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领导有了调整,一位副校长提升了校长,三位处长提升了副校长。虽说也都只是升了半级,但绝对也是脱颖而出,特别这正地级、副地级的级别就足以令周围的人艳羡。所以,自十多天前省委组织部网上公示以来,便成为上下左右关注的一个焦点,不仅在学校里面成了大家私下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且当地的市级新闻媒体也及时予以报道,就连我远在北京的一位对甘肃高校有所接触的早年同学也打来电话谈及此事。
中国是一个高度官本位的国度,从历史上一直延续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当今老百姓们真切感受到的部分官员对所辖范围社会公共资源的肆意占有,使得人们对当官的特别是刚刚被提拔了的新官不由得不另眼相看、敬畏有加。因此,对于学校这次三位领导的同时升迁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随后一长串中层干部职位的进步,我也和身边的人们一样给予了必要的关注。不过,作为一位已经当惯了教师今后也与当官无缘的人,我在丝毫不否认当官的好处的同时,还是固执地认为当老师也好。我信奉北京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钱理群教授的一个说法:“当教师真难,真好。”既然“真好”,那就应该很幸福。
当老师的难处,我不大说得清楚,但对于当老师的好处,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我还是有些认识和体会的。
第一,可以和学生在一起。
一种职业是否幸福,一个重要的指标应该是看他的工作对象。做老师的幸福,首先就是他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总是喜欢将教师和另外两种人们都比较熟悉的职业做比较:一种是医生,一种是警察。我经常跟人们说:“医生是跟病人打交道的,警察是跟坏人打交道的,只有我们教师是跟好人、而且是好人里面的好人——儿童和青少年——打交道的。”显然,跟活力十足、天真纯洁的学生打交道,一定比跟病人、犯人打交道舒服。所以这两年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向往医生、崇拜警察而瞧不起教师?近两年的高考,医学院的录取分数一路飙升,而师范院校包括重点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却一点不被高分考生及其家长和班主任垂青?这话说来太长,这里先不讨论。除了与以上两种职业对比外,当老师的也可以跟当官的进行比较。当官的工作对象是上司、同僚和部下,这些人虽然不是坏人和病人,但没有儿童、青少年可爱却也是一个事实。所以我从不认为一位官员和上级、同僚与部属在一起会比一位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更幸福。尽管有机会见到地位特高的首长会很荣耀,但那当中遭遇更多的可能还是欺瞒、争斗和愚弄。而“老师的身边永远是春天”,师生一堂,有的只是坦荡、平等和自由。我的体会是,不论什么样的学生,包括最近刚刚带过的一期“国培”学员以及正在上课的十几位语文教育硕士,我和他们在一起时的那种彼此的交流与信任、那种共有的真诚与欢乐,我估计是其他行业的人很难拥有和领略得到的。还有毕业多年天各一方却依然时常在QQ和电话上联系着的那些学生所带来的感动,可能也是只有我们当老师的才会有的一种奢侈。人们都愿意和最可爱的人在一起,天底下的所有人,其中最可爱的,无疑就是烂漫无邪、快乐无忧的孩童。当老师的,就是和这样的人群在一起。
第二,可以把干工作和发展自己糅合在一起。
曾几何时,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教师比作蜡烛,说他们很无私、很高尚,“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甚至有人说成是“毁灭了自己,成就了别人”。其实这个说法很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教师没有这么伟大也不必这么伟大。道理很简单:燃烧了自己拿什么去继续照亮别人?或者,连自己都毁灭了,还怎么去成就别人?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不怕没柴烧”。说及教师职业的特点,我倒是很赞同魏书生的一个说法:“教师是收获双倍幸福的劳动。”这双倍幸福,我的理解是除了和孩子打交道的美好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在帮助学生成长的时候使自己也得到发展。人不能满足于自然成长,而是要努力发展的,是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也即综合素质的。人的生命质量,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更重要的还是精神情感状态,因为人和别的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世界的。所以,通常讲人的素质,主要指的就是知识、才学、情感、道德等精神领域所达到的层次。这诸多方面修养的提升,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读书学习,诚如朱永新所言:“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正因如此,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世界上好多国家都把推动全民读书作为国家战略,比如美国的“国家阅读计划”。从事其他工作的人,要读书、要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需要在正常上班之外另外去找时间来进行,而教师因为就是教书的,所以他在教别人读书的时候自己顺便也就读书了,读书成为他完成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用不着额外地再专门去做。