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元常《丁亥正月二十一日使儿迎女筠归宁以四诗寄之》中“廿年珠玉掌中擎,惜别牵衣涕泪横”一句,可推算出王筠大约在20岁出嫁,其中“归宁”两字,可看出王筠出嫁不久,父亲对她十分牵挂与想念。
女子嫁人本是一件幸福的事,可对于王筠来说,却是苦难的开始。据王永宽老师《清代陕西女曲家王筠》中记载,“王筠的丈夫是其同乡的一名穷书生,两人成婚不久便去世,于是之后王筠独自抚养儿子王百龄。”然而,王百龄在王筠艰难地徘徊在解决温饱问题的门槛时,难免会有排斥和抱怨的心理。如婚后生活不是这般窘迫难熬,估计她也不会写下《秋夜读龙女传感成》一诗了:
《家书频问归期而八月告假不果,因附四诗以慰二亲悬望》一诗中,尽情地流露出对家中父母的思念。也因此,邓丹老师在《清代女曲家王筠考论》中通过分析王百龄的作品,提出了与王永宽老师不同的观点:王筠与丈夫至少共同生活了36年。令后人不解的是,王筠在《槐庆堂集》中的二百余首诗中连亲朋好友都写到了,唯独没有提及自己的丈夫,且历史资料上对于其夫的生平履历也无详细记载,因此我们无法了解更多关于王筠和她丈夫的事迹。
但从王筠在《槐庆堂集》中对丈夫只字不提的表现可以看出,王筠对自己的婚姻很不满意,加之生活贫困,丈夫在仕途上又无任何成就,当自命清高的七年(1802)的第三次科考中,中了进士。在得知儿子中榜后,她百感交集,十分喜悦,于是作《壬戌四月二十一日闻儿捷南宫喜成》绝句四首以示庆贺,其中二句:“宴罢樱桃骤紫骝,也将乞相效时流。一鞭笑指花如锦,想见儿郎得意秋。”可以看出,她为儿子感到高兴的同时,又对自己满心抱负终成遗憾深感遗恨。
西风长夜送秋声,旧卷披吟百感生。
沧海自怜龙种贵,沟渠且认夜明珠?
泪消红粉迷香梦,血染云筏寄远情。
千载有人同此恨,羡君独得破秋城。(www.daowen.com)
龙女远嫁异乡,不但没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反而被丈夫嫌弃,逼迫她去做牧羊的苦差事,王筠将自己生活中的酸楚与龙女的不幸放在一起时产生了共鸣。而龙女毕竟不是凡人,最后她冲破封建禁锢的枷锁,不但脱离了苦海而且重获幸福,这美好的结局,让王筠羡慕的同时,不禁又想起自己无法摆脱的悲惨现状,于是伤感不已。
她恨自己不能入仕途,丈夫也毫无作为,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在王筠全心栽培下,出生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儿子王百龄,终于在嘉庆七年( 1802 ) 的第三次科考中, 中了进士。在得知儿子中榜后, 她百感交集,十分喜悦, 于是作《壬戌四月二十一日闻儿捷南宫喜成》绝句四首以示庆贺,其中二句: “宴罢樱桃骤紫骝, 也将乞相效时流。一鞭笑指花如锦, 想见儿郎得意秋。” 可以看出, 她为儿子感到高兴的同时, 又对自己满心抱负终成遗憾深感遗恨。
班超(32—102),字仲升,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后汉书》记载他“燕颔虎颈”,长得十分威武。他本出生在一个文人家庭,父亲和兄妹都是有名的史学家,但是他一直梦想建功立业,于是果断弃笔投戎,出使西域,三十年间收复了西域50多个国家,稳定了西域诸国,官拜西域都护,被封为定远侯。他的英勇事迹代代流传,为后人敬仰。图为新疆哈密天山庙的班超像。
是幻是真都是梦:《繁华梦》中的男主角
现实是残酷的,残酷到不是一个弱女子能与之抗衡的。在万般无奈之下,王筠只能将这满腔抱负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中。受《牡丹亭》与《桃花扇》的影响,王筠决心要写一部大型传奇剧,并借此来抒发灵魂深处的意愿。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终于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融入《繁华梦》的剧情中。
《繁华梦》共二卷二十五出,主要记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妙龄女子王梦麟,“读书每羡班超志,把酒长吟李白篇,怀壮志,欲冲天”,但因身为女流,雄心壮志难以施展的苦恼。
王梦麟想成为男儿身的心愿,感动了菩萨,于是菩萨就命善财童子让王梦麟在梦中实现自己的心愿。睡梦中的王梦麟果然变成了男子,她驰骋疆场,大展其才,考中状元,并在四处游历中邂逅两位貌美如花的女子。梦中的王梦麟,仕途一片光明,家庭和睦美满,娇妻谢梦凤知书达理,菩萨让王梦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长达20年。梦醒后,王梦麟突然顿悟,人生本就短暂如梦,后经仙人麻姑指点遁入空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