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金融科技,不仅包括区块链、机器学习这种新兴的技术,更包括那些已经在金融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不起眼的“老”技术,如USSD(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金融科技的核心在于,用科技力量让金融更好、更快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我们可以预见,传统金融企业将迅速通过数字化转型,将其沉淀多年的客户资源、专业知识和海量数据转化为竞争力,逐渐在这场金融科技战役中转变局势。
金融用户即将感受到金融似乎不在但服务却无处不在,而同时,金融机构却不必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甚至运营成本会大大降低。其中大数据用户画像建模、智能投顾、机器人客服、虚拟柜台将发挥巨大作用。
随时随地的服务要求随时随地地支付和交易,便利与安全这对当前难以实现的互斥需求,将很快被区块链技术所打破。人们的行为被数据刻画从而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隐私被安全地保护起来;用户的实物资产与虚拟资产都被数字确权,资产的交易不可仿冒或篡改。(www.daowen.com)
在科技种种利好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谨慎看待局势。金融业是个长周期的行业,每一项金融创新都需要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和信用周期检验,而技术行业常常呈现出短周期的特点,具体技术的迭代升级非常快,有的甚至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变革性的更迭和替代。由于金融风险的外部性和滞后性,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更需要遵循金融业的内在规律,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可持续性放到更长周期内进行检验评判,而不是仅看短期内技术的突破性、有效性和财务表现。商业可持续性是一项金融创新应具备的重要特征。
同时,金融科技也给监管者带来了新的命题和挑战。例如,在传统情景下,一项金融业务与金融机构法人的对应关系总体是比较清晰明确的,存款业务可以找到银行,证券业务由证券公司承担,保险业务的最终服务主体是保险公司,业务边界相对清晰,主体责任比较明确。而互联网环境往往具有无边界特点,业务环节比较模糊。在互联网虚拟环境中,金融消费者最后得到的金融服务往往呈现为一个单一结果,而这个结果背后却可能是多个法人主体分工协作,经历了复杂整合过程形成的。就像用户使用网络搜索引擎,虽然只看到一个简单的字符窗口用于输入搜索需求,但字符窗口后面实际上是庞大复杂的分工运算体系和商业合作架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