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医疗损害鉴定意见可靠性研究

医疗损害鉴定意见可靠性研究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检验结果类的鉴定意见,其可靠性是指某种检测技术或检测方法测试结果所具有的预测价值,依赖于检测技术或检测方法灵敏度、准确性和基率。作为鉴定人,在使用这些技术或利用相应的检测结果时,应该对这些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同样需要鉴定人在鉴定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重复检查,通过检查结果的比较来确定检查结果的可靠程度。

医疗损害鉴定意见可靠性研究

针对检验结果类的鉴定意见,其可靠性是指某种检测技术或检测方法测试结果所具有的预测价值,依赖于检测技术或检测方法灵敏度、准确性和基率(如某种疾病的感染率,相当于贝叶斯统计学的前概率)。例如:某男子的体检报告显示艾滋病病毒(HIV)检测为阳性,该项血液检查的灵敏度为81%(假阴性率为19%),特异度为74%(假阳性率为26%)。那么,阳性的检验结果是否意味着某男子有81%的可能性得艾滋病?要知道,81%是这个诊断方法的灵敏度,不是患病的概率。具体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根据既往研究,在确实感染HIV的人群中,血液检查诊断阳性的概率P(检验阳性|患病)=81%,在未患病的人群中,错误诊断为阳性的概率P(检验阳性|未患病)=26%。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IV的感染率为5%(假定)[P(患病)=5%,P(未患病)=99.5%]所以,根据贝叶斯定理,在血液检查诊断阳性的人群中,确实感染HIV的概率为:

也就是:某男子是否感染HIV这个结论不能仅仅基于血液检查结果(P(患病|检验阳性)≠P(检验阳性|患病)),而应该结合疾病的发病率(先验概率),获得一个综合诊断。

再举个例子:假设有种疾病的发病率为0.1%。现在有一种化验技术可以100%检测出该病,但是有5%的假阳性率(即,如果一个人真得了此病,一定会被检测出来。但是,未得此病的健康人做这种化验,有5%的可能性被误诊为得此病)。现在,从人群中随机选取一人进行检测,化验结果为阳性。那么,仅根据这一化验结果(不考虑个人信息、病史等),这位受检者的得病概率为多少?答:95%。这是个常见的回答。(www.daowen.com)

正确的答案是,根据贝叶斯公式:P(患病|阳性)=P(患病)×P(准确率)/[(P(患病)×P(准确率)+P(正常)×P(误诊率)]=0.001×1/[(0.001×1+0.999×0.05)]。我们也可以把问题转化成频率表述,使用逻辑推理来解:这个病的发病率是千分之一,那么1000个里面会有1个得病,剩下的999个人去做化验,会有约50个人呈阳性(999×5%),也就是1000个人里面会有51个人检测呈阳性,而其中只有1个人真正得病,那么从人群中随机挑选的1个人检测呈阳性,其真正得病的概率是1/51。这样也可以得到一个近似答案(要提示的是频率不等于概率,样本越大频率越接近概率)。所以正确答案是约2%。

作为鉴定人,在使用这些技术或利用相应的检测结果时,应该对这些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增加检测次数或改变检测方法,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3]。其他的检查方法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例如,在听力障碍评估中,纯音测听是一个非常科学且又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被鉴定人存在有意夸大或伪装听力障碍的可能,单靠一次检查往往不能反映被鉴定人听力的真实情况。同样需要鉴定人在鉴定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重复检查,通过检查结果的比较来确定检查结果的可靠程度。又如,阴茎夜间勃起功能监测(NPT试验)被认为是判断被鉴定人有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但因为检测本身存在假阴性的情况,所以要求至少连续监测三个夜晚,以减少假阴性的发生,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