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金流分析方法及步骤

现金流分析方法及步骤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的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因此,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如能结合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现金流量信息,特别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则较为客观全面。此时,可运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作为流动比率等指标的补充。

现金流分析方法及步骤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情况的报表。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既要掌握该表的结构及特点,分析其内部构成,又要结合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企业的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分析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可以了解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和现金收支构成,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创现能力、筹资能力和资金实力。因此,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1)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比较二者是有意义的:比率大,说明企业的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良好,创现能力强。

(2)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总额比较,可大致说明企业产品销售现款占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的比重有多大。比重大,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突出,营销状况良好。

(3)将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比较,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强。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当企业扩大规模或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时,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补偿不了流出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但如果企业投资有效,将会在未来产生现金净流入用于偿还债务、创造收益,企业不会有偿债困难。因此,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应结合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不能简单地以现金净流入还是净流出来论优劣。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一般来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大,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也越大,但如果现金净流入量主要来自于企业吸收的权益性资本,则不仅不会面临偿债压力,反而增强资金实力。因此,在分析时,可将吸收权益性资本收到的现金与筹资活动现金总流入比较,所占比重大,说明企业资金实力增强,财务风险降低。

4.现金流量构成分析。首先,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了解现金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比重大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低,现金流入结构较为合理。其次,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投资活动现金支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支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它能具体反映企业的现金用于哪些方面。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比重大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状况正常,现金支出结构较为合理。

5.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比较分析。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重要报表,它揭示了企业利润的计算过程和利润的形成过程。利润被看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却存在一定的缺陷。众所周知,利润是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而收入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广泛地运用收入实现原则、费用配比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等来进行的,其中包括了太多的会计估计。尽管会计人员在进行估计时要遵循会计准则,并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但不可避免地要运用主观判断。而且,由于收入与费用是按其归属来确认的,而不管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了现金,以此计算的利润常常使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与其真实的财务状况不符。有的企业账面利润很大,看似业绩可观,而现金却入不敷出,举步艰难;而有的企业虽然巨额亏损,却现金充足,周转自如。所以,仅以利润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有失偏颇。如能结合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现金流量信息,特别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则较为客观全面。其实,利润和现金净流量是两个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业绩的指标,前者可称为应计制利润,后者可称为现金制利润。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相比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利润的质量。也就是说,企业每实现1元的账面利润中,实际有多少现金支撑,比率越高,利润质量越高。但这一指标,只有在企业经营正常,既能创造利润又能盈得现金净流量时才可比,此时分析这一比率也才有意义。为了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计算口径一致,净利润指标应剔除投资收益和筹资费用。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相比较,可以大致说明企业销售回收现金的情况及企业销售的质量。收现数所占比重大,说明销售收入实现后所增加的资产转换现金速度快、质量高。

(3)分得股利或利润及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得到的现金与投资收益相比较,可大致反映企业账面投资收益的质量。

6.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比较分析。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期末资产和负债状况的报表,运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指标与资产负债表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可以更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支付能力。

(1)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而流动资产体现的是能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包括了许多流动性不强的项目,如呆滞的存货、有可能收不回的应收账款,以及本质上属于费用的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预付账款等。它们虽然具有资产的性质,但事实上却不能再转变为现金,不再具有偿付债务的能力。而且,不同企业的流动资产结构差异较大,资产质量各不相同,因此仅用流动比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往往有失偏颇。此时,可运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作为流动比率等指标的补充。具体内容为:

第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该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获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偿债能力越强。

第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全部债务之比。该比率可以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中所获现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第三,现金(含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流动负债之比。这一比率反映企业直接偿付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大。但由于现金收益性差,这一比率也并非越大越好。

(2)盈利能力及支付能力分析。由于利润指标存在缺陷,因此可运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作为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的补充。

第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股本之比。这一比率反映每股资本获取现金净流量的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

第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资产之比。这一比率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创造现金的能力,比率越高,创现能力越强。

财务报表是一个完整的报告体系,综合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了搞清楚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企业准备了三张报表,第一张是资产负债表,这是为了搞清楚企业财务状况;第二张是利润表,这是为了搞清楚企业的经营成果;第三张是现金流量表,这是为了搞清楚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公司财务分析中最常见的就是这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附注。

