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了对付项羽煞费苦心。荥阳之围,好不容易脱身出来,他向郦食其(音丽亦集)讨教如何才能阻挡楚军的凌厉攻势。郦食其出主意,让他仿效汤、武的做法,把被秦灭掉的六国重新恢复,封六国的后代为王,这样项羽就会到处碰壁,天下就是刘邦的天下了。刘邦一听不错,就吩咐下边从速治印,准备让郦食其赴各国行封。恰在这时,张良面谒刘邦,刘邦就把郦食其的主意和盘托出,面露得色。张良听后却说:“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史记·留侯世家》,下同)刘邦懵了,很是不解。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张良用筷子比画起来,他说,从前商汤伐夏桀成功之后,给夏桀的后人分封杞地,考虑到这样可以预防夏人东山再起,现在陛下能置项羽于死地吗?这是第一条。周武王伐商纣王,封殷商的后代于宋,希望得到殷纣王的头,现在陛下能得到项羽的头吗?这是第二条。周武王攻入殷都,把商容的里门标示出来,表示不可侵犯,把箕子从监牢放出来,整修比干的坟墓,以示敬仰,现在陛下能做到这点吗?这是第三条。周武王攻占殷都朝歌,把纣王存积在钜桥的粮食、储积在鹿台的钱货拿出来散发,陛下能做到这样吗?这是第四条。伐殷成功,周武王把战车改为敞轩,把兵器倒置,蒙上虎皮,昭示天下不再用兵,现在陛下可以息武行文吗?这是第五条。周武王下令把战马放于华山之南,告诉天下人不再征战,现在陛下可以这样吗?这是第六条。放牛于桃林塞之北,告诉天下人不再输送田赋,陛下可以做到这点吗?这是第七条。况且天下的谋士舍家弃身,自愿追随于您,不过是想得到立足之地,现在您打算恢复诸侯旧制,立六国的后人为王,致使远道而来的谋士都去侍奉各自的主子,返回故土,还有谁来帮大王取天下呢?这是第八条。张良侃侃而谈,把否定分封的道理历历说来,一直说了“八不可”。说得刘邦满头冒汗,“辍食吐哺”,骂郦食其道:“竖儒,几败而公事!”
刘邦差点儿办了一件蠢事,葬送掉自己的千秋大业,这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书载:“石勒不知书,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之,大惊曰:‘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身!’”(《世说新语·识鉴》)石勒武夫,竟也知道封立六国是失策。
张良的头脑十分清醒,他对形势了如指掌。周朝实行分封制,诸侯做大之后,周朝处处受制于人,到了春秋战国,周王朝仅仅成为一个象征。秦统一六国,取周而代之,遂吸取周朝教训,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个办法较为先进,以后为历朝历代所袭用。但当时,秦以暴力取得天下,天下人本就不服,加之又施行暴政,使矛盾更趋激烈。刘邦此时扶立六国,看起来可以帮着抗楚,但恃强凌弱是一般规律,六国敌不住楚军,就会成为楚的附庸,刘邦等于给自己树敌。从另一方面讲,天下英雄志士都各赴其国,各随其主,“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史记·留侯世家》,下同)这一点,张良最有发言权。(www.daowen.com)
之后,刘邦定汉,借鉴周、秦的经验,一方面,大封刘姓诸王,如堡垒一样安插各地;另一方面,沿用秦制,实行郡县制,使西汉一统天下。这种设置,未始不是张良的谋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