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教与学介绍

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教与学介绍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的第二部分会详述贯通式专业团队在引导式教育各元素中的具体工作。在引导式教育的系统里,儿童每天各方面的学习训练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因此,小组学习是引导式教育实施的基本元素。我们通过引导式教育的实践活动,看到家长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引导式教育强调贯通式专业团队,除了引导儿童外,工作的重点也在引导家长担负起培养儿童的主导角色。

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教与学介绍

香港,引导式教育系统的专业团队是由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特殊教育(特教)老师、社会工作者、护士及辅助人员组成的贯通式专业团队。在内地,大部分康复中心贯通式专业团队最基本的人员包括儿科医生或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和幼儿教师或特教老师。两者同样是由不同专业的人员一起进行评估,按照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将各个专业方面的知识、方法、经验贯通起来,达成对儿童能力和障碍评价的一致性,针对教学和训练方向的一致性,制订一套全面的、整合的教育计划,设计教育和治疗技术相融合的综合性康复教育课程(综合康教课程),包括认知、运动、自我照顾、心理、社交和沟通。这种有共同目标、知识共享、资源共享、高度协作的贯通式团队,突破了专业的界线,改变了过去康复与特教的分割状况,促使针对脑瘫儿童康复的不同专业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为儿童创造出最佳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促进脑瘫儿童的整体发展,显示出强大的、不同以往的团队力量。

在实施步骤中,贯通式专业团队每个成员按照团队已达成共识的康复教育计划,在整日的课堂与生活常规中分工而又合作,全面照顾与引导各小组的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导和陪伴家长参与儿童的训练,并共同承担引导式教育系统的管理与发展工作。本书的第二部分(《实践篇》)会详述贯通式专业团队在引导式教育各元素中的具体工作。

在引导式教育的系统里,儿童每天各方面的学习训练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对于缺少主动活动的脑瘫儿童来说,群体活动为他们提供了相互观察、交流、模仿的机会和学习社交技巧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小组内某个儿童的成功,可以激励其他儿童获得同样的成功,能够有效地调动儿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渐产生集体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逐步学会等待、轮作、互助与合作,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从而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因此,小组学习是引导式教育实施的基本元素。(图1.3.1、2)

图1.3.1 小组茶点课(喝水)

图1.3.2 小组手工课

整日流程是结合日常生活而精心设计的一整天的活动编排,包括课堂习作和起床、穿衣、如厕、洗漱、一日三餐、茶点、午睡、放学等各项作息活动,每一刻都是学习的机会。在整日流程中,引导员不断地教儿童把学到的内容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抓握,就要让儿童在进食时抓住汤匙,坐位时抓住条台,站立时抓住梯背架;学习站立行走,就要让其自己行走或借助辅助器具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移动。儿童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反复练习位置转移、沟通、社交、肌能活动,使整体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建立起自我负责的态度。(图1.3.3、4)

图1.3.3 吃饭

图1.3.4 擦手

习作程序是引导式教育的教学策略,是按照儿童的能力,把要学习的动作分解成细小的步骤,串联起来,成为一个连贯的、循序渐进的具体活动,目的是帮助儿童建立坐、立、行、位置转移、手的活动能力。但是,习作程序不等于一连串的运动练习,而是结合引导式教育的其他元素,组成一个流畅的、对儿童来说有意义的课堂活动,也是一个整合的学习,包括:运动、感知认知、主动参与、自我解难意识等,并通过掌握这些技巧与步骤,进行诸如进饮、进食、步行、如厕、游戏、学习等日常生活活动。(图1.3.5、6)

图1.3.5 穿脱鞋袜

图1.3.6 洗手

节律性意向是引导式教育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引导脑瘫儿童主动学习的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节律是指配合习作活动,编排有节奏感并重复的口令或儿歌;意向是指以节律性的语言(口令或儿歌)来表达一项习作活动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引导员带领儿童一边做一边说,把语言内容、节奏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加深儿童对动作的记忆和理解,协助儿童计划、发动和协调动作,顺利完成一项具体的习作活动。同时,还能帮助不能讲话的儿童模仿引导员,学会把动作与语言联系起来。节律性意向符合儿童对节奏性语言和活动的天然喜爱,能够调动快乐的情绪,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达到诱发儿童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目的。(图1.3.7、8)

