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获得新的发展势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国对外贸易每年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高的年份甚至达到30%多。到201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也保持了这样的发展速度。2001年两国贸易额美方统计是1215亿美元,中方统计是804亿美元;2013年中美货物贸易额达到5821亿美元(美方统计)。多年来,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0年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中美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4%强,占美国对外贸易的11%强。中国的对外贸易高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2001年中国GDP总量是世界第六位,到2013年中国GDP已经是第四年稳居世界第二。中美的经贸关系基本与中国总体贸易和经济的增长成正比发展。美国在华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在美进行投资。
布什总统是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布什当政后,他的总政策是继续促进两国互利的经贸关系。2001年6月上旬,美国贸易代表佐利克访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些遗留问题与中方进行谈判,并于6月9日达成协定。接着,美国政府宣布恢复美国贸易发展署1989年以后暂停的官方对华援助计划,该计划有利于扩大中美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中国政府则在“9·11”以后加大了与美国经济合作的力度,从而减轻了恐怖袭击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损失。2001年10月,中国四家航空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签订了价值约20亿美元的订单,这是在美国的航空和旅游业遭到沉重打击后波音公司接到的第一个大订单。
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是互利双赢的关系。中国需要美国的投资和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美国需要中国来帮助降低包括资本、商品和劳务在内的所有东西的价格。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帮助美国保持了低通胀,一年为美国消费者节省1000亿美元;美国零售商通过销售中国商品赚取了巨额利润。中美贸易也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根据美国有关方面统计,中美贸易带动的美国就业人数在400万人到800万人。在华的美国公司普遍回报良好,40%多的公司在华利润率超过它们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利润率。惟其如此,两国的经贸关系具有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但两国经贸关系还有不平等的一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国际并购本来是常见的商业行为,但由于“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政界尤其是国会还有市场,所以一旦中国公司并购美国公司,就会在美国引起特别关注。2004年联想公司并购IBM公司全球笔记本电脑业务、2005年海尔公司并购美国家电业巨头美泰公司(未遂),尤其是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加州石油公司(优尼科,未遂)都曾经在美国商界和政界引起相当的震动和争论。美国国会一些人把优尼科并购案政治化,竭力加以反对。为了消除美国国会议员的担心,中海油表示:即使并购成功,优尼科生产的油主要也是在美国销售,美国工人的就业岗位仍能保留,中海油感兴趣的主要是优尼科在亚洲的油气资源。即便如此,国会中的反对并未减少。美国国会甚至采取立法行动来阻止并购。中海油被迫于8月撤销并购。
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中突出的问题有四个: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和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的严格控制。
根据美方统计,从2000年以后,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在美国原先有一种期望,以为中国入世后美国对华逆差会趋向缩小,但这种情况没有出现。虽然美国对华出口一直迅速增长,但中国对美出口增长更快,根据美国统计,2004年的中美贸易逆差为1620亿美元,比2001年中国入世时的逆差83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是美国对日逆差752亿美元的两倍多。于是美国有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国会议员就试图把贸易逆差问题政治化。这种观点的集大成者是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2005年1月1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这项由经济政策研究所国际项目主任罗伯特·斯科特署名的报告名为《美中贸易,1989—2003——在全国和各州对就业和各个行业的影响》。报告指出,中美贸易逆差不断增长,导致美国不但在劳动密集型而且在高科技领域丢失就业岗位,美国各州、各行各业都未能幸免。报告称,1989年到2003年的14年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长了20倍,从62亿美元到1240亿美元,导致美国丧失了150万个就业岗位;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长了一倍多,美国把就业岗位丢失给中国的速度也就比先前快了一倍。报告还逐个行业、逐州地考察了逆差的影响。(25)
关于贸易逆差问题,中美两国相关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进行过多次会商。近年来,在两国官员的会晤中,中方一再指出,中美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结构性、转移性、互补性的。美中贸易逆差不是引起美国失业的原因,对美国产业也不构成威胁。
布什政府对贸易逆差的看法与贸易保护主义者不同。2004年2月17日公布的《2005年总统经济报告》指出,从中国进口的增长主要是从太平洋地区进口转移的结果,中国现在是亚洲制造商出口产品的最后组装地。美国从太平洋地区的进口于90年代中期在美国进口中的比例达到峰值,现在的比例其实比那时还有所下降。因此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这种看法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与贸易逆差密切相连的一个问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一些出口商、劳工组织和国会议员认为,中国故意压低了人民币的价值,使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变得便宜,而使美国输入中国的货物变得昂贵,从而削弱了美国商品的竞争力,导致巨额对华贸易逆差,而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出口补贴。2003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诸多委员会举行了十余次听证会。由美国制造商协会牵头、八十多家机构联合组成的“健全美元联盟”还召集会议,对政府和国会施加压力。9月5日,民主党参议员舒默和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等提出一项法案(S.1586),说人民币的人为低估在美国“从2001年3月以来丢失260万个制造业岗位中起了主要作用”,法案要求布什政府与中国进行谈判,确保“中国接受以市场为基础来确定货币价值的系统”;在这一法案通过后,将进行180天的观察,除非布什总统可以证实中国不再操控人民币汇率,否则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货物额外征收27.5%的关税。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布什政府与奥巴马政府一方面抵制国会和利益集团的压力,在财政部每半年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都说,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中没有国家在操纵汇率;但另一方面又不断向中方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加快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让市场在决定汇率中发挥更大作用。