这也就形成了教师工作的一个特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而且,读书越多,自己的个人发展越好,分内工作做得也越好,不似有些行业往往发展了自己却耽误了正常的工作。所以李镇西直言,教师多读书绝不仅仅是为了把课上好,而是也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饱满,生活更充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做教师绝不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是一种“格外上算”最能“占便宜”的活计。这好像也是魏书生的话。(www.daowen.com)
第三,可以享受成功课堂所带来的无上满足。
不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做得好,都会有成功后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和满足,便是他最大的幸福。做教师也是如此,而且这种幸福可能超越其他行业。这种情形,中小学教师也许比高校教师体会得更深,因为与高校那种只关注学科内容而忽略听课学生的课堂相比,中小学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才往往真的在“共同谱写生命的精彩。”74岁的于漪老师在看了几节年轻教师的课后说:“我真正对站在课堂上一节节教课心向往之,我觉得教师生命的闪光就是在课堂里”“看到老师们那样精神抖擞、全心地投入,看到孩子们是那样全神专注地学习语文,我真是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这应该是一切最优秀教师共同的心声。庆幸的是,有几次我到中小学校“下水”上课,也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所以我几次跟人说,教师一节课上好了以后的那种美妙与陶醉,是其他人所无法想象的,也可能是其他行业的人所难以比拟的,至少比外科大夫手术完吃患者家属的饭、比领导干部收受了工程承包商不菲的礼品、甚至比领导人在大会堂做报告后“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热烈的掌声”还要享受。相信有更多的当了老师或当着老师的人有比我更深的这种感受。
第四,可以“不失其赤子之心”。
2003年在上海第一次见钱梦龙老师,曾请他给我题字。钱老师在我笔记本上写了这样的话:“教师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对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是直到2006年《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出版后才懂得的。这年5月18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发表了一篇评介这本书的文章,题目叫《“赤子之心”的三种教学实践》。文章一开始这样写道:“当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在他的新著《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的卷首写下‘教师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的题记时,当钱老师虽已是76岁的高龄却依然认为他的心理年龄不会超过20岁时,我发现,钱老师是以其自觉的观念,为其葆有的一颗赤子之心(或者说童心)展开成了三种教学实践方式。”读了这段话,我才慢慢懂得,钱梦龙老师当年写给我的这句话绝不是大话、空话,而是他一生教师生涯后的最后感悟,是他对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最简洁解释,也是他对合格教师基本条件的一种精确界定。这个典型的文言判断句子,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教师,是没有失掉赤子之心的人。这也就是说,只有没有失掉赤子之心(也即童心)的人,才可以做教师。这个论断,在我后来对一切最优秀教师——不论是钱理群、孙绍振这样的高校大腕儿,还是于漪、李镇西这样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乃至我身边切实受到学生欢迎的同事——的考察中越来越得到证实。他们虽然其个性完全不同,但拥有一颗童心(赤子之心)却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人们之所以喜欢孩子,就是因为孩子有童心。凡是出生来到世间的人,都必然要逐渐老去,但在无法抗拒的生理衰退中若还能永远保持孩童时代的那份天真和质朴、那种好奇和冲动,无疑要比那些长了城府、忙于算计、倚老卖老的人要可爱得多,也幸福得多。“祝您永远年轻”“祝您越来越年轻”这样的祝福,可能也只有我们当教师的得到得最多。由此也想到,如果有人批评我们做教师的说我们“幼稚”“天真”时,那其实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褒奖,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还够不上。
中国历来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似乎当官和当医生是两种最有意义的职业,但已经做惯了教师并且也只能继续做教师的我还是主张,可以不为良相,也不必成为良医,但一定要努力做良师。因为,做老师,自有其行外人所不能体会的幸福。
(来源:QQ日志 发布时间:2013/12/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