图1.3.7 大肌能训练——移动

图1.3.8 大肌能训练——坐位

整合的课程贯穿引导式教育各个领域的内容,融合教育、治疗与日常生活的康复教育课程,力求将儿童的运动、认知、沟通、社交、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学习完整地结合起来,使训练成为有意义的学习,让儿童获得完整的经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引发进一步的学习探索。整合的课程包括生活流程的整合学习和课堂时段的整合学习,把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时段应用,巩固能力和建立自我负责的态度。(图1.3.9、10)

图1.3.9 边说边做:我们上课了!

图1.3.10 边说边做:我两脚踩实地,踩实!踩实!

规划的环境以儿童的学习需要为中心,配合生活流程和课堂学习,安排场地、家具、座位、教具和辅助器具等。例如,教室、厕所、饭厅之间的距离要适合儿童的能力;要提供容易使儿童专注的学习环境;要有足够的空间允许儿童进行位置转移;座位的安排要有利于儿童与引导员以及相互间的观察;家具的高度要有助于儿童主动保持正确的姿势,促进基本运动模式的发展,让儿童能够获得成功的经验,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功能。(图1.3.11、12)

图1.3.11 手部训练(www.daowen.com)

图1.3.12 站立行走训练

引导式教育强调家长参与,始终把家长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角色。家长参加教学训练活动,能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发展潜力,了解引导式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坚定康复、教育信念,改变仅仅作为照顾者的心态,成为培养儿童成长的核心人物和专业团队的伙伴。我们通过引导式教育的实践活动,看到家长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由老师、儿童和家长共同组成的学习训练环境中,家长逐渐了解儿童的问题和需要,开始面对现实,帮助儿童,陪伴儿童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学习和锻炼,成为康复系统中的重要力量。

引导式教育强调贯通式专业团队,除了引导儿童外,工作的重点也在引导家长担负起培养儿童的主导角色。在“知”方面:认识儿童的病症,全面了解儿童的能力,认识儿童成长的潜质;在“行”方面:观察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学会引导儿童并与其建立情感关系的技巧;在“意”方面:接受儿童的客观情况,给予儿童适切的要求,感觉有能力面对儿童的问题,认同自己是培养儿童的中心人物,认同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根基。(图1.3.13~16)

图1.3.13 适合的卫生间

图1.3.14 与课程配合的环境

图1.3.15 家长参与集体训练

图1.3.16 家长参与个体训练

引导式教育各基本元素相互配合构成整体的诱发技巧。

针对儿童的需要,制造机会,激发他们的动机与信心,帮助儿童建立有意识的主动学习动机,让儿童掌握解决行动障碍的策略,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

根据儿童的能力,按照口头提示→触体提示→触体协助的顺序增加提示和协助的程度,以儿童最多参与、成人最少协助的原则,最大可能地减少儿童对他人的依赖。

诱发方法包括:善用诱发性的环境、家具、教具和场地布置引起儿童的注意力;配合主题设计有趣的活动,营造期待激励的情境,激发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小组教学,鼓励儿童相互关注、支持,彼此激励;运用节律性意向引导儿童明白将要做什么,认识身体、动作、空间的概念;应用习作程序、辅助器具、动作诱发等方法,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生活技巧。

换言之,诱发方法是运用引导式教育元素的核心理念,引导儿童在“知”“行”“意”三方面学习,形成学习的意向、建立学习的概念、掌握学习的技巧。

要使引导式教育的元素得以成功地运用,贯通式专业团队成员必须具备“三心二意”:童心、耐心、恒心、决意、刻意。(图1.3.17~21)

图1.3.17 童心:测试儿童的潜能和限制

图1.3.18 耐心:等待儿童及家长逐渐成长

图1.3.19 恒心:坚持重复性康复教育流程

图1.3.20 决意:决意协力推行教学与训练细节

图1.3.21 刻意:在每个元素中刻意制造丰富的学习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