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走向内心的丰富与诗意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走向内心的丰富与诗意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君子之道,就是以君子理想人格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新时代有修养、有文化、有理想、有作为的现代文明人。并将君子之道落实到当下生活,为当代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争当时代先锋,将儒家平定天下的理想贯穿到做时代先锋的事业中去。“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事实上,运用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和理念,展开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加强独立精神之外的和谐相处是完全有可能的。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走向内心的丰富与诗意

君子之道,就是以君子理想人格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新时代有修养、有文化、有理想、有作为的现代文明人。并将君子之道落实到当下生活,为当代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争当时代先锋,将儒家平定天下的理想贯穿到做时代先锋的事业中去。中国正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抒写自己的青春,留下自己的脚印,是摆在青年人面前的选择,将个人命运紧紧与祖国建设结合在一起,从传统儒家文化里汲取力量,行君子之道,做时代的先锋,是当代青年的使命和光荣。

(一)君子怀德与忠心爱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德是一切正当行为和事业的起点,也是为人所遵守的最基本的信仰,没有人愿意让别人说自己缺德、无德,因此,做人讲仁德,治国讲德政。君子所具备的德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德,他包含了“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君子要修养自身品德,传扬仁义大德,做利国利民之事,这是君子最重要的品德;小人每天思索的是自己家的房子,算计着自己家衣食居住,心心念念的是如何与周围人搞好关系,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他们所有的精力都在对自己物质生活和利益的追求上。

在儒家文化里,自古就有忠孝传天下的传统思想,仁义礼智、忠君爱国是每个君子的最高追求。苏武牧羊,持节不悔;杨家忠义,亘贯千古;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体现的都是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崇高的国家民族情感。今天的青年肩负时代使命,必然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青年心中有坚定的理想,祖国就会有希望和未来,家国天下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青年人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天下担当大任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二)君子喻于义与正确的功绩观、义利观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走的路始终是一条适宜的、符合原则的正路。人都有追求利益、享受物质生活的原始欲望,也有追求精神境界、享受心灵自由愉悦的需求,而为了获取这些利益所采取的手段是否合理合法,是否顾及大多数人的利益,则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关键。君子往往看重的是道义担当,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不会为个人利益予取予求;小人则更加看重自己的利益,私利面前,没有公义,巧取豪夺,在所不惜。发不义之财,谋不义富贵则当为人所不齿。

树立正确的功绩观和义利观是现实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君子之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在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始终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功绩观,将毕生的聪明才智运用到为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大义之上,而不是斤斤计较在一点点个人私利的获取上。当然,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义与利之间要有合理的取舍,并不反对青年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秘密访问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处四壁黄土,穿打补丁的衣服,吃小米南瓜汤,睡土炕。他断言,这种战无不胜的清廉作风是“东方魔力”。这种“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的精神境界,为我们今天的青年人树立了榜样。当代青年理应坚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传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确保做人有底气、做事有硬气,将传统的君子之道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在正确的功绩观、义利观引导下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三)君子和而不同与独立人格、和谐相处的交际观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人与人的交往形式中,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人格独立,不谄媚、不附和、不苟同,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小人习惯于在问题的看法上随声附和,以卑躬屈膝的姿态谋求一团和气,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甚至私下诋毁、造谣生事。聪明的人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在差异化、多样化的表达中丰富自己,达到和谐;不聪明的人不能接受不同的意见,自私狭隘,往往因强求一致造成矛盾冲突。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发达,文化多元、价值多元,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追求,而不必违心地附和别人的理念,放弃自己的立场这势必使自己沦为别人的附庸,人格卑下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相反我们既要坚持自己的人格理想,还要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别人的观点,以和而不同的理念达到包容他人、和谐相处,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氛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文化、价值、理念都有所不同,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和谐相处,共同为现代化建设而奋斗,正是因为我们能够包容不同文化和理念,做到和谐相处、求同存异,这是儒家君子文化给予我们的智慧。不仅如此,“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只要愿意共存共荣,就必然要磨合,以达到“和”的目的。事实上,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明一直处于时断时续、时好时坏的磨合之中。经过不断的磨合,最终达到“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当代社会,西方学者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上正是因为存在着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文明三大文明的冲突,决定了当代社会因文明不同而发生矛盾冲突,将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事实上,运用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和理念,展开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加强独立精神之外的和谐相处是完全有可能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交流大会上就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处理人际、国际关系也是儒家文化给予当代世界因文化价值多元产生矛盾冲突的基本解决原则和方案。

