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戏曲舞台美术: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

戏曲舞台美术: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戏曲舞台美术是戏曲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的统称,是戏曲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戏衣戏衣是对戏曲表演中所穿服装的总称,多具有装饰性、可舞性,不注重写实性,只是对人物身份、地位等方面给予标志性表现。而我国的民族传统戏剧,审美要求是表演生活,讲究意到、神到,重写意。目的是为了让观众一目了然,使戏曲人物的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戏曲舞台美术: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

戏曲舞台美术是戏曲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的统称,是戏曲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戏曲造型艺术长期以来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塑造上,而景物造型一直保持着比较简化的局面,到了近代才有显著的变化。

●“宁穿破勿穿错”的戏曲服装

在中国戏曲服饰中,服饰称“行头”,它为戏中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发展、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桥梁。戏曲服饰在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有人说,戏曲服装也是戏曲表演的一部分。因此,“宁穿破勿穿错”,戏曲服装也有着严格的穿戴要求。

盔头

盔头是对戏曲表演中人物头上所戴的冠、帽、盔等的总称。

冠:多指帝王、贵族所戴的硬质礼帽,如紫金冠、凤冠等。

盔:武职人员所戴的硬质帽子,如帅盔、夫子盔等。

巾:为缎制品的软制帽子,有花有素,属于便装,如相巾、文生巾、员外巾等。

帽:用于不同身份的人物,软硬质均有,如纱帽、罗帽等。

戏衣

戏衣是对戏曲表演中所穿服装的总称,多具有装饰性、可舞性,不注重写实性,只是对人物身份、地位等方面给予标志性表现。

蟒:蟒袍的简称。绣云龙、海水纹,多出现在帝王将相的正服上。蟒的颜色多样,除皇帝为明黄色外,其他人因其身份、地位(官职)、年龄、性格的不同而异。

图24 戏曲中的戏衣——蟒袍

靠:又称“甲”,是武将的戎装,有软、硬之分。硬靠需背扎四面三角形靠旗,软靠不扎靠旗,此外还有改良靠。靠的颜色与人物年龄、性格相关。

褶:戏衣中用途最广者,为帝王将相的衬衣及平民的便服,分花、素两种。褶多为斜襟(大襟),男褶子为硬质,女褶子为软质。

帔:对襟中分,为皇帝、文官的便服和士绅的便服。剧中表现夫妻关系时,多穿花色相配的帔,称“对帔”。

衣:指贵贱贫富各种角色所穿的服装,如官衣、箭衣、抱衣抱裤、茶衣等。

戏鞋

戏鞋是对戏曲表演中人物所穿靴鞋的总称。

靴:也叫“靴子”。传统戏曲中常用的高帮或长帮的鞋,其帮多由棉布或缎制成,有厚底和薄底两种样式。

鞋:相对于靴而言,指无帮的鞋子。

图25 戏曲中的戏衣——靠

图26 戏曲中的靴

图27 戏曲中的鞋

●浓墨重彩的戏曲化妆

戏曲化妆作为人物化妆造型中的一部分,和话剧电影电视的化妆造型有着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后者的审美倾向大多是再现生活,重写实。而我国的民族传统戏剧,审美要求是表演生活,讲究意到、神到,重写意。这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观念,自然也有了不同的审美要求。(www.daowen.com)

中国戏曲人物造型的创作手法无论怎样变化,总离不开个性化的夸张、行当化的归类、意象性的处理与综合呈现出的图案化特点。这是中国古典艺术作品写意传神、气韵丰沛的美学追求,是东方古典造型艺术的法宝。

个性化的夸张

戏曲化妆的脸谱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直观、夸张、色彩。它表现一种经过高度概括提炼而又合理变形后的美。目的是为了让观众一目了然,使戏曲人物的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脸谱有独特的表现美与欣赏美的效果。以脸谱的色彩为例:红色象征忠勇,三国戏中的关羽黄盖都是忠勇之人,脸上都很红,但二人略有区别。关羽是人们心目中轰轰烈烈的英雄,是忠义的化身,是人、神一体的人物,因此脸变得更红了,胡子变得更长了,并以卧蚕眉、丹凤眼来增加神容、威严。相比之下,黄盖忠则忠矣,火烧赤壁立了大功,但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还是不如关羽“红”。所以,黄盖脸谱的红色就比关羽脸谱的红色少一些、淡一些。

图28 戏曲脸谱

黑色象征刚烈正直,戏中的张飞李逵、包青天、鲁智深的脸谱都是以黑色为主。包公的脸最黑,但不是漆黑一团,勾出两条直挺的白眉,强调的是他的刚正;勾出紧锁的白眉,说明他为了给百姓撑腰而与邪恶权贵斗智斗勇,也常有愁眉难展的时候。大块的白色象征奸邪。传说曹操的皮肤挺糙,一点也不白,但到了戏里,他的脸白得吓人,还是破相。屠岸贾严嵩贾似道之流,也都是白脸奸臣。这就是脸谱色彩特有的美。

