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晶晶,女,2005年7月出生,足月顺产,第一胎第一产,难产,产程过长导致缺氧。1岁时头竖不稳,不能坐,于2007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脑性瘫痪,一直都在接受康复训练。于2009年12月进入我中心(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参加引导式教育,当时晶晶双手没有抓握及放开的能力,双手不能在中线互握,双上肢不自主运动多,不能从坐位到站立位,不能扶物步行,生活完全依赖家长帮助完成,诊断为脑性瘫痪——手足徐动型(表2.9.18)。
表2.9.18 晶晶的基本情况和训练目标
续表
续表
针对晶晶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作息时间表(表2.9.19)。
表2.9.19 晶晶的作息时间表
续表
晶晶的引导式教育照片见图2.9.77~82。
图2.9.77 条台课上“搭拱桥”
图2.9.78 给我一点帮助,我能站起来(www.daowen.com)
图2.9.79 爸爸教我脱袜子
图2.9.80 下课了,我们排队上厕所
图2.9.81 抓紧扶手,自己移位去洗手
图2.9.82 我学会推架步行了
经过一年半的引导式教育,晶晶的康复效果很明显(表2.9.20)。
表2.9.20 晶晶一年半后的情况
续表
我的孩子从1岁左右确诊是脑性瘫痪开始,就在各大医院做一对一的个体训练,直到4岁进步都不明显,尤其是双手的功能一点也没有改善,训练都是针对腿,把家长也带入了一个误区,好像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多做运动就好,所以我们那时也忽略了孩子的双手活动、说话、智力的开发等问题。晶晶自从进了引导式教育班,在双手的抓握及放开、固定、伸直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在推梯背架步行、扶物站立、横行能力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也愿意主动和小朋友玩耍,在提示下她也愿意说“拜拜”“好”等,基本能明白别人的指令。我们家长整天跟老师和孩子在一起学习,思想也有了改变,会把她当一般孩子看待,陪她玩,陪她说话,陪她学习,陪她训练,整个家庭的氛围变得和谐友善啦。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指责孩子为什么不努力训练。引导式教育这种学习和训练相结合的模式非常适合我的孩子,也让家庭增加了生机和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