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史记札记:势造英雄,春秋战国时代的涌现

史记札记:势造英雄,春秋战国时代的涌现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个时代一如井喷之势,涌现出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杰出人物,而西方也前赴后继地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批哲人。时势造英雄,春秋战国是需要英雄,更是造就英雄的时代。齐、楚两大国是秦国劲敌,势力足以抗秦。吴国此时国势强盛,正欲问鼎中原,子贡很不费力地就把吴王说服了。

史记札记:势造英雄,春秋战国时代的涌现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无与伦比的制高点,人文荟萃,才能之士迭出,可与古希腊文明相媲美。历史常常让人惊叹,人类文化一经产生,就占据了思想的高峰,后代人只能沿着前人的路子延续和发展,再也无法超越。那个时代一如井喷之势,涌现出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杰出人物,而西方也前赴后继地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批哲人。他们像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一样,每个人身上都焕发着思想的光辉,在各自的领域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些人一旦出现,使人类与史前蒙昧时代握手道别,他们向宇宙证明了:人才是众生之灵。

时势造英雄春秋战国是需要英雄,更是造就英雄的时代。追求信仰的人有之,追求名利的人有之,鸡鸣狗盗之徒有之。更有一般人凭借胆略智慧、如簧巧舌,渔于帝王之家,猎于诸侯各国,沽名钓誉,赚取功名富贵,成就一番风云事业。如苏秦、张仪、李斯、韩非子、范雎之流是也。想当初,苏秦游说秦国不行,转而游说燕、赵、韩、魏、齐、楚诸国,辨白天下大势,成败利害,约纵抗秦,各国君王无不为之倾服,以国相托。苏秦聘为六国卿相,天下响应如答,权何其大,贵何极也!苏秦成功凯旋,“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当初穷困时,妻不下炊,嫂不为食,如今见了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候,前倨后恭,足见世态凉热。

纵横家之流,游戏诸侯,玩弄天下于股掌之中,左右逢源,大行其道。他们所导演之闹剧,高潮不断,其中故事不少堪称经典,谓之艺术可也。

张仪怀揣连横术,佑秦离散诸侯,奔走于各国,以三寸不烂之舌下城略地,所向披靡,挫刀兵所不能。其游说楚怀王一节,尤为精彩。齐、楚两大国是秦国劲敌,势力足以抗秦。听说两家合纵,秦王立刻派张仪赴楚离间。张仪以厚利诱惑楚王,答应把商於六百里地送给楚国,秦国的美女也一并送给楚怀王,条件是与秦交好,与齐断绝关系。楚怀王贪婪好色,就答应了。可是张仪压根儿就没想着要兑现。回到秦国,他假装从车上摔下来,赖在床上,躲了楚使者三个月,待到楚王与齐国闹翻才出来见楚使者。楚使者急着要交割答应的六百里地,张仪却矢口否认,称只说过给六里地,没有六百里地那回事儿。楚怀王大怒,发兵攻打秦国,却失败而归,还割让了两座城池求和。过了一段时间,秦王又生一计,想和楚怀王换地。楚怀王余怒未消,回复道,不愿换地,只愿得到张仪。张仪听说后,就请求秦王赴楚。秦王心有不忍地打发他去了。他一去就被楚怀王抓起来,准备杀掉。张仪和楚臣靳尚有私交,就托这个人求助于楚王的宠姬郑袖。靳尚对郑袖说,秦王宁愿割地献美女,都不愿意失去张仪。如果秦国美女到了楚后宫,首先会危及您的尊宠地位,为您自己着想,也应当把张仪救出来。郑袖很以为是,就给楚怀王吹起了枕边风。楚怀王也不争气,就把张仪放出来了,而且“厚礼之如故”,压根儿忘记了以前的事。张仪两次赴楚,搅得楚国不得安宁。他行骗成功,使齐、楚断交,而且履险如平地,毫发无伤,只可惜了楚怀王,受人摆布,愚弄而不自知。

