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爱好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当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时,就发展成为爱好。”(叶奕亁《心理学》)中职生基础比较差,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教学,按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中首先应通过吟诵感知、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教会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然后激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收集诗歌作品并进行欣赏,能够时时从生活中发现诗意的存在,感知诗意的生活,形成诗歌欣赏的审美取向。通过诗歌欣赏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养成学习欣赏诗歌的强烈爱好,自觉接受诗歌美的熏陶。
(一)产生浓厚兴趣,主动欣赏诗歌美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地探究,并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在诗歌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感知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向往诗歌的心情,并主动去收集、欣赏诗歌,进一步扩大兴趣范围,这种建立在精神和文化需要基础上的兴趣、需要的满足常会引起更浓厚的兴趣。
1.课堂教学的正迁移是激发兴趣的主要途径
“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之影响”,“而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黄希庭《心理学基础》)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运用,并不断扩展,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的正迁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在诗歌的教学中,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对诗歌内容、诗人状况及相关背景的介绍,激起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的兴趣。同时对诗歌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形式的美在理解的基础上向同类诗歌内容进行迁移,了解得越多,兴趣越浓厚。如在教学徐志摩的现代诗《再别康桥》时,在通过吟诵体会诗歌语言回环往复的音乐美,通过意象及词汇的色彩体会诗歌绘画美的基础上,学生产生了了解徐志摩其他诗歌的兴趣,这时可适时向学生推荐《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等。另外通过对徐志摩个人感情生活的介绍,学生还产生了进一步了解徐志摩爱情诗的愿望,这时,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阅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对徐志摩的诗歌产生了兴趣,对诗歌的学习产生了正迁移,还对新月派其他诗人的诗歌也产生了阅读的兴趣。这样不仅进一步体会了徐志摩诗歌的特点、意境,还对新月派诗人的诗歌创作追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有了较深的理解。如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后,感触更深刻。同时,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时,可将中国古典乡愁这一题材的诗歌进行扩展,教师可在课堂上列出一些喻愁的诗句,要求同学们对答,只要有一个学生能对上,对全班同学来说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激发,有些同学在课后会查阅,有些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多留心注意,从而加深印象,这也是一种形成迁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范围将不断得到扩大,学习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强。
2.兴之所至的自由阅读是提高兴趣的内在动力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的内部动力,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外部力量。因此,当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给他们更多的自由,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阅读,学生在寻找、挑选、比较的过程中,可以激发他们内心的需求,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学习的兴趣。在中职学校,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适当的灵活性,不必完全照本宣科地讲解,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优势。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扩展、点拨、感染,引导学生形成初步兴趣,这时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兴之所至地自由阅读,进行超功利的精神漫游,去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缠绵悱恻。因为没有外在压力,最有利于他们沉思冥想,最有可能产生独到的思想。思想的自由翱翔,需要广阔的心灵空间,对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独到的看法和感想,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师生共同讨论,充分创造出一种自由学习的宽松环境。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对平时所读内容写读书笔记,摘抄复述随感札记,形式不限、内容不限,自由发挥。每两周检查一次读书笔记,在检查中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主要兴趣所在,按不同兴趣进行大致分类,并进行总结评比,适当地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兴趣。对有特色的读书笔记,可以在班上范读,同学们为了在班上表现自己,得到范读的机会,得到师生的赞扬,阅读的范围就更广泛了,笔记也做得更精彩了,为了写出独到的见解,钻研也更深刻了,学生兴趣浓厚地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对诗歌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师生间讨论的话题也越来越广泛。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徜徉,汲取着丰富的精神食粮,不知不觉间提高了文化修养和个人修养,增强了课外阅读、主动欣赏的积极性。
