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昆明的雨》教学微信讨论:从QQ到微信再度探索

《昆明的雨》教学微信讨论:从QQ到微信再度探索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从5日开始直到13日,从假日到节后以至公开课结束后两天,相互间围绕这篇课文的教学在微信上展开了持续、深入的讨论。昆明的雨怎样以及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态度。昆明的雨季才是昆明的特点。Miss Han:和蔡老师学校的一位老师一起上《昆明的雨》。

2018年上半年在新疆昌吉州带学生教育实习期间,有机会与早年毕业来疆工作的多位昔日学生相会,其中在乌鲁木齐某中学语文教师的H生(网名:Miss Han)的交流最多,知道这是一位把语文课教得很上心也很开心的好学生。这年国庆长假期间,她微信告诉我节后将有一次公开教学,课文已选定为八年级教材汪曾祺散文昆明的雨》。于是,从5日开始直到13日,从假日到节后以至公开课结束后两天,相互间围绕这篇课文的教学在微信上展开了持续、深入的讨论。

下面,即这场讨论的原始记录:

Miss Han(10.5.14:36):

郭老师,在吗?有没有出去度假?

郭治锋(10.5.14:37):

回庆阳了,你呢?

Miss Han(10.5.14:37):

我在家里,今天学校备课呢。我要上一趟大型的公开课,心里没谱。您能不能帮我看看?

郭治锋(10.5.14:42):

啥时候上?我晚上看,这会儿在街上。

Miss Han(10.5.14:43):

好的,谢谢郭老师。放假回来。

郭治锋(10.5.23:18):

《昆明的雨》,几年级课本?

Miss Han(10.6.00:15):

八年级上册的部编教材。手机没电了,才看见,打扰您休息了。

郭治锋(10.6.08:18):

为什么选这篇?你喜欢?估计有些学生不喜欢,那就讨论喜欢及不喜欢的理由,最后让学生知道它的好,都喜欢上。

Miss Han(10.6.08:44):

汪曾祺的散文很美,就是让学生品味这篇文章所记录的生活的点滴美好与诗意。

郭治锋(10.8.16:11):

汪曾祺的散文我总是缺感觉。你有了教学构想发我看看。

Miss Han(10.8.16:35):

作者想念的不只是昆明的雨,围绕雨作者还写了昆明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在品读的过程中明确作者的语言特色和喜爱昆明安静生活背后的家国情怀!

……

郭治锋(10.9.00:56):

一篇自读课文,本来只是学生自己读教师适当点拨即可,但要当作公开课来教,则要提高要求并且教师必须做较多教学生学的工作,要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好处和妙处,喜欢上课文。

再读一遍,对课文大致有了些感觉。提出如下大致建议:

一、导入引发

1.导入切入。此文与本单元另三课四篇散文不同,主题不明朗,阅读难度大,肯定会有学生初读后觉得不知所云因而不甚喜欢。这点不要回避,就作为上课切入点。一开始就问学生读过后啥感觉?觉得好还是不好?喜欢还是不喜欢?肯定两种意见,让学生分别说出理由。

2.激发引发学生对课文有好感:怎么会不好呢?汪曾祺的文章还不好吗?选入语文课本怎么能不好?肯定是好文章,我们应该喜欢。

二、讨论、发现课文的好

1.课文基本内容与作者情感倾向?

(1)审题:“昆明的雨”的标题下应该写什么?昆明的雨怎样以及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态度。

(2)根据单元提示,本文当属于哪种类型?写景抒情。

(3)昆明的雨怎样?文章是写昆明的雨吗?是也不是,准确地说,是写昆明的雨季

(4)昆明的雨季怎样?从文中找出直接回答此问的语句。

(5)作者对昆明雨季啥态度?怀念或想念。

(6)为什么怀念?

a.作者经历使然。因为作者在昆明住过较长时间,日久生情,离开后必然想念。

b.文章就是这样写的。文前题记跟正文关系?昆明的雨季才是昆明的特点。正文开头跟结尾都是“我想念昆明的雨”。文章写了雨季的什么?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雨。这每一样物都让作者难以忘怀,并且勾起他对一些情景、事件的回忆。

2.课文语言特点及作者风格。

漫不经心的叙写中表达作者的情思,典型的“形散神聚”的散文。结合课后“阅读提示”。

三、扩展:汪曾祺及其经典作品介绍

郭治锋(10.9.00:57):

写得乱,先将就着看。

郭治锋(10.9.01:24):

为本单元最后一篇散文,所以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对比此文与前面诸篇的不同。前面各篇大都说理、叙事较多因而目的性强、审美性弱。本篇则正好相反。(www.daowen.com)

郭治锋(10.9.07:24):

为什么题目叫“昆明的雨”而不用“昆明的雨季”,正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样?

