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无所谓真假,揭示VR创新模式,引领未来

无所谓真假,揭示VR创新模式,引领未来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称之为SR[1]。我们了解到,只要实际拍摄的影像质量够好,人就会很轻易地被欺骗。我们发现,人类的认知比我们想象的情形更为随意,因此感觉到了VR的可能性。一般来说,VR就是把人置于一个虚构出来的世界里。但是我认为,VR本来的使用方法应该是不依赖头盔显示器,而是在现实空间中插入数字化的其他影像。”

无所谓真假,揭示VR创新模式,引领未来

——访盒子眼镜公司总经理、理化学研究所脑科学综合研究中心适应智力研究小组组长藤井直敬

藤井直敬出生于广岛,199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医学部,于该校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起,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2004年起,任理化学研究所脑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象征概念发展研究组副组长;2008年起,任该研究中心适应智力研究小组组长,研究主题是适应智力及阐明社会性脑机能;2012年起,开发SR系统;2014年创立盒子眼镜公司。他的妻子太田良惠子是盒子眼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COO)。他还担任VR国际财团的会长,著有《连接大脑》《社会脑入门——什么是社会脑》《扩张大脑》。

——盒子眼镜是便宜且便捷的VR,因此受众面很广,最近又因为高性能的头盔显示器能够带来极高的代入体验而成为话题。

“VR体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代入感。体验高性能VR时,人体脑内能自动将体验补充完整。在虚拟现实技术公司体验过VR后,再让他体验纸箱式盒子眼镜,他是不会在意视角狭窄、画质粗糙这些方面的。大部分人都说这个就已经不错了。今后就算没有头盔显示器也没关系。最近我看了垂直播放的VR影像,我觉得这就够了。体验VR是一种消化,体验者汲取内容中的故事片段,自己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一点跟VR的代入感是毫不相干的。就像电影也是没有代入感的,但是人们能够消化它的故事。”

“当然我不是在否定代入感。给予体验者一种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的感觉,作为表现方式来讲是存在的。但是,对人类来讲,就算没有代入感也能够充满期待地在大脑中幻想出面前不存在的东西。恐怖电影不是很恐怖吗?说VR的恐怖影像可怕的人应该也会觉得恐怖电影可怕。虽然我并不觉得VR的恐怖影像有多可怕。”

——为什么对VR感兴趣?

“人类的行为真的很不合理。有时候会想去了解为什么这件事是不合理的。如果是虚拟的话,就能按照人的心意设定空间,也可以消除不想看到的人。我想看看,这样一个时代来临的时候人类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叫VR吧?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称之为SR[1]。我们了解到,只要实际拍摄的影像质量够好,人就会很轻易地被欺骗。我们发现,人类的认知比我们想象的情形更为随意,因此感觉到了VR的可能性。一般来说,VR就是把人置于一个虚构出来的世界里。但是我认为,VR本来的使用方法应该是不依赖头盔显示器,而是在现实空间中插入数字化的其他影像。”

“举个例子来说,我现在可能不在这里,然而你并没有发觉这一点。原因是你认为我人就在这里。因为你能看到我,能跟我进行即时对话,所以你认为我就在这里并且深信不疑。试着接触一下你可能就会发现碰不到任何实体。但是你不会有碰触一下确认的念头。视觉上,看到某样东西存在某个地方,那它就是在那里。”

——只要巧妙地插入数字化,人们就会分辨不出现实和虚拟的分界线了吧?

“研究人员是看准了这个社会10年后的样子而进行工作的。不这样的话,所从事的工作就没有意义。就在不久前,他们对头盔显示器很感兴趣,但是最近又说这个研究很无聊。现在又在思考怎样在现实空间里将信息进行重叠。他们已开始从AR的角度去考虑事物,尝试在空间中配置显示器,或者又用投影技术将所有地方都变成屏幕。你身后窗外的景色也有可能是影像。”

——那这跟代入感没有关系吗?

