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768年《繁华梦》完稿后,王筠请精通戏曲的父亲帮她批改。王元常非常吃惊,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居然能够创作出如此精彩的(宣战世俗观点的)一部佳作,在对女儿的作品加以点评后,就将其藏在一个小箱子里,珍藏起来。
乾隆戊戌年(1778),王元常在与张凤孙的闲聊中,突然想起女儿所作的《繁华梦》,于是就从小箱子里取出来拿给张凤孙看。张凤孙翻阅后大为吃惊,继而请求将《繁华梦》带回去给同样擅长诗词和戏曲的舅父(湖广总督毕沅)之母张氏看看。王元常也非常希望自己女儿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于是就同意了。
孤忠谁绘出?千古共钦看: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王筠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夙愿,她也没能因自己超越常人的学识而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在她苦苦追求男女平等的旅途中,最终只得将满心抱负寄托在剧本之中。这就如她在五言律诗《题苏武牧羊图》中的后几句:“群羊消岁月,野鬼话心酸。节劲清风凛,心昭白日寒。孤忠谁绘出?千古共钦看。”(www.daowen.com)
让后人深感欣慰又同情的是,出于对封建社会的无奈,王筠的一生虽然都活在自己的剧本里,但却活成了她自己想要的模样。1819年,这位饱受人间生活疾苦的女作家,于71岁时带着未了的夙愿离开了人间。
当《繁华梦》转到毕沅母亲张氏手里时,毕老夫人对此剧本大为赞赏,同时也对王筠的才学深感钦佩,她不但热情地为王筠出版发行,而且还专门为剧本写了序,妙赞王筠是“女中汉元龙”。当今业内人士评《繁华梦》,有“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之风韵,并称该剧可与《燕子笺》《桃花扇》相媲美。就连现代学术专家谭正璧老师都忍不住赞赏《繁华梦》是中国女权运动开始的第一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