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来说,皇太极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在位十七年,皇太极站在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上,高瞻远瞩、知人善任、锐意改革,把本民族人民骁勇善战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励精图治,为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心胸开阔,具有很强的大局观。他振兴文教,不仅坚持发扬女真民族传统风俗,也善于吸纳先进的汉文化,吸收其中精髓并努力改进强大自己。他立刻着手改革努尔哈赤执政后期的一些弊端。
珍藏于沈阳故宫的皇太极鹿角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椅子基座和四条腿为木质结构,两根鹿角反扣在基座上,巧妙地形成了椅子的靠背和扶手。鹿角分出的尖锐枝杈犹如匕首一般,护卫着座椅周围,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相传,在大凌河之战中,一只大鹿误入皇太极的大帐,被擒获。皇太极认为此乃祥兆,将鹿带回皇宫后用鹿角制作了这把鹿角椅。
四大贝勒月直制
四大贝勒是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时册封的四位和硕贝勒,分别为: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次子,领正红旗,25牛录)、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侄子,舒尔哈齐次子,领镶蓝旗,33牛录)、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领正蓝旗,21牛录)、四贝勒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领正白旗,25牛录)。四大贝勒的职责是“共议国政”,他们“各置官属”,原则上权力和地位是相同的。1621年(天命六年)二月,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此为“四大贝勒月直制”。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脱颖而出,获得汗位,成为后金第二位大汗。然而即位之初,四大贝勒共同管理朝政,皇太极作为大汗的权力受到制约。于是,皇太极通过一步步努力,逐渐巩固汗权,于1632年(天聪六年)正月,正式废除四大贝勒月直制,自己独揽大权。
四大贝勒月直制的废除,使得大权集中到皇太极手上,此后,后金的政权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不但国家机构日益完善,军队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国力兵力迅速增长,终于具备了入主中原的实力。(www.daowen.com)
他治国先安民,缓解满汉矛盾,改善了统治区域内汉官汉民的地位,使人心安定下来,同时还颁布法令要求停止诸如筑城等过重的劳役,逐步废除以汉人为奴隶的政策,把一部分原先的汉人奴隶分屯别居,编为民户,从事农业生产。他还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确立下来。这些举措,使得后金统治区内民族矛盾缓和,农业生产恢复,较好地保证了入关前的后方粮食供给。
他革故鼎新,废除四大贝勒月直制,铲除了有可能威胁汗位的其他三大贝勒的势力,把大权收拢到自己手中,同时模仿明朝的政体,设立了内三院和六部,又设立都察院和理藩院,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至此建立起来。
他不断完善八旗制度,在原有八旗满洲基础上,把征服的蒙古人和汉人也纳入八旗,扩充成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通过对满洲、蒙古、汉族军队的统合整顿,皇太极把私人军队完全变成国家军队,至此,军权高度统一。
他善于用人,虽是出自政治需要,但对于投靠、投降到他麾下的汉臣汉将,基本上能够知人善用,委以重任。例如,他所倚重信赖的汉臣范文程,对清政权机构的建立和完善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为清室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此外,大批明朝降将,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等,也都得到封王封侯的待遇。
他重视文教,很早就意识到文教对于统治管理国家的重要性,加上他本人对汉文化十分推崇,于是他大力推行振兴文教的措施。他命令儒臣翻译汉字典籍,命令巴克什达海改造老满文,成为新满文,并大力推广。在1629年(天聪三年)还以科举取士,录取了生员两百人,这些士子包括了满族、汉族、蒙古族。他又规定,从1632年(天聪六年)起,贝勒大臣子弟八岁至十五岁必须读书,从整体上提高本民族统治势力的文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