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有书来仪:从石堉壬藏书记书票说起

有书来仪:从石堉壬藏书记书票说起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所得者为黑漆布精装本,里封贴有“石堉壬藏书记”书票。我所得者为黑漆布精装本《北平风俗类征》里封贴有“石堉壬藏书记”书票这几天想写写这枚“石堉壬藏书记”书票,苦于对“石堉壬”这个票主知之甚少,不敢贸然动笔。我不懂“晒蓝本”,只想着八十年前石堉壬的论文如今能出成书么,总比纠缠在小小的藏书票上有意义吧。

有书来仪:从石堉壬藏书记书票说起

一直想写写二十年前从琉璃厂拍卖得来的这本书《北平风俗类征》。1950年9月,谷林自沪迁京之初,去八道湾拜访落魄的知堂老人。四十三年之后,谷林回忆写道:“我又说想看些讲北京乡土风俗的旧书,他(知堂)介绍《北平风俗类征》。”(《曾在我家》)《北平风俗类征》,李家瑞(1895—1975)编,1937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像杂志那般大的开本,上下册。我所得者为黑漆布精装本,里封贴有“石堉壬藏书记”书票。稀见书加上藏书票,我很喜欢又担心他人竞争。二十年前的古旧书拍卖,不像今天似的剑拔弩张,拍客大多温良恭让,很少出现死缠烂打的竞价。那场拍卖,冷冷清清,不像现在场场人气爆棚。书友柯卫东坐在我前面一排,此人很懂书的好坏,事先并没有沟通,前面几轮叫价柯引而不发,我性子急,轮轮出价,叫到900元时柯突然举牌,全场默然,眼看着这书要被柯拍去,我忙举牌,1000元书落我手。柯很大度地回头微微一笑,友谊的小船安然无恙。

谷林回忆写道:“我又说想看些讲北京乡土风俗的旧书,他(知堂)介绍《北平风俗类征》。”(《曾在我家》)《北平风俗类征》,李家瑞(1895—1975)编,1937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像杂志那般大的开本,上下册。我所得者为黑漆布精装本

《北平风俗类征》里封贴有“石堉壬藏书记”书票

这几天想写写这枚“石堉壬藏书记”书票,苦于对“石堉壬”这个票主知之甚少,不敢贸然动笔。正当此时,忽然,读到了本报(《上海书评》)所刊冬晖文章《从〈藏书票特辑〉说我国早期藏书票》,颇感觉到有兴趣,这兴趣并不在于冬晖文章有何新的发现——老实讲中国藏书票这口井早已枯竭,感兴趣的倒是冬晖文章的观点和逻辑。

在关乎图书的领域我极少有话语权,唯独“中国藏书票”这个话题自认为讲点什么尚“有点儿分量”。曾经写过多篇关于藏书票的小文章,如《我泼我的冷水,他写他的藏书票》《我们羞涩的藏书票文献竟都出自叶氏之手》《藏书票和藏书应密不可分》《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叶灵凤〈完璧的藏书票〉的怪论》《中国藏书票早期文献》等。我对中国藏书票历史和现状的看法,尽在这几篇小文中,似乎该说的话,该表达的观点都说完了。现在,感觉又有话可说了。

大量的文献记载与实物都说明和证明关祖章才真正是“我国首先设计使用私人藏书票的”,而非叶灵凤。虽然叶灵凤完全可以算作中国藏书票的先行者,可是毕竟在实践(使用)藏书票时间上晚关祖章至少十五六年。

吴兴文著有藏书票专著多部,我之所以大泼他的冷水,是因为像所有舶来品的命运一样,藏书票早已变了味道,吴兴文仍旧书生气十足地孜孜以求地宣扬藏书票的美好。为害最烈者当属北大百年校庆电脑制作的藏书票集,不但带坏了节奏,甚至以两千元高价兜售于天真的藏书票爱好者。之后,各种跟风的打着藏书票名义行捞钱之实的出版物接踵而来,其中即有冬晖文章提到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纸上宝石:藏书票的收藏投资》”,这样赤裸裸的拿藏书票作为投资的书。

前面自吹自擂的“有点儿分量”者,盘点如下:(www.daowen.com)

1.寒舍收藏有已知全部藏书票文献性的刊物《现代》《文艺画报》《万象》《小说半月刊》《太平》。

2.《现代版画》第九集《藏书票特辑》,寒舍亦有幸存藏。

3.曾参观过国家图书馆所藏西洋藏书票实物展览。才知道国人好用“方寸”来比喻藏书票真是“坐井观天”。写有观后感“看到了号称世界第一票的‘刺猬藏书票’,看到了号称中国第一票的‘关祖章藏书票’。关祖章这张票贴在《京张路工摄影》里页,另钤有一方关祖章藏书印,我记得那方印很大。小小的一间展室布置得像一位西洋藏书家的书房,多数书票是贴在图书上的,西洋书多为大开本,相应的藏书票亦尺幅宽阔,可不像现在的藏书票小里小气。看过顶级的正宗的藏书票以后,顿生‘黄山归来不看岳’之感。”顺带说一句,《京张路工摄影》(坊间一直误为“京张铁路摄影”)出版于清末,关祖章最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往上贴票了,不会给叶灵凤留有争第一的机会。说句玩笑话,等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宋叶施”们玩藏书票玩得不亦乐乎之时,关祖章早已移情别恋,玩起了古董。

4.若干年前有人在博客留言:“谢老师:您好,我想请外国艺术家为你制作一张藏书票,然后送您2张原作,我们准备搞文化人藏书票展,请给予支持。同意的话,请告知主题及票主。”当时我没太在意,回答得漫不经心,只是强调主题要西洋书房风格,千万别给我来中国民族风格。没承想藏书票真的做成寄给了我。这位朋友请的是保加利亚艺术家格林做的这款书票,制作工艺为铜版腐蚀,票幅为九乘十二厘米。我非常喜欢,只是说“谢其章”三字摆放得有点呆板,朋友说难为洋人写汉字所以发愣。我又开玩笑:“此票还麻烦洋人啦?这么说此票饱含国际友谊了,请代我向格林先生致意。”

5.被誉为藏书票“圣经”的斋藤昌三《藏书票之话》,我托止庵从日本购得一部初版本,编号为“485”。并且与止庵所藏初版本(500部)里的特装本(12部),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一张一张地对比两书之异同,特装本毕竟高出一筹。

因《纸上宝石:藏书票的收藏投资》而躺枪的柯卫东,在我问起石堉壬的情况时,他不紧不慢地给我传过来几张图。我大吃一惊,深藏不露呀,能借给我用在文章里么,柯卫东像二十年前一样,大度地说,用呗。石堉壬就学于燕京大学社会学专业,他的毕业论文《一个农村的性生活》手稿本,还是个厚重的精装本(上下两册)。我不懂“晒蓝本”,只想着八十年前石堉壬的论文如今能出成书么,总比纠缠在小小的藏书票上有意义吧。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六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