3.教学中运用所学诗歌知识是保持兴趣的有效措施
人都是有惰性的,何况是原来学习基础并不十分扎实的中职生。为了保持他们主动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需要教师不断地认可、固化、强化他们的兴趣。在生活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一是课堂运用所学知识可以保持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针对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恰如其分地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资料,并能做简短的评述或解释。一方面保持学生欣赏和阅读诗歌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给其他同学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巩固主动学习探讨的好习惯。如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让同学们尽可能与自己所阅读的诗歌相联系,看哪些诗歌可以反映这样一个主题。学生兴致很高,很快就说出了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形象地说明了空中楼阁这个特点。如果涉及的范围再广泛一点,不只限于空中楼阁,那么,就更多了。《黄鹤楼》《登鹳雀楼》,等等,不一而足。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教师又进行了及时表扬,同学们感到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二是针对所学专业运用所学诗歌知识,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欣赏诗歌的积极性。如烹饪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将诗歌学习中的感受和领悟迁移到烹饪菜肴的过程中,注意色彩的搭配。在给菜肴起名时运用形象化、诗意化、富含文化韵味的名称,给饮食文化平添了许多情趣,同时也很好地显示了同学们的文化修养。在冷拼、雕刻、面点捏塑等作品中充分体现出诗意美的追求,给作品起名时可以充满智慧和乐趣,既反映作品的内容,也反映出作品的文化内涵,一个形象而诗意的名称会为其增色不少。如一个普通的瓜果雕刻,配以一个诗意化的名称——瓜灯夜放,不仅能让人欣赏到眼前精致的雕刻作品,得到一种饮食美的享受,也能让人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结合课堂运用和专业教学,主动学习诗歌美,提高文化素养的好处显而易见。因此,学生对诗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进一步加强了,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对诗歌形象化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二)从日常生活教学中感悟诗歌美
在诗歌的教学中,要深刻地理解诗情意志,最主要的是要靠学生带有个人感情的想象,个性化的体验、感悟和解读。这种感悟体现了个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知识阅历、有自己的人生感受、有自己的人生观念,对每一首诗歌的感悟有深有浅。如果没有学生情感的渗入,只靠教师的讲解,诗意美对学生而言是很淡薄的。所以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性,让他们在尽可能理解的基础上,自觉地到生活中去体验、想象、感悟诗意美。
1.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吟诗引句,想象诗意美(www.daowen.com)
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是诗歌的源泉,古往今来的许多优秀诗歌都是对大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因而大自然也是我们进行诗歌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环境所在。要把学生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的情境中观察体验诗情。古人云:“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曾问弟子之志,曾点回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里描绘的是一个在大自然中浴风沐雨、美善交融的精神世界,饮大自然的甘露,按大自然脉搏的跳动呼吸,体察诗情,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事啊!只要留心,大自然中处处皆诗情,自然界到处有美的足迹,历代诗人慧眼彩笔留下许多赞美四季风光的不朽诗篇。阳春三月,暖风习习,万物勃发,看柔柳桃红,小河流水,让学生踩着春天的足迹,寻觅诗踪,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同学们一定会冲口而出,如丝的柳枝,多么像细心巧手的姑娘用剪刀裁出,比喻的形象性,会在眼前春景中得到深刻理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报春的迎春花谢了,早春的桃花也已凋谢,心里正在惆怅春天的脚步已经远去,却没想到春天却来到了半山腰的大林寺。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更能体会在教室里难以理解的诗意。在寒冬将尽、冰雪覆盖的大地上去探寻冰雪中的骄傲,你会不由地吟诵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冒严寒到室外去寻诗意,一定会发现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其中所描绘的正是梅花傲雪图。当漫步在风雪中,闻着梅花香时,不禁心神旌荡,高洁的梅花俨然眼前一尊恃风傲雪的女神,她的高洁,她的无私奉献,涓涓流入心田。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想象、去体验,诗情的美、诗意的美会款款渗入,无须更多的语言诉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学诗歌也是如此,当学生在自然中能够心领神会诗情诗意的美时,诗歌的审美教学目的就达到了,美已经自然地化入了学生的心灵,何愁学生的心灵不会健康发展呢?
