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融科技风险类型及特征概述

金融科技风险类型及特征概述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金融科技的经济风险及其特征网络经济的经济风险特性在金融科技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金融科技风险。金融科技的虚拟性会加重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身份确定、资金流向、信用评价等方面,甚至会影响大数据分析,导致出现严重的信息噪声。

金融科技风险类型及特征概述

金融科技作为网络经济的一部分,必然带上网络经济的属性,网络经济所有的风险,金融科技同样具有,只不过金融科技的风险更具金融的特殊性而已。重要区别之一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但其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大幅度提高金融效率,但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一)金融科技的技术风险及其特征

金融科技的技术风险与网络经济的技术风险大同小异,同样面临着网络脆弱性与网络攻击的问题。由于金融科技是线上操作,一旦网络系统因被攻击而瘫痪,后果比较严重。

具体而言,目前金融科技的技术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系统、认证系统或者金融科技软件存在漏洞,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的平台软件的基本框架源于第三方,并且由于本公司的技术能力不足和重视程度不足,原有框架内的原生系统漏洞无法被修复,使得该平台极易受到黑客的攻击,一旦后台数据被黑客破解,将直接造成用户数据的泄露,危及投资人资金安全。二是冒替交易客户身份,即该平台无法在技术上确认实际操作者是否为账号的真实拥有者,可能存在攻击者盗用合法账户的信息进行不法金融行为的情况。三是系统设计缺陷导致存在潜在操作性风险,即内部员工在进行业务操作时,系统无法识别错误操作所导致的损失。四是数据安全风险。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海量数据集中存储,能够方便数据的分析、处理,但若管理不当,易造成信息的泄露、丢失、损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对信息的窃取已不再需要物理地、强制性地侵入系统,这对大数据的安全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6月18日,美国万事达、VISA和运通公司主要服务商的数据处理中心被黑客程序侵入,导致4000万个账户的信息被黑客截获,使客户资金处于危险的状态。2012年,我国最大的程序员网站CSDN的600万个个人信息和邮箱密码被黑客公开,引发连锁泄密事件;2013年,中国人寿80名客户的个人保单信息被泄露。这些事件都凸显出在大数据时代,金融科技领域数据管理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五是系统传染风险。计算机病毒可通过互联网快速扩散与传染。金融科技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议,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金融科技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一旦某个程序被病毒感染,则整台计算机甚至整个交易互联网都会受到该病毒的威胁。在传统金融业务中,电脑技术风险只会带来局部的影响和损失,而在金融科技业务中,技术风险可能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

另外,金融科技平台因技术缺陷在某些特殊时刻无法及时应对短时间内突发的大规模交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该风险主要存在于节假日等传统电商打折促销日。由于巨量网上交易集中在一天甚至某个时点,数据量远超于日常基准数量,极易出现系统不稳定、服务器故障等问题,发生页面崩溃、下单系统无法打开、银行支付系统拥堵等情况。

(二)金融科技的经济风险及其特征

网络经济的经济风险特性在金融科技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金融科技风险。金融科技除了具有传统金融风险的一般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所特有的风险。金融科技的快捷性和参与的广泛性,会对传统金融稳定指标如基础货币的衡量和货币乘数等造成很大影响,使金融监管受到新的挑战。下面我们首先讨论金融科技的一般风险及其特征,继而讨论金融科技的特殊风险问题。

1.金融科技的一般风险及其特征

(1)信息不对称风险。

第一,金融信息需要成本,金融科技企业不会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午餐,因为金融科技企业需要为有用的信息付出成本代价,因而会直接或间接地向客户收费,客户因付费不同会产生信息消费和传输的差异,由此造成信息不对称。例如,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带宽,仅信息的及时性上就存在巨大差异;股票交易散户使用的交易频道与大户、专业机构的通道显然也不在同一个级别;金融市场高频交易者可以利用时滞效应套利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第二,信息认知与利用能力。金融作为一种直接与行为人经济利益和损失相关联的特殊的复杂信息产品,需要用户对产品所包含的风险和收益信息有充分的认知能力。在此方面,金融科技机构无疑有着比普通投融资客户优越得多的信息优势。在金融领域,委托代理问题是始终存在的,也很难通过技术手段去解决。技术能够解决获取数据和处理数据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投资者获取和处理数据能力不同的问题,也不能解决拥有数据垄断力量的人滥用权利的问题。