资产负债表是显示公司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为股东和监管当局编制,显示公司在某一时点持有什么资产以及这些资产的融资方式。利润表提供关于公司的收入、支出、利润和损失等信息,可以用来分析公司过去的经营状况和判断未来应当如何经营。现金流量表反映公司在特定时间内的现金收支状况,它是评估公司偿债能力和经营发展能力的基础。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它的基本结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表(或者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通过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实现的收入、发生的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等金额及其结构情况。

现金流量表是反应一定时期内(如月度、季度或年度)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产生影响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原先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资金流动状况表的替代物。它详细描述了由公司的经营、投资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对于公司而言,现金流量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来自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和来自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1.李端生:《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2.王富炜、马建梅、李红勋主编:《资产评估与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版。

3.[美]弗兰克·N.马吉尔主编,迪莫斯·瓦迪亚巴西斯主编顾问:《经济学百科全书》,吴易风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巫绪芬、禹俊德、曹中红等:“财务视角下的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载《经济问题》2018年第6期。

5.周嘉南、贾巧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比较研究——基于利润表差异的实证检验”,载《管理评论》2018年第2期。

6.唐清泉、曾诗韵、蔡贵龙等:“审计师提供并购尽职调查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审计质量吗?”,载《审计研究》2018年第1期。

7.王虹:“基于‘圈层分类’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框架与报表合并路径研究”,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www.daowen.com)

8.张然、汪荣飞:“投资者如何利用财务报表盈余信息:现状、问题与启示”,载《会计研究》2017年第8期。

9.杨有红:“综合收益相关理论问题研究”,载《会计研究》2017年第5期。

10.于永生:“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对资本监管影响”,载《财经论丛》2017第5期。

11.周华、戴德明、刘俊海等:“国际会计准则的困境与财务报表的改进——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视角”,载《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12.林钢、张卓然:“‘投资收益’项目在利润表中列报的探讨”,载《财务与会计》2016年第20期。

13.蔡玉兰、钱崇秀、董雪杰:“财务报表信息对企业财务困境的预测能力”,载《预测》2016年第5期。

14.王河流:“从会计信息勾稽关系论我国财务报表列报改革——基于IASB/FASB财务报表列报变革的视角”,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9期。

15.李梓、杨有红:“基于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的财务报表逻辑关系重构”,载《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16.杨勇:“现金流量表项目分析计算方法——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例”,载《财务与会计》2016年第9期。

17.谢德仁、张梅:“论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重构——兼析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分红能力”,载《会计研究》2016年第3期。

18.黄华梅:“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改进及分析”,载《财务与会计》2016年第3期。

19.“财务报表分析的新视角”,载《财务与会计》2015年第21期。

20.徐峥:“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应注意的问题”,载《财务与会计》2015年第20期。

21.邢恩泉、韦甲星、郑靖:“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及启示——基于财务报表的视角”,载《财务与会计》2015年第4期。

22.周桦、陈旭毅:“新会计准则、会计错配与利润波动——基于寿险公司资产、负债计量方式影响利润波动的分析”,载《金融研究》2014年第12期。

23.陈传兴、徐颖:“跨国并购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载《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第11期。

24.周萍:“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新变化解析”,载《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7期。

25.沈荣勤:“中美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比较及其对国内商业银行转型的启示”,载《金融论坛》2013年第10期。

26.申牡丹:“现金流量表的发展及其作用”,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S2期。

27.徐为山:“商业银行利润中心建设:以金融市场部为例”,载《上海金融》2012年第9期。

28.吴晓丹:“浅析如何运用企业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S3期。

29.谢世飞:“三大报表、剩余收益模型与公司价值评估”,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S1期。

30.刘圻:“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报表内涵拓展”,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31.王跃堂、赵娜、魏晓雁:“美国财务业绩报告模式及其借鉴”,载《会计研究》2006年第5期。

32.肖星、陈晓:“财务报表结构与利润操纵的特征和识别”,载《审计研究》2003年第4期。

33.谢德仁:“财务报表的逻辑:瓦解与重构”,载《会计研究》2001年第10期。

1.如何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2.上市公司的几个重要的财务报表包括哪些?

3.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及作用是什么?

4.利润表的构成及作用是什么?

5.现金流量表的构成及作用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