行当化的归类

戏曲的角色造型都有一定之规,那就是行当化,在戏曲化妆时只要按照角色所属的行当扮上戏就行了。因此,要了解戏曲化妆的特色就要重视行当特色。

戏曲角色行当分生、旦、净、丑。生、旦俊扮,净、丑勾脸。这是基本的人物角色化妆分类。生活中的角色、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等在不同行当中也有体现。如:老生又分为文老生(重唱)、武老生(重做功)、文武老生(唱做并重),性格温文一些的老生戴三缕髯口,性格粗犷一些的戴满口髯口。小生中分文小生、武小生。文小生又分巾生(书生)、写生(文官)、翎子生(武将)、拖鞋生(穷书生)等。武小生又分长靠武生、箭衣武生、短打武生等。旦分为老旦、正旦、小旦、刀马旦,又因性格不同分花旦、青衣。花旦较活泼,多演喜剧,青衣较稳重,多演苦戏。再因性格不同,还有更细的分工,如泼辣旦、鬼旦、刺杀旦等。

净者花脸,其化妆造型的特点是各种花脸脸谱以红、白、黑、青绿为底色,因性格不同再派生出各种脸谱。红的大都为忠义之辈;白者多奸诈之人,如曹操、严嵩;黑者为耿直之人;青绿多为粗犷豪放之人,绿林好汉较多。包公威严,除额头上勾画有一个白色小半月图案外,脸部的其他地方基本为黑色。张飞则不然,他性格粗犷、鲜活,为他设计脸谱时,在黑底上用白色加粉红色勾画出一个蝴蝶状的脸谱,脸上肌肉和眼睛一动起来,好像蝴蝶在飞,非常活跃。徽戏中的张飞额上还勾画有桃子,表示桃园结义,具有了地方性的民俗风味。丑者小花脸,也勾脸,但只是局部勾脸,在两眼与鼻子中勾画一小块各种形状的豆腐块,给人增加滑稽幽默之感。

图案化特点

戏曲化妆的特点还在于图案化,脸谱是图案,花旦、小生的形象也可谓是图案。姑娘前额的“留海”,在花旦的额上和两鬓变成了“水片”,组成了图案。花旦的脸白红分明,额部至鼻梁、嘴唇两边、下巴都是嫩白色的,而眉以下却是鲜红色的。红色从眉下由深逐渐往下淡,至两腮变成桃红色,与嫩白色柔和相连,再加上大眼、修长的眉和鲜红的唇,更加体现了图案的鲜亮色彩。再看戏曲演员穿的蟒袍上金线绣的龙,头上戴的盔,凤冠的图案,还有门、枪、旗、大帐、帅旗等,这些也是图案。

图案也是生活动作的抽象变形。戏曲演员的程式表演动作——吹胡子、瞪眼、甩袖、踢袍、抖纱帽翅、耍水袖、耍翎子……以及假定的时空、虚拟的表演动作,都是生活动作的变形。表演程式动作进行到精彩之时,如果将之定格下来看,都是诗化了的、离生活原型较远的表达,是角色个性特质的变形语言,是将角色性格精神外化的直观形态。这与化妆造型的图案化是一致的,它们是一个完整体。如果化妆造型是生活的,是写实的,那么整个戏曲表演便无法进行。

知识小链接

涂一涂·戏曲脸谱涂色DIY

什么是脸谱?

中国的脸谱艺术,是大家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它是一种在戏曲演员脸上进行绘画并用于舞台演出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也相当广泛,被公认为汉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下面,动动你的小手,拿起你的彩笔,在这些空白脸谱上画出你的大作吧!

●“虚实相生”的戏曲舞台布景

戏曲舞台布景是指戏曲舞台演出视觉形象中构成景物环境实体的部分,它与灯光、化装、服装等共同塑造演出外部形象,帮助演员表演,共同揭示剧本内涵。

传统戏曲舞台布景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写意艺术,其舞台成就主要靠演员的虚拟化表演,因此除了一些皇家和豪富的私人戏台,大部分戏台布景简单,讲究“方寸之内再造乾坤”。传统戏曲舞台上一般只有“门帘台帐,一桌二椅”,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展现出高山大河,甚至是刮风下雨、白天昼夜。

现代戏曲舞台布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舞台美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舞台空间越来越丰富、大胆,舞台规模越来越大,舞台上实实在在的道具也越来越多,整个舞台开始从“大面积留白”的“写意”风格转变成华丽的“写实”风格。

图29 传统戏曲舞台布景

图30 现代戏曲舞台布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