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人与技术的博弈永无止境

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人与技术的博弈永无止境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技术已成为金融机构之间博弈的重中之重。只有最人性化、附加值最高、最契合需求的技术才能够占领消费者的心,在与其他同类技术的博弈之中脱颖而出,占领市场,推广自己的服务和价值观。所以,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博弈透露出来的并不仅仅是产品水平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要体会到技术创新的真谛是要触达消费者的内心需求。随着技术创新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的减弱,不仅是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与个人之间的博弈也将逐渐展开。

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人与技术的博弈永无止境

相比人工智能的其他细分领域,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应用和知识图谱技术受到大量金融科技公司的青睐,研发力度更大,使用频率更高。众多金融科技公司甚至将这几项技术组合运用,作为自身的核心技术壁垒

一般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应用和知识图谱直接赋能金融行业核心业务,包括基于机器人的量化投资、授信融资保险定价、反欺诈、辅助决策等。应用逻辑主要是针对大量相关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形成知识图谱或者建立模型,通过不同算法和神经网络应用来预测交易趋势,发现商机,识别欺诈,把控风险。

一直以来,“金融”与“信用”相生相伴,“欺诈”则是它们的天敌。现代金融的发展成熟,就是一部巩固信用与遏制欺诈的历史。尽管如此,欺诈从未消失。

在如今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技术的中性充分显现: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所未有地提升了金融行业的效率与体验,另一方面潜伏在互联网的阴暗处继续作恶,于是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网络黑产。

零壹财经发布的《中国金融反欺诈技术应用报告》指出,金融科技业务交易频繁、实时性强、数据量大、客群下沉,相比银行等传统金融服务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可能更容易受到攻击,欺诈者可能会利用这一点将从暗网获得的数据变现,尤其是P2P贷款和欺诈性汇款。

如今技术黑产已经成为网络犯罪的技术支撑,处于产业链的最上端;同时,技术黑产种类齐全,各类恶意软件种类繁多,只要有需求,就会出现。这意味着,在反欺诈战争中,我们面对的敌人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要想剿灭网络黑产,就需要更先进的反欺诈技术,而人工智能很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例如,信和大金融建立的All Insight智能反欺诈决策系统可以针对不同产品,快速、灵活地配置欺诈规则,建立反欺诈模型,甄别各产品线;基于多年积累的数据,结合大数据技术,引入基于逻辑关系图谱的复杂网络,通过“关系”的分析角度,进而洞察所有点背后可能存在的欺诈风险,识别异常团伙欺诈行为;冲破只能受理贷中提报欺诈案件的束缚,实现多环节、多角色地对客户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欺诈风险控制;优化系统流程,查漏补缺,扩大欺诈名单;一旦客户被认定为欺诈,流程自动结束,从而减少信审多流程审核工时,缩短信用整体审核流程;快速、高质量对接线上、线下各产品,解决对接旧系统耗时久,工期长的现象,最大限度地适应互联网快速变化的节奏;增加外部欺诈数据引入、逾期数据引入、主动抓取第三方系统可疑欺诈数据等功能,丰富反欺诈数据。(www.daowen.com)

在保险领域,众安保险开放的电信诈骗险,更是反欺诈的先例。用户一投保即可获得基于大数据风控的诈骗风险提示服务,能够获得被骗金额60%的保额来赔偿,众安保险已接入央行征信数据、公安数据、前海征信、芝麻信用等大数据,其中公安数据包含所有已识别的风险电话数据、短信数据,当用户使用其APP时,APP负责识别出电信诈骗号码,把守第一关。如果这一轮守不住,可以依赖其他环节如银行的把关;若最终未能成功识别出欺诈并发出警示,还是被骗子得逞了,那在破获这些案件后,将给用户和金融机构损失补偿。而传统简单赔付的保险模式,是无法实现这种可量化、可预判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

显而易见,FinTech能够极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金融交易变得更加安全、可追溯,也使博弈的本体从人迁移到了产品,再从产品迁移到数据。现在,以反欺诈为例的风险博弈主要还是从建立个体的知识图谱/征信的角度出发进行个体建模,或是通过技术保障数字资产交易的安全性;未来,深度学习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设计者境界的进一步提升,会使博弈的形态更加丰富,首先将是竞争者之间同类技术的博弈。

随着业务融合所创造的新意和红利已濒临饱和,新的发展路线已经开始从原来的横向模式扩张快速转为纵向的深度技术发掘。

强调以科技手段对金融服务进行改造和颠覆,不是互联网化,而是金融科技的核心。以人为媒介的规章和流程控制可以由技术全面取代,甚至风险、回报、流动性和产品设计这些金融业的核心问题都能以数据加技术的方式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社会资源,完成投融资匹配的需求。如果说互联网是使原有的信息流转渠道更加强化,则金融科技将可能打破原来以人际关系维系的渠道和商业模式,在统一的数字化资本平台上基于资金本身的属性进行配置、风控和产品设计,省略传统模式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升金融整体服务效率,降低成本。以科技本身的发展来提升金融行业服务效率甚至创生出新的模式,理所当然地成为下一阶段的焦点。

技术已成为金融机构之间博弈的重中之重。比如说,同样是征信产品,好的技术会在保证征信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时间,完成极速审核。只有最人性化、附加值最高、最契合需求的技术才能够占领消费者的心,在与其他同类技术的博弈之中脱颖而出,占领市场,推广自己的服务和价值观。在此可以“旧事重提”一番,还是谈小微企业融资“那点事儿”。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早在好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但真正落实下来却是近两年来借了大数据征信的光。在这个问题上,传统银行在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博弈中落了下风。评估信用的法则和宗旨其实是永恒的,但是传统金融机构并没有切换思路,真正站在消费者的需求上去考虑如何更好地建立风控模型,也正是如此,银行才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重创。所以,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博弈透露出来的并不仅仅是产品水平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要体会到技术创新的真谛是要触达消费者的内心需求。

金融行业的每次变革都将与技术发展突破密不可分,新技术已经并正在深远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整个周期将远比金融互联网化要长远,其中金融科技类公司在产业链中的比例将史无前例地扩大,而新技术将成为壁垒性竞争力,掌握、利用最新技术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围绕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竞争将日益激烈。随着技术创新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的减弱,不仅是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与个人之间的博弈也将逐渐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