第三,噪声过滤能力。金融市场上有着成千上万个决策变量,每日每时都在产生无穷尽的海量信息,由此带来大量交易噪声,这就需要市场参与者具有强大的噪声过滤能力,显然,普通投资者与金融科技机构在交易信息噪声过滤能力上也不在一个能级。金融科技的虚拟性会加重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身份确定、资金流向、信用评价等方面,甚至会影响大数据分析,导致出现严重的信息噪声。

第四,信息被滥用或失明的风险。一是客户信用信息容易被滥用。金融科技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作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倘若此类信息管理不当,将造成信息泄密,给客户带来潜在损失或实际损失。二是信息真伪与信息透明度问题。在金融科技行业监管不到位不及时的状态下,还会产生由谁来验证、最终借款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有无独立第三方能够对此进行风险管控以及如何防范金融科技企业自身的监守自盗行为等风险问题。

(2)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

首先是信用风险。金融科技的本质也是信用,既然是信用就有信用风险。无论是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以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渗透而来的新型业务形态,还是网络银行、互联网基金销售等由传统金融互联网改造而来的业务形态,在其业务开展过程中都会因交易对手违约而可能产生损失,即信用风险。网络交易由于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业务活动在虚拟世界进行,交易双方互不见面,只通过互联网联系,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就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风险极大。

其次是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因此金融机构都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金融科技也是如此。典型者如,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期限较长,而负债期限很短,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展期,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例如,货币市场基金集中、大量提取协议存款,会直接对银行造成流动性冲击。此外,金融机构在遭遇流动性危机时,一般会通过出售资产来回收现金以提高流动性,然而短时间内大规模出售资产会降低资产价格,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引发抛售,进而进一步拉低资产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更须警惕的是,虽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也面临信用违约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但商业银行最终能够获得银行的最后贷款人支持;相比之下,网络借贷等虽然运营成本较低,但由于缺乏最后贷款人保护,一旦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将会无人来最终承担。(www.daowen.com)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金融科技的交易业务和非交易业务中,无论表内表外资产负债都避免不了市场资产负债价格变动影响。例如,无论是网络借贷还是众筹融资都会因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而遭受发生损失的风险。

两相比较,传统金融在市场风险的应对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都有章可循,但金融科技企业对市场风险的认知和管控,不仅缺乏经验也缺乏金融监管部门具体的章程指引,面临与传统金融相同的市场风险敞口,金融科技造成的潜在损失可能更大。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某些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估以及人工操作不准确或信息系统故障等。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团队、业务人员以及市场竞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变数都可能使公司运行出现问题。金融机构只要进行营业,就会面临各种由于人员、流程、系统以及外部环境冲击所带来的风险。例如,客户带来欺诈、伪造、纠纷等风险,内部人员发生越权、勾结、差错、盗窃的可能性,以及系统宕机、产品瑕疵、管理不当的风险。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甚至可能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例如,2010年,仅齐鲁银行被外部人员诈骗一案,涉案金额就高达101亿元人民币。由于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处于初创期,各种业务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企业与员工也缺乏管理上的磨合,部分企业大部分员工甚至缺乏适当培训,从而隐含大量操作风险。

以上所述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也就是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所共有的风险,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金融的本质: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处理。其核心含义是:市场参与者可以利用市场来处理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是,市场处理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是不完全的,例如,经济社会很难构造出一个完美的资本市场,即一个无摩擦(无交易成本、无所得税、投资者完全理性、对投资决策具有同质预期、信息完全对称)的资本市场。因此,市场参与者还需要通过一些非市场特征来处理不确定性和风险,如超脱于市场的公证机构、专事风险分散与缓冲的保险机构等。这同时也意味着,科技进步无论赋予金融何种形式和内容,独立于交易双方的第三方监管总是需要的。

