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维诗歌意境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

王维诗歌意境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维诗歌成就最高、艺术感染力最强、为后世最为称道的是他隐居辋川期间创作的山水田园诗。要充分欣赏诗歌作品,准确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充分享受诗歌的意境美,就要多读书、勤观察,细心体验生活。

王维诗歌意境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

王维诗歌成就最高、艺术感染力最强、为后世最为称道的是他隐居辋川期间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形成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着力表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并能充分启发、引导读者的想象、联想,使读者体会到诗人的心情品格、情志、理想等。

情随境生。诗人起先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生活中遇到某种物境的感染,忽有所悟,思绪满怀,于是借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达到意与境的交融。如《山中》:“荆溪白日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先写景物,细致地描绘了荆溪边上,秋来水落叶稀之景。然后由景语而情语,写走在山间小路上,天没有下雨,是什么弄湿了衣服,不禁令人惊奇。噢,原来是凝聚在浓绿的野草和树叶上的露珠将衣服打湿了。至此,身处翠色环抱中的诗人惊喜、陶醉于清新愉悦的大自然中的情景跃然于读者眼前。情与景、意与境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不禁使读者也沉醉于苍翠环抱的美景之中,浮想联翩。又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先写环境,一个“空”字写尽了春夜山涧的寂静,静到了“空”,静到了“无”,真是万籁俱寂的空静。继而月亮出来了,一个“惊”字,惊飞了山鸟,不时传来一两声鸣叫,寓动于静,静中生动。不仅表现了春夜山涧静动相生的活泼情趣,也寄寓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移情入境。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物境,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又借着对物境的描写将它抒发出来,客观物境亦带上了诗人的主观情意。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先以“独坐”与“弹琴”“长啸”相对照,写出诗人的主观感情。紧接着诗人写景,弹琴长啸的声音,人所以不能听到的原因是因为竹林非常深远的缘故。因此,只有天上的明月前来相照陪伴诗人,寄寓明月诗人的感情,又借明月抒发出来,使读者自然体会到诗人的情趣。寄情于明月给人以无可比拟的美的启迪,同苏轼“明月几时有”意境情趣如出一辙。又如《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后二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诗人移情入景,将友情想象为春色,一路相伴,不管行人走到天涯海角,时时处处充溢着真挚的友情,行人还会感到寂寞吗?这两句诗确实是妙手偶得、匠心独具,更能引起读者的无限情思和认同,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真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范之作。正如严羽所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体贴物情,物我情融。情随境生和移情入境都是诗人主观感情融于客观物象。体贴物情,物我情融则是说诗人创作的客观物象也直接带上了感情和诗人的感情相一致,物我情融、不分彼此,达到忘我之境。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人独来独往,与自然界相亲,与水、与山、与云同呼吸、共命运,追逐山水,追逐白云,怡然自乐,与山水、白云同在,遇上人问回家的时间,竟然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可见,诗人纯粹忘情于山水,而山水、白云也同样留恋诗人,与诗人相共始终。物我相融、物我相忘、不复归还,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戏题盘石》:“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盘石、清泉、垂杨、美酒和诗人那么和谐美妙,恰到好处地融于一起,还有那善解人意的春风,似乎就是诗人飘浮的一缕思绪,诗人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春风吹送给诗人花瓣,并和诗人一起饮酒、共赏。诗人与春风两相融融、契合无间,使读者也感受到一种忘我的陶醉于大自然的乐趣。意境优美、情意深长、感人至深。(www.daowen.com)

王维在自己的辋川别墅隐居生活期间,针对园林的自然风光、山林湖水、山川泉石、宇屋亭馆等与友人唱和所创作的诗集《辋川集》集中体现了将风光景物、诗情画意融于一体的审美观点,从此在建筑物上附着体现当时风光内涵的匾额楹联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点迅速开始流传,成为建筑文化的一部分。《红楼梦》中贾府为了迎接贾元春省亲,耗费巨资修建了大观园,为了体现大观园每一处景观的自然风光和内涵特色,贾政命贾宝玉为大观园各处景观题名,如题名“沁芳亭”景观是“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有凤来仪”景观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杏帘在望”景观是“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蘅芷清芬”景观是“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等。从这些题名上不仅能让人迅速体会到该处景物的特点,也能对居住于此或徜徉于此的人物有相应的了解,既富自然之趣、诗情画意,又能了解内涵,提升认知与审美。

诗歌意境美的欣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个人的文化修养、历史常识、生活体验、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关系。要充分欣赏诗歌作品,准确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充分享受诗歌的意境美,就要多读书、勤观察,细心体验生活。有时,读一首诗歌百思不解其意时,一次相关的生活体验或许会使人豁然而解。如对《鹿柴》的理解,通过一次登山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所表现的清幽之趣、自然之美。真正体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顿悟”之妙。这正是诗歌意境欣赏中的一种情感体验。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史,以一人之力能集前代诗人之大成,融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于一体,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成就,在诗歌艺术创作中将绘画性、音乐性、禅意理趣、意境营造等艺术表现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技巧如此之高,形式如此完美,取得独特成就,为后世留下大量宝贵遗产者,王维是极具代表性的人。历代后人有责任研究他的艺术风格,给予公正、合理的评价,让他的作品为时代服务,这也是时代赋予后人的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