2005年2月,舒默和格雷厄姆在新一届国会重提2003年议案,要求中国在2005年7月前将人民币升值27.5%,否则将对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27.5%的关税。4月6日,参议院以67票对33票通过了议案。布什政府明确反对这一议案。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根据人民币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2%,人民币将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而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有管理的更富弹性的浮动汇率机制。“一篮子”货币主要包括美元、日元、欧元,并参考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货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人民币浮动暂停了一段时间,从2011年4月开始人民币继续浮动。从人民币汇改以来到2013年6月底,人民币比美元已经升值了34%。(www.daowen.com)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中国已经承诺履行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知识产权的法规已基本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最多的专利,版权产业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发表的报告,2002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创造了约5351亿美元的产值,占GDP的5.24%左右;总体版权产业产值估计为7912亿美元,约占GDP的7.75%。
中美两国曾于1992年1月签署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1995年2月和1996年6月签署知识产权协议。从那时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的力度。尽管如此,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两国经贸关系中仍很突出。美国近年来对中国一再发起337条款调查。2003年,在国际贸易委员会受理的13起有关美国专利的案件中,涉及中国当事人的有9起;2004年前9个月,在23起337条款调查中涉及中国的有10起。可见问题之尖锐。美方认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责任分散,各政府机构责任不明、职责重叠,尤其是执法不力。2005年11月,美国贸易代表提出了第四份关于中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情况的报告。报告承认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来履行承诺,同时认为“仍有一些严重问题,尤其是知识产权执法”。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2004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中国代表团赴美,出席升格后的第一次中美商贸联委会。吴仪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作出承诺,对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加以具体改进;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工作;批准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字公约;建立中美知识产权联合工作小组,以解决执法问题;出台关于刑事责任标准的司法解释,内容覆盖起诉、定罪和量刑三个方面。2005年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2006年年初,中国政府在集成软件、系统软件和专业软件基本正版化以及通用软件部分正版化的前提下继续推进软件正版化。4月,中国三大电脑商方正、TCL和清华同方宣布,在今后三年中,将购买总价值42亿美元的Windows操作系统许可。当月,吴仪副总理率领庞大采购团赴美,签订了107项采购协议,金额超过162亿美元,其中就有17亿美元的软件合同。4月17日,联想公司又与微软公司签订正版作业系统授权使用协议,在该年度购买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软件产品,联想通过预装的方式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微软软件,这是微软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当月,中国政府发布《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就2006年、2007年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目标、重点和措施等作出了具体部署。
2006年4月中旬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胡主席在4月18日参观微软公司总部时表示,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改革投资环境的需要,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中国将认真兑现保护知识产权的诺言。这是中国领导人对国际社会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虽然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可以说,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2006年4月18日,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刘永清在访美期间在微软总部与利用微软教学软件学习中文的美国小学生交谈
从1999年臭名昭著的《考克斯报告》发表以来,美国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一直处于严格管制之下,范围相当宽泛,包括了核反应堆、卫星、集成电路和程控交换机、先进机床,等等。以2002年为例,中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8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9%,而从美国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仅为41亿美元,占同类进口总额的4.9%,与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例极不相称。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表明,由于对华实施高技术管制政策,美国每年要丧失35亿到135亿美元的贸易机会。2002年2月,美国审计总署向参议院提交了一份名为《出口限制:美国急需就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作基本政策评估》的报告,要求政府对华实行更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2003年,国务院再次指责波音和休斯公司向中国提供可能用于制造洲际导弹的卫星和火箭技术,两公司被罚款600万美元。
美国公司对政府的这种政策非常不满。中国美国商会在《白皮书》中抱怨说,“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未能有效地考虑到中国以及当今全球市场的现实状况”,“无法从充分实现通过增加对华高科技出口贸易来减少贸易逆差、增加就业从而整体提振美国经济的目标”,“过度的法律和政策限制会导致无效管制并造成意外后果,比如美国出口机会的损失和美国企业收入的减少,并最终损害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目标。”(26)
确实,美国对华技术管制是一把“双刃剑”,受伤害的不仅是中国,而且也包括美国的商业利益。2012年习近平副主席在访问美国时指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在中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中的比例从2001年的16.7%降到了2011年的6.3%,如果美国2011年对华高技术出口能保持2001年的水平,则美国对华出口额即可增加500亿美元。
2012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期间在艾奥华州马斯卡廷镇与27年前的老友茶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