郭治锋(10.9.07:25):

汪曾祺跟昆明的关系怎样?也要了解清楚。

Miss Han(10.9.10:04):

郭老师,太感谢你了,昨晚太累了,睡着了。

Miss Han(10.9.10:05):

“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散文,所以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对比此文与前面诸篇的不同。前面各篇大都说理、叙事较多因而目的性强、审美性弱。本篇则正好相反。”郭老师,这个很重要,主要是我给八年级的上课,他们还没上到这里。

郭治锋(10.9.10:08):

教学怎样设计,还是你自己斟酌,我这里主要只是读课文读出的一些感受。

Miss Han(10.9.10:09):

特别好,我忽略了昆明的雨的特点,直接跳到昆明的雨下的一些事物。

Miss Han(10.11.14:32):

郭老师,在你的帮助下,今天的课上得很成功,和上次铁三中的蔡老师学校的一位名师同课异构,据说最后是我上的稍稍好一点,还是很感谢你,唯一遗憾就是背景音乐有点大了,没调好,录出来的效果不太好。

郭治锋(10.11.17:13):

在哪里上的?

Miss Han(10.11.17:14):

乌市教研室给我们送课送教。在我们学校,乌市米东区老师都来学校听课。

郭治锋(10.11.17:17):

你代表学校做教学汇报或展示?好,祝贺!

Miss Han(10.11.17:20):

和蔡老师学校的一位老师一起上《昆明的雨》。

郭治锋(10.13.08:26):

https://mp.weixin.qq.com/s/IpnWmjLU2h-gvEknJcT4AQ羊 肚 菌。这个介绍陇南的文章里的图片。陇南是甘肃最湿润温暖的地方,一切菌类都生于湿润温暖之处。雨季的昆明,自然菌类多。

Miss Han(10.13.10:06):

吃起来一定也是滑、嫩、鲜、香,很好吃。

郭治锋(10.13.10:27):

汪曾祺放着“昆明的雨”这样的标题却大谈各种菌类,说明他确实是个吃货

Miss Han(10.13.10:28):

哈哈,我喜欢他和苏轼的原因就在此,生活困顿潦倒的时候自然还能坦然面对生活,尽力发掘生活中的美食美景

郭治锋(10.13.10:46):

是的,苏东坡也是个吃货。并且还是个玩货。陶渊明李白更是一个德性,除了使劲地喝酒及酒后高兴了写点文章诌几句诗外,不怎么干正事。可惜一身能耐,却胸无大志。所以也还都是些“完货”。

Miss Han(10.13.10:48):

非也,我所理解的苏东坡不是那样的。

郭治锋(10.13.10:57):

当然,苏东坡也是为民请命的人。

Miss Han(10.13.10:58):

都脱不开一个大背景,只是他们敢说敢做,而如今我们只是服从。

……

后续:

2019年11月7日,文传学院研究生教学技能比赛,2019级X生选此课参赛,适当点拨尤其是转发以上讨论,X生获第5名(研一唯一获奖者)且受到几位评委盛赞。

2019年11月13日,2019届本科生L生因参加学校公开教学问及此课教学设计,重发这个留言后收到回复:

佩服郭老师,您分析得太到位了,有深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出发,教师带领学生去发现课文的美,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是篇美文,让学生在不断的探寻中领略到汪曾祺对昆明雨的怀念。之前乱如麻,现在有头绪了。谢谢郭老师!好想再回到学校听您讲名师名课,每次听完您讲的课都感受颇深。

2020年12月4日,早年在陇东学院教过课的2003年毕业回乡做教师的郭生因参加全市教学比赛问及《昆明的雨》的教学,再转发2018年10月与韩生对话,另补发以下意见:

“淡淡的乡愁”也许是最美的一种情愫,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在他乡必然想家,但却不刻骨铭心。为啥?因为此时此处美好。彻底没有乡愁的本地人,却也没有这种对当下美好的感觉,因习以为常的麻木,即审美疲劳;只有客居他乡的人才能感受得到,但如果太想家便也领略不到此时此地的美好。所以,在最后结束前不妨谈谈这篇散文中这种淡淡的乡愁,如果说汪曾祺当初是为故乡,现在则成了对昆明的思念。

(来源:微信聊天室对谈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5—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