(四)君子周而不比与团结合作的奋斗观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揭示了人际交往和实际生活中的圈子意识。君子通常会敞开胸怀,真心实意地团结其他人共同参与各种事务,因而使自己处事更加周全,他们的出发点既是共同进步,亦是和谐发展,而不是建立个人人际关系网和利益圈子;而小人却通过勾结与其气味相投的人,声气相和,为小圈子利益通风报信,出谋划策,沆瀣一气。“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君子以义相交,伸张正义,因共同理想信念联结在一起互相学习、切磋交流,维护正道大义;小人以私心私利为纽带相互粘连在一起,成为利益共同体,相互苟且,偷偷摸摸做些因私废公、以利害义、见不得人的勾当。君子维护正义,小人结党营私,就其实质,仍然是利益观的问题。因此,判别君子与小人,只要观察他们交往的方式和好恶标准就一目了然。

社会学认为,在群体中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社会正常的组织结构,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而非正式群体则是以个人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的松散性组织。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力量,为社会建设服务;而君子文化要求人们相互团结奋进,不能以私利相互勾结、结党营私,因此提出了君子不党的信条。今天我们可以奉行君子之道,团结以兴趣相投所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力量,在忠于职守、竭尽所能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引导非正式群体为团队尽力做出贡献。在创造性及团队工作中,我们既尊重个人创造,发挥尖兵作用,又注重集体攻关,发挥合作优势。当代人由于信息技术发达,往往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而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比较欠缺,这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工作中存在的大问题了,不管是重大科研项目,还是重要创造制造工作,没有团队的合作,就很难取得大的成功。“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够团结他人共同奋斗,已经成为对人才的重要品德要求。

(五)君子坦荡荡与正直无私的行事观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荡”是因为有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自己心底干净,无愧无疚,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常戚戚”是因为总想掩盖私心私利,做出戚戚之态,博得周围人的同情与帮助。《庄子》还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就是君子交往平淡自然、真诚坦荡,像水一样清澈见底,没有任何的杂质,思考的都是仁义大德、利国利民的大事,所以心境平和、心无挂碍、平淡如水。小人就喜欢像苍蝇一样整天腻在一起,蝇营狗苟、标榜自己、败坏他人,往往斤斤计较于琐事,有许多事要相互沟通、传递信息,因此需要整天粘在一起,相互取暖、相互支撑。(www.daowen.com)

我们的社会还处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制度建设、管理能力、服务水平还难以做到完美无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工作中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胸怀坦荡,对未来充满希望,尽自己所能传递正能量,处在任何场所都能像太阳一样,辐射万丈光芒,传递给周围人满满的正能量。带头积极学习新文化、新科技、新知识,为社会进步、文化创新发展做实实在在的工作,不为一己私利人云亦云,给周围人带来误导。带头创新性开展工作,传递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不与别人进行利益上的比较,力求上进、任劳任怨,不仅自己不抱怨,还要能经受住别人在不理解的时候的抱怨。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工作当成自己内心的需求、人生的必需,不求名、不求利,埋头苦干,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记得台湾有位大学校长讲过“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当代青年就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常言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确地对待名和利的关系,活得踏踏实实,活得心安理得,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

(六)君子中庸与顾全大局的处事观

“中庸之道”是中华文明长寿的最重要原因,正是这种坚守中间态、寻常态、随和态的弹性存在,使中化文明避过了无数次断裂和崩塌。

——余秋雨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中庸的原因,是因为君子行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能坚守住中道,行得正走得端,处事公平公正;小人之所以违反中庸,是因为小人行事狂妄无礼、无所忌惮,不担心后果,不考虑后路。中庸思想要求“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把两端掌控住了,只取用两端之间的“中”,才可能有利于万民。因此这个“中”不仅避免了两端的祸害,而且也挽救了两端,所以成了最高道德。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就是美到好处的典范,过与不及都不行。既然过与不及都违反了中庸之道,那就更不用提肆无忌惮了。君子是符合中庸之道的,因为他能够时时刻刻以“中”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是小人是违反中庸之道的,因为他总是偏执于一端而行事。故从对事情的判断、把握、拿捏、处理方面,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进入中庸的境界。

