职,精益求精,曾经的“中国制造”正在逐渐向“中国创造”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许多代表着中国的新高端品牌,凭借着过硬的技术,走向国际,拿下了一项项惊人的成绩,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我坚信无论你身处世界何地,都将离不开中国制造,我们满怀期冀!
谢谢大家!
(学生:李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