2.在生活实践和教育活动中吟诗引句,感悟诗意美
人们在政治、经济、外交以及交友处事等诸多场合,常会引用诗句名言陈述事理,传递心声。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唐诗一句免税千金》,说的是一位留法研究生几经努力,使我国的葡萄酒打入法国市场。在海关时,中国的葡萄酒被认定是“洋酒”,按关税规定“洋酒”征收300%的关税,国产酒只收80%的关税。在交涉的关键时刻,这位留学生急中生智,吟诵了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诗句,说明我国在唐代就酿造饮用葡萄酒了。法国、美国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比中国要晚得多,说服了法国海关官员,免去了高额的“洋酒税”。在外交上也有这样的例子,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当记者就台湾问题向温家宝总理提问的时候,总理深情地吟诵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名诗《乡愁》中的“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深刻地表现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结统一的心情,也表明了中央政府决心处理好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共处的目的。
孔子曾对儿子孔鲤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先进》)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捕捉时机、指导学生引用诗句名言表情达意,是感悟体验诗情美的重要途径。诗句名言是诗人感情、生活经验、生活感悟的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意义,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适当引用诗句名言,对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美好的情操,规范言行,砥砺意志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青年学生处在青春期,渴望异性朋友,向往爱情,这时正是对他们进行爱情观教育的最好时机。通过中外爱情名诗的启迪,来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友谊、爱情,将青春期的感情引入健康向上发展的轨道。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让学生体会诗中的含义,加深对诗歌的感悟,正确地对待感情。
诗歌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进行诗歌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在教育活动中,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用诗句名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例如,通过校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教育,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诗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还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用功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诗句来劝导学生珍惜青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教育学生以“勤”为首,形成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诗情、诗意之美。
3.写作练习中引用诗句、读诗作文,感悟诗意美
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诗句名言能增强表达效果,给文章增色添彩。采用例文评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引用诗句名言,就是将学生引用得好的例文进行示范讲评,通过典型来指导;也可采用提示阅读资料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列一些文章篇目供学生阅读参考;还可采用因文指点的方法,根据某次作文的具体内容,启发学生如何在文章中引用恰当的诗文警句。历代诗人咏花草树木的很多,在写作相关的作文时,可适当地引用。如写梅花时可引用王安石的《咏梅》;写荷花时,可引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菊花时,可引用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
在写作中要引用诗句,离不开吟诵诗句,通过在写作中多次思考引用诗句,对诗歌的理解越来越深,对生活的感悟也越来越深刻,对诗歌表现力和生活中的作用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写作中不断引用诗句就能进一步欣赏、体验、感悟诗意的美。
在写作练习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读诗作文。选入课本的诗及扩展练习中的诗,都是语言优美、含义深刻的佳作,有的还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要求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找出其中绘声、绘形、绘色的字词,再启发学生在读中思考诗中描绘的声、形、色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把思路推向一个开阔的空间。通过对“白雪、梨花、红旗、轮台、骏马”的思索想象,学生眼前就会出现“寒风怒号,白雪皑皑,梨花盛开,红旗猎猎”的雪行图。这样在读中找、找中读,读中思、思中读,让学生主动沉浸在诗情画意美之中。这种主动式的引导阅读、读思结合,学生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悟。这时可让学生用现代汉语将其改写成优美的短文;也可从诗中提供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构思扩展,改写成散文;还可以根据诗的某一句、某一点生发开去,写读后感。这三种练笔形式对学生来讲都是有益的尝试,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不能强求,要按学生的兴趣,由学生选择,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心里的琴弦响起来,写作就会随心所欲,真感情就会从胸中流出。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其很好地体验诗情美。
诗歌中的名篇、警句,有较强的语言艺术魅力,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亲自体验、感悟,在生活实践和教育活动中引用感悟,结合读诗作文,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别人的诗才会带上学生自己的感情色彩,他们才能真正想象、体验、感悟到诗情的美。
综上所述,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体会、感悟诗意美,可以从教学的各个角度出发,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体精神,塑造他们的高尚人格;引导学生与卑俗、委琐、无所事事、心理不健康做斗争,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引导学生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应对现实,塑就不畏艰难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这也是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操的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