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有志于天下,抱负远大。起先他效命于魏国,在魏相公叔痤手下做一个家臣。公叔痤有一次病重,魏惠王去看他。谈及后事,公叔痤说,我手下有个商鞅,年纪不大,本事不小,希望君王“举国而听之”(《史记·商君列传》,下同)。魏惠王不以为然。公叔痤接着说,如果君王不愿用商鞅,就请把他杀掉,千万不要让他为人所用。魏惠王假意答应后离开了,他对左右从人说,公叔痤病得有点傻了,竟然劝我用商鞅这个小子,简直有些昏头。公叔痤为人尚称厚道,魏惠王离开后,他就把商鞅叫来,将前面所说坦白地告诉他,劝他从速逃亡。商鞅却镇定自若地说:“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仅凭这番见识,商鞅就高出公叔痤许多。
看来魏国是不能待了。听说秦孝公到处求贤,商鞅就托秦孝公的宠臣,一个叫景监的向秦王引荐自己。秦孝公就召见了商鞅。商鞅滔滔不绝地向秦孝公陈述他的治国之道,秦孝公听着听着却睡着了,第一次见面就这么无果而终。随后,秦孝公埋怨景监,说,你推荐的人胡言乱语,这人怎么能用呢?景监也就责怪起商鞅。商鞅解释自己所说乃帝王之道,只是秦孝公不懂罢了。五天后,秦孝公又一次召见商鞅,商鞅仍然还是那套——抛售自己的治国之道,但还是没有打动秦孝公。之后秦孝公又埋怨,景监又责怪。商鞅说,这次我陈献的是王道,既然这些秦孝公都不喜欢,我明白他需要什么了,请让我再见一次秦孝公。第三次觐见,商鞅就不再说大道理了,他结合秦国的现状,献出强国富民的计策。这一次,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着听了几天都不厌倦。也不怪秦孝公,春秋之际,周朝衰落,王道不行,诸侯侵夺,寻求自强而称霸一方乃是每个君王的首要选择。
秦孝公开始任用商鞅理政。商鞅提出要变法,秦孝公有些犹豫,怕影响太大,遭人议论。商鞅首先做秦孝公的思想工作:“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 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他说,做事狐疑就不会名正言顺,也不会成功。高于常人易被世俗反对、庸人诋毁。聪明人能预见事情的走向,在行事之初,他不会和其他人商讨可行与否,只会在成功后共享快乐。有崇高志向的人不必与世俗合流,能建立丰功伟绩的人不必强求他人同意。只要可以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旧制。只要对人民有利,就不必遵循祖礼。这无疑是一篇变法宣言,字里行间散发出哲学般的光芒。商鞅认为,要成就大事就不能从众随流,应当比普通人站得高、看得远,只要能够强国富民,就不必墨守成规,而应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纵使有人议论、反对,也算不了什么。做完了秦孝公的思想工作,商鞅还要说服朝中其他人。当时秦国内部意见很不统一。守旧派认为,高明的人根据实际情况治理国家,不用变法就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老百姓能够接受,上下相安无事,岂不更好?对此商鞅反驳道:“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意思是:俗人安于现实,学者眼光短浅。这些人不晓得,往古时期,夏、商、周三代遵循的制度也各有不同;即使近代,春秋五霸强国之道也各有千秋。只是这些人拘于成法,以为古已有之,思想禁锢,不愿轻易改变而已。另一派人认为,治国之道不能轻易改变,况且谁也看不到变法是好是坏。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治国没有固定程式,古代传统未必都好,纵使商汤、周武王也是因为变革前代而成圣治。夏、殷两代灭亡,正在于他们不顺应时代变革所致。现在变法,正是遵古,但也不能食古不化,因循守旧。(www.daowen.com)
排除一切思想干扰后,商鞅大刀阔斧地施行变法。变法内容大致有四条:一是设县。在全国范围内设四十一县,效仿国家三公,设置县令(长)、县丞、县尉,这是以后郡县制的雏形。这一制度最为伟大,它推翻了周人所建立的分封制,也就是郭沫若说的封建制,此后秦始皇统一全国,重新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这一制度后来被汉人沿用,成为基本固定的行政架构,至今仍被沿用。唐把郡变成了州,州之上有道,宋至明清把道变为路府、行省,国家以下由二级管理体系增加为三级乃至四级。二是编户齐民。编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一人犯罪,其他人不告发的,与罪犯同罪。这是后来的连坐制度,为历代沿用。三是废除井田,奖励耕战。把人民从井田中解放出来,使其享有土地所有权。规定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子且不分家的,加倍征收税赋;粟帛生产多者,免除徭役;经商及怠惰致穷者,没入官府为奴。四是建立军功爵制度。凡有军功者,按等级给予爵位及官职。这样就打破了贵族特权,使一般士民也得以升官晋爵。五是统一度量衡。强制全国使用同一标准的尺寸、升斗、斤两。之后李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一——车同轨、书同文,华夏文化由此有了一个基本遵循。这就是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其中心思想是富国强兵,巩固中央集权。这个思想从根本上推翻了周王朝的体制,使中国历史逐步由奴隶制度过渡为封建制。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无论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是它有一个弊端,君主集权一旦达到顶峰,就会出现为所欲为的暴君。而商鞅就是这个始作俑者,继之而起的是范雎、李斯、韩非之流,这些人除了帮秦国打败列强,还拼命地把秦始皇推向神坛。经过秦国二十余代君王的不懈努力,终于培养出秦始皇这个独夫。秦始皇把秦国发展到了顶峰,也使秦朝走到了绝地,盛极而衰,瞬间灭亡。商鞅及法家思想也走到了穷途末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