“当然无关。我们现在就处于现实当中。在现实中是无所谓有没有代入感的。我们对于现实世界已经了如指掌,知道现实世界中的物理现象不会超出我们的认知。举例来说,我现在把一个东西扔向地面,它就会落在地上与地面发生碰撞并发出声音。代入感这个词本身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处于虚拟空间中。”

——当现实和虚拟的分界线日渐消失,人类将会变成什么样?(www.daowen.com)

“首先,人们看到东西就会通过触碰来确认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刚刚触摸到的椅子也有可能在下一秒消失。这样的话,就会发展成无论什么东西每时每刻都要通过触碰来确认,可是人们不可能一直这么操作,就会在中途放弃确认。对自己来说,无所谓的东西就没必要去确认真假。我将这种思考是真是假的判断力称为‘认知成本’。”

“与其过度使用认知成本,还不如忽略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只将认知成本使用在必要的东西上。尝试着想象一下:在上班的路上,如果你每走一步都去确认脚下的地面是不是跟看到的一样是真实存在的话,那你在上班路上就已经筋疲力尽了。所以,应该放弃确认,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并自由地迈步前进。这样的话,当虚拟和现实的区别消失的时候,人们感知事物的方式就会发生大变化。在未来,如果我们坚信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存在的时候,我们感知事物的方式就会发生大变化。”

——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现在知道的还不是很详细。至少我们认知的方法会发生变化。首先,空间上的距离将会失去意义。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房间有可能位于非洲大陆,而身处福冈的人可以在一瞬间踏入这个房间。如果我们所体验过的内容在现在能鲜活得如同正在发生一样,那我们的时间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人类生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这个限制会被解开。如果机器能够重现一个人的特征,活着的人就有可能跟已死去的人进行对话。比如再现已经去世的奶奶的特征,我们就可以跟她对话。由此,彼岸和此岸就会连接在一起,考虑事物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这个世界上将不存在绝对。我感兴趣的是,到那个时候人们要怎么面对社会。”

——但是即使是这样,人们还是想分辨出哪些是虚假的吧?

“完美的假象还是相信比较好。你可以回想一下电影《黑客帝国》中塑造的那个背叛者。只要有想吃美味牛排的念头时,他就会回到虚拟空间。你看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我就能吃牛排,但是他无论怎么抗争都没有办法。他会想为什么自己是‘尼奥’。99%的人都认为虚拟空间很好。怀疑现实也不是一件好事。置身于令人身心愉悦的假象中的人,没有必要告诉他所处的世界是假象。”

“在SR实验中,我对体验者说‘现在给你拍张照’,然后开始拍摄。其实跟体验者说话的是3年前保存下来的我的影像,但是被拍摄者并不知道。他就认为,刚刚藤井直敬先生给我拍了张照然后回去了。也有反过来的情形。也有人指着站在他面前的我说‘你是假的’。过度怀疑导致他判断错误,如果对他说‘被你发现啦’,他就会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这不是很好吗?在他面前的我是真是假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场景都是没必要知道其是真是假的,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VR的进步会给人带来幸福吗?

“这个我没法下定论。但是如果从小到大完全是在虚拟空间中生活的话,就无须赘言了。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人,有可能没办法适应没有虚拟的现实世界。作为老一代人的思想,我认为在10岁之前需要让孩子经历没有虚拟的真实世界。然后需要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用虚拟扩充现实世界,也就是类似于现代网络素养之类的‘VR素养’。不久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会逐渐被规划成数字化。到那个时候,就有必要了解一下真实世界与数字化世界之间要如何交流。当然,到那个时候也有可能无须担心如何交流。”

——当一切都被包裹于虚拟世界时,存在创造出这个虚拟世界的人吧?

“当一切都是虚拟的时候,就取决于这个人想处在哪个世界中。理想的状态是,我站在能够控制虚拟世界的高度,一边享受没有虚拟的世界,同时也希望把虚拟当作现实的人在虚拟世界中能够得到快乐。受损与受益一目了然。”

“发展不可逆转。就算有人说‘智能手机存在危害,需要废弃’,现实中也不可能废弃手机。我不知道VR会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方式落实下来,但是现在人们已从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社会已经开始配置VR。未来2年内能看到发展方向,5年左右人们会认识到它的便利性,经过10年就会在工作中习以为常地运用VR。这样一来,社会的组织架构就会发生变化。在时间和空间都能进行视觉化控制的社会中,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呢?以前我觉得我什么时候死都没关系,但是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我想看到未来,至少让我再活20年。”

[1] SR,是Substitutional Reality的缩写。体验者戴上头盔显示器,设备投影出现实和过去混杂的影像。体验者分不清眼前所看到的是现实还是过去的影像。该项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人们区别不出现实和过去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