2.金融科技的特殊风险及其特征

除上述与传统金融相类似的风险外,金融科技还面临一系列独特风险。

一是颠覆性技术创新风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是已经获得世界范围内广泛认同的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具有二重性,既可能产生正面结果,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具有发展速度快、创新活跃度高、规模体量巨大、创新参与主体多元等突出的特征,受颠覆性技术风险的影响就更大。

与颠覆性技术密切相关的另一项风险是技术不成熟风险。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本身发展尚未成熟;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还未经过实践的大范围应用与检测,这会带来技术不成熟风险。比如大数据,在数据是否充分,以及数据质量是否得到保证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也未必准确。

在实践中,抢先推出新产品是金融科技企业实现网络效应临界点的重要手段。部分机构在未经过严密测试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依靠试错性创新将一些不够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由于网络效应容易放大较小风险,造成大规模的资金损失。特别是一些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技术,通过舆论和资本的过度炒作,可能会令它们沦为市场操纵、投机、诈骗的工具。

二是政策合规风险。政策法规总是滞后于新兴行业的发展,以至于出现监管真空。这种状况会导致有的金融科技企业游走于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之间,进行监管套利、违规经营,甚至出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尤其是那些以新科技作为“外衣”的另类金融业务。

三是系统风险。金融科技由于其巨大的网络效应,参与个体的广泛性,拥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化平台和更大的负外部性,对风险识别、风险管控、风险事件处理等问题的要求更高。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的业务边界被打破,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数量加总,而是相互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一旦某一环节产生风险,如果没有必要的风险隔离与保险制度安排,风险很容易传导到其他金融科技业务中,甚至放大到整个金融体系,形成系统性风险。

四是开放性风险。随着世界各国金融市场开放性和金融基础设施联通性不断增强,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复杂化,金融科技可能带来业务风险、技术风险、网络风险的叠加效应,使得金融风险传染得更快、波及面更广。特别是,全球经济的超级互联可以通过去中心化通道,使得跨境货币投机活动与洗钱活动等避开正规金融监管而大行其道,对国际资本的非正常流动带来严峻的监管挑战。

五是银行货币信贷调控难度增大的监管风险。金融科技创新使得银行的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虚拟货币是否应该计入狭义货币供应量,如何来看待传统货币与虚拟货币之间的互动与转化等问题。虚拟货币如果脱离法定约束,可能通过信用扩张引起通胀。再如,支付手段的非现金化,将使货币购买力统计失真。在第三方支付的快速渗透、传统金融机构布局扫码支付、便捷支付相关的金融科技技术持续进步的推动下,无现金社会正加速到来。支付手段的非现金化,将会带来货币统计口径的变动。货币统计口径失真可能使央行低估实际货币供给的数量,隐含潜在的通胀风险。并且,实际购买力结构的变化还会对现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影响。央行调整货币供应量,一般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种手段进行,主要媒介是存款性金融机构,影响的主要是银行存款。而在无现金社会中,真实的购买力隐藏在消费金融产品而非银行存款中,会导致央行的数量型工具在特定情境下失去效用。除此之外,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信贷政策的效用。例如,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传统融资渠道被收紧,那么很可能会考虑通过网贷平台来融资。

综合上述,金融科技并未消除金融本身的固有风险,新兴信息技术对金融领域的广泛介入和渗透,只是使得传统金融风险获得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并由此产生了新的风险类别,形成了新的风险特征。尽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信息科技的应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处理不确定性与风险的能力,但在其他一些新的方面又扩大或提升了不确定性风险的维度和量级。在一个不完善的世界里,构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金融科技正在形成新型的复杂动态金融系统,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风险和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