中庸既是儒家最高的道德要求、做人艺术,也是最重要的处事原则和方法。作为个人,在人生的漫长道路上,谦逊和顺,做人做事不莽撞,也不萎缩退让,在工作中遇事知分寸、懂权变。在涉及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意见时,可以以正常的方式提出,不使用激进的方法让别人下不了台,也不能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为不义之事强出头,也不因正义之事怕出头。处事方法中庸有礼往往给自己留下许多回旋余地,有助于事情的解决。就像当今国际社会中有些国家及其元首说话做事咄咄逼人、不留后路,动辄以武力相威胁,这些冒进难以实现的空话,不仅成为国际社会的笑柄,还致使其与多国交恶,产生了不良的国际影响。反观中国,在美国大搞贸易战的时候,却是有理有据,始终申明坚定的原则立场,“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一方面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各国交流互动,另一方面在国内进行转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不急不躁、不冒进、不畏缩,始终占据道义制高点,进可攻、退可守,以中庸之道的处理方法稳定了局势争端,为处理国际事务提供了经验。

(七)君子有礼与遵章守纪的秩序观

君子有礼的礼便是君子的种种思想品德所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由礼构成仪式,便是礼仪。虽然说人要有内涵,但内涵必须要有相得益彰的外形所表现,这就是一个“从里到外”的内涵展示,从而强化“从外到里”的反馈提升。君子品德有效的传播方式,就是君子本身的行为方式。君子的礼仪,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扩展传递,中国由此被称为礼仪之邦。人因彬彬有礼而显出高贵,这种高贵既是对他人的尊敬,又是自身素养的体现,同时还能够感染他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孟子》)推辞谦让是礼的起点。在纷争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唯有后退一步,才会给他人留出空间。辞让不只是对自己的节制,也是对他人的无声影响。

君子有礼,表面上的推辞谦让让我们能够与家人、与他人、与同事、与朋友和睦相处,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氛围,使人能够心情愉悦地生活。同时更深层次的则是维护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规则之间的秩序,用于为人处事,可以指导我们在处理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时能够做到遵守礼节不逾矩,自觉维护正常有序的生活工作秩序。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讲规矩、守秩序、有礼貌,既是凝聚人心的需要,也是事业兴旺的保证。不讲规矩、不守秩序,就会影响团队的纪律,影响领导的权威,影响执行统一号令,对事业造成严重伤害。不仅挑战规矩、秩序的权威性,而且放弃了自己做人的原则,因此,不论身处何地一定要做到坚守原则、遵守纪律,坚守规律、礼貌待人,按规矩办事,按制度办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将自己的言行规范在秩序之内。

(八)君子不器与成大器的人才观

孔子说:“君子不器。”器具各有专用,要成就成大器。君子心怀天下,不拘泥于形式教条,当“志于道”,有信仰,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不应像小器那样,囿于一技之长,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只求发财致富。君子作为学而成德之人,是通过学问思辨,修身践行而集道德仁义于自身,明达天道地道人性,成为能文能武的通才。

君子居仁由义,在领导岗位能心系百姓、勤政爱民,使百姓安乐和顺,能兼济天下;处基层岗位则能敬业自守、甘愿付出、独行善道。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儒家就要求每个人通过怀德、喻于义、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坦荡荡、中庸、有礼、不器等方式从不同的侧面修养自身,按着做一个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今天,如果我们每个人也能践行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道,行君子之仪,有一个伟大的信仰,有一个宏阔的境界,有能够成大事的能力,有对自己严格的要求,那么离现代君子已经不远了。

在儒家传统君子文化的滋养下,传承伟大的君子文化,从君子“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出发,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具备清晰的法纪观念,常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坚持理想、坚守底线,拒绝私利诱惑,襟怀坦荡、为人中正,以过硬的专业本领为经济社会服务,以崇高的使命担当为民族复兴担当大任,在新时代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而奋斗,做一个新时代的先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