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同理想与小康社会: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

大同理想与小康社会: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大同理想与小康社会的启示清末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撰写了《礼运注》,他认为“天下为公”“大同”,就是要求人权、民主、平等、博爱思想,康有为从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描述中找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博爱”的理论依据。

(一)大同世界的理想

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礼运》篇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里寄寓理想的社会形式就是权力和财富全民公有的社会根本制度,描绘了社会管理、人际关系社会保障、社会道德、劳动态度等各个层面安宁有序、和谐美好的社会理想。而另一部重要经典《论语·先进》记载了孔子与弟子曾点有关问志的对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由衷地赞同曾点在暮春季节,呼朋唤友,徜徉于大自然中的悠闲惬意的生活。这里所隐含的恰恰是儒家理想中实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之后,升平安乐富足的社会生活,曾点的志向从描述个人生活的角度诗意地阐释了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也证实了儒家对世界大同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同样东晋陶渊明则将大同世界人人各得其乐的美好生活通过《桃花源记》具体向世人进行了展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一幅社会安定、繁荣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可见这一景象成为儒家梦寐以求的理想。

(二)小康社会的现实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智勇,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正因为天下大道不传,天下为公理想难以实现,现实世界自然就是家天下的私有制,为了治理充满权力争夺、利益矛盾纠葛、社会动乱纷争的现实世界,产生了规范人伦纲常的道德准则、礼义制度、纲纪法规,这一切行为标准,都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使家天下的私有制社会能够有序运转。家天下的私有制社会是一个人各为己、充满矛盾斗争的社会。因此,小康社会是在家天下,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现象,并不是最理想的社会状态。

《礼记·礼运》中有关“大同”“小康”社会的描述,从私有制为基础的天下为家,到公有制基础上的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从社会形态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全方位对比,深刻阐明了儒家的社会理想就是世界大同。尽管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是儒家通过效仿上古原始社会公有制的基础上,对未来理想社会发展的设想规划,却表现了儒家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关注和对社会发展的理论探索,由此儒家将其擘画的这一蓝图作为永远的共同理想,在天下为家的私有制社会,通过贯穿仁义道德、实施德政、仁政等治理方法,为实现世界大同培养治国理政人才,在追求大同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一理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其大同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在形式上有着许多共同点。(www.daowen.com)

(三)大同理想与小康社会的启示

清末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撰写了《礼运注》,他认为“天下为公”“大同”,就是要求人权、民主、平等、博爱思想,康有为从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描述中找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博爱”的理论依据。近代以来,在世界风云激变的历史潮流下,全世界都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中国人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理论的反复探讨实践,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后,最终会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现象的描述,除了生产公有制以外,其他与大同学说基本一致。世界大同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尽管是在考察总结原始公社制的基础上提出的,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有本质的区别,但就社会现象而言,可谓是思之深刻而虑之长远的,与共产主义社会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从人人向往的儒家世界大同到进入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约而同地描绘了这样一幅未来社会发展场景。遵循儒家社会发展理论可以促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逐步实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早期准备,也还无法实现生产资料的完全公有制,社会物质生活还没有达到充盈状态,社会还需要通过竞争发展经济、积累社会财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奠定物质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分两步走战略,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康社会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得出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探索,与《礼记·礼运》所载实现“小康”的背景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作为社会现象的描述,却有着相似之处或共同点。

按照儒家“大同与小康”社会理想的描述,儒家一生的奋斗都是朝这一目标迈进的,这一社会发展阶梯,相对应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描述,有其相似之处,儒家的理想亦可为共产主义理想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几千年儒家给我们描绘的大同小康社会理想,为我们今天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共产主义理想奋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持,也使我们能够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承儒家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继续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