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研究成果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研究成果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的是投资者面对多种资产在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础上进行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方法以及由此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因应投资管理的实际需求而发生,随着投资理论的发展而日趋成熟。马科维茨虽然在理论上阐明了有效投资组合的构成原则。总之,狭义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就是指马克维茨的均值—方差理论。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研究成果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的是投资者面对多种资产在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础上进行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方法以及由此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因应投资管理的实际需求而发生,随着投资理论的发展而日趋成熟。一般认为,西方投资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投机阶段,二是职业化阶段,三是科学化阶段。

第一,投机阶段(1933年之前)。在投机阶段,投资者并没有成熟的投资理论可循,投资所依赖的是直觉、经验累积和传统的投资理论,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以及其他图表学派的理论等。这些经验性的投资理论既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又缺乏充实的实践验证,不足以对投资管理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职业化阶段(1933年~1952年)。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产生于投资管理的职业化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时经济学家开始进入投资研究领域,并把成熟的微观经济理论(如效用理论)和数理统计知识引入到投资领域,使投资管理向科学化方向迈进。(www.daowen.com)

第三,科学化阶段(1952年以后)。1952年,马科维茨在《金融月刊》上发表了《资产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一文,他在文中提出采用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率和以方差或标准差代表的风险来研究投资人资产的选择和组合问题。马科维茨虽然在理论上阐明了有效投资组合的构成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证券组合的选择和确定面临大量繁重和复杂的计算,基于这一情况,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如何实施马科维茨资产选择原则,在两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是减少投资组合分析所需要的数据投入;二是简化有效边界的计算量。其中的代表性著作,如1963年夏普发表的《对于“证券组合”分析的简化模型》一文,提出简化证券组合分析的单指数模型;随后又出现了多因素模型的分析,而Elton、Gruber和Padberg于1976年和1978年在单因素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有效边界的单指数模型简化技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向实用化发展的同时,理论本身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关注的是风险资产投资的研究,但如果引入无风险资产,允许投资者在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之间进行组合投资,那么有效边界的形状将产生怎样的变化?此外,如果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该理论一致,当资本市场达到均衡时,资产收益将如何确定,收益的风险测度是什么,以及期望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函数关系怎样?William Sharpe、John Lintner和Jan Moss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共同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某些假设与现实经济的实际存在很大差距,放松某些假设条件的非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运而生,如不允许卖空、不存在无风险资产、存在个人所得税、存在非适销资产、非一致预期、存在价格影响者的静态非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Stephen Rose(1976)提出的套利定价理论,从更一般的角度研究了风险资产的定价问题。

总之,狭义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就是指马克维茨的均值—方差理论。广义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首先应包括传统投资组合理论和狭义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内容;其次包括在马克维茨的组合选择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理论;再次,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还应包括自身赖以存在的理论前提,即有效市场理论;最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应包括在对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形成挑战和质疑的背景下形成的行为金融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的新发展将在本章第3节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