如果张仪使楚还称得上精彩,那么子贡之行就让人眼花缭乱了。事情是这样的:齐国勋臣田常把持朝政,想要伐鲁。鲁国是孔子的家乡,孔子听说后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下同)他发动弟子出面救鲁。于是子贡请行。子贡到了齐国,对田常说,你不应该伐鲁,而应该伐吴。“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 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意思是:现在你要攻破鲁国来扩充齐国,打胜了,只能使齐王更骄傲,大臣更尊贵,这里却没有你的功劳,相反你和君主的交情只会一天天疏远。这样,对上你使君主骄傲,对下使群臣放肆,想因此来成就大事,难上加难。凡主上骄傲,他就会任意妄为;臣子骄傲,就会争强好胜。若到这个地步,你在齐国立足就危险了,所以不如去打吴国。鲁弱而吴强,击鲁则胜之不武,而吴是当今强国,打败它却能提高齐国及你个人的地位。退一步讲,即使打不赢,人死国空,就没有强臣和你对抗,老百姓也不能怪罪你,反而能取得孤立主上,专制齐国的意外之喜,何乐而不为呢?这一番道理似通非通,强词而夺理,但是用来说服田常却足够了。田常虽然同意,却还有些顾虑。他说,我已加兵鲁境,现在弃鲁而击吴,君臣都会产生疑心。子贡说,你且按兵不动,我再到吴国说服吴王救鲁而伐齐,那时你就可以迎击吴军了。

子贡来到吴国,对吴王说:“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意思是:王者不会坐看诸侯被灭,霸主不能容许强敌出现。现在强齐打算攻打弱鲁,如果得胜,天平就会向齐国一方倾斜,吴国的霸主地位将会不保。如果救鲁伐齐,情况就不一样了,既可以扬名,又可以获利。不只如此,连强晋都会慑服于吴国的威名,还有什么比这更有利的事呢?聪明人都会这么干。齐伐鲁本与吴国无干,子贡这么一说,关系就很大了。吴国此时国势强盛,正欲问鼎中原,子贡很不费力地就把吴王说服了。但是吴王担心越国黄雀在后,趁火打劫。子贡了解到吴王的顾虑,就承诺去安抚越国。

这样,子贡就来到了越国。他对越王说,听说吴王打算救鲁伐齐,可是担心越国渔翁得利。“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意即,吴王既然担心越国,就会先灭掉越,然后伐齐,这样,越王就面临灭顶之灾。越王此前已有会稽之辱,国力不振,听子贡这么说,惊慌失措,急忙请教子贡该如何应对。子贡告诉越王勾践,吴出兵伐齐,相当于自残,你不如顺其自然,支持他这么做。不但派兵支援,而且送钱财珠宝,讨吴王的欢心。如其伐齐不胜, 自然是越之福;如其得胜,必然向晋国请战。我现在就去晋国,说服晋君助齐击吴,吴军一旦受挫,越国出头之日就会到来。越王对子贡言听计从,一一都做到了。

之后,子贡来到了晋国,对晋君说:“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意即,计策没有预先确定,就无法应付突发事件,军队不明晓敌情就不能取胜。现在齐国要和吴国开战,吴若不胜,越国就会趁机偷袭;如果胜齐,必然率领得胜之师加兵于晋,你还是早做准备为好。晋君还不知道会发生这么大的变故,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惊恐地询问子贡该怎么办。子贡胸有成竹地说,你组织好军队,随时准备应战。(www.daowen.com)

一切部署妥当,子贡才回到了鲁国,向老师交令。接下来戏剧开演,正如子贡预料的那样:吴军打败了齐军,以兵临晋。晋军大败吴军,越王闻之,乘虚直入,三战之后,灭掉了吴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无论是苏秦、张仪,还是子贡,一个人的作用竟然可以发挥到这样大,简直匪夷所思。司马迁说:“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史记·张仪列传》)在这些人的导演下,一位君王、一个国家就像棋子样被随心所欲地摆布,这是什么样的权谋!难怪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对春秋战国时代热衷向往,信然之!信然之!

诗曰:

胸藏百万甲兵来,

锦绣河山我辈裁。

时世本由英雄造,

扫除天下遣余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