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邦如何保持统治?-《史记》札记

刘邦如何保持统治?-《史记》札记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立国后,丞相萧何位极人臣,如何自保成为首要问题。在刘邦心目中,萧何从此不再是对江山构成威胁的人。但孝惠帝的母亲吕后,却不安分守己,时刻想控制儿子,插手国家的事情。曹参之后,王陵、陈平、周勃相继为相,都是汉初有名的贤相,为稳固和发展汉朝基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刘邦晚年,给自己找了个麻烦。他喜欢一个姓戚的姬妾,这个女人为他生了个儿子叫如意,封为赵王。戚夫人经常在他耳边吹风,刘邦就起意废太子,立赵王如意。这个想法刚一产生,就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他们敏感地联想到刚被推翻的秦朝秦王没有早早立长子扶苏,被次子胡亥篡位,招致江山异姓。这事刚过去不久,刘邦怎么能重蹈覆辙呢?但无论大臣们怎么反对,都打消不了刘邦的念头。最着急的是吕后,她是太子的生母, 自然不能坐观其变。吕后很有眼光,她一看大臣们反对无效,就找到已经隐居一年的张良,恳求他出面阻止。张良推辞不掉,只好给出了一个主意,说当今有四个贤人,即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被称为商山四皓,高祖曾想招致帐下,没有成功,假如吕后能请出来辅助太子,高祖可能不会轻易废长立幼。果然,高祖见到四老后,大为惊奇,他质问四老:“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老说:“陛下轻士善骂, 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他们极力称扬太子仁孝,值得辅佐。这时候的刘邦已经非常老成练达,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只好对戚夫人无奈地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凭借自己的政治智慧,张良又一次帮助汉帝国化解了权力交接的危机。

刘邦是一个政治家,张良才会竭尽所能,发挥作用。项羽不是一个政治家,所以范增只好与之分道扬镳。

司马迁对张良推崇有加。他曾设想,以张良的丰功伟绩应该是一个气盖云天的伟丈夫。后来见到画像,才知道张良貌似妇人,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

在刘邦的带领和影响下,汉初几个著名功臣也都成为出色的政治家。沛公的军队进入咸阳后,别人都在忙着分抢金帛财物,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史记·萧相国世家》,下同)。不要小看了这件事,以后“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律令图书之类,是治理国家所用。这时候,沛公的力量相当微弱,做帝王对他来说只是梦想而已,他之率先攻入咸阳,不过为了争得头功,扩大影响。但萧何这么做,不是心血来潮,他看到刘邦不是碌碌之辈,早晚能够成就大事,便默默地为这一切做着准备。他具备超乎常人的政治预见。

汉立国后,丞相萧何位极人臣,如何自保成为首要问题。似乎一夜间,萧何变成两个人,从原来那个老成持重、克己奉公的厚道人,一下变成了贪婪自私、物欲无餍的守财奴。他大肆索贿,广买田地,抢占民宅,把自己扮演成京城最大的贪官污吏。不仅如此,他还怕高祖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竟然请求把上林苑送给他。这下刘邦被激怒了。萧何成功了,他巧施谋略就把自己保护了起来。在刘邦心目中,萧何从此不再是对江山构成威胁的人。

萧何病重期间,时已继任的孝惠帝亲自来看望,他们之间有一段对话,十分精彩。“孝惠自临视相国病, 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 臣死不恨矣!’”一句“知臣莫如主”,让人玩味不已。虽然行将弃世,但萧何头脑十分清醒,不愿轻易表明态度,但又不能不说,这句“知臣莫如主”最为机智,逼得孝惠帝亮出底牌。曹参一直以来就是萧何的宿敌,他们之间的矛盾从开国初就产生了。刘邦评定功臣位次,大将们都拥护曹参,推荐萧何的仅有刘邦等少数人,从此刘邦的朝廷就有了派别。让昔日的对手接替自己,一般人不能通过,但萧何却抛弃个人恩怨,不假思索地赞成,这需要气度!

曹参不负众望,把孝惠帝辅佐得很好,国家安康平稳。但孝惠帝的母亲吕后,却不安分守己,时刻想控制儿子,插手国家的事情。国家经不住吕后的折腾,孝惠帝也经不住,他执政七年,早早就死掉了。曹参辅佐孝惠帝,所用办法一遵萧何,不稍加改变,被后人称为“萧规曹随”。老百姓歌颂道:“萧何为法,耩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史记·曹参世家》)曹参与萧何一样,没有因为个人恩怨而影响国家,体现了他的政治风度。他推崇萧何、谨遵旧制也是大势所趋,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吕后之后,文帝、景帝继位,沿袭曹参的传统,清静无为,与民休息,造就了汉初鼎盛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曹参的政治眼光确实不同凡响。

曹参之后,王陵、陈平、周勃相继为相,都是汉初有名的贤相,为稳固和发展汉朝基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汉朝以后很少有这样的盛况。(www.daowen.com)

诗曰:

屺上黄石伴我游,

千里骐骥傲君侯。

林泉辟谷学松鹤,

且待他年泗水[1]

【注释】

[1]泗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