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手册》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手册》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调解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研究本地区民间纠纷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改进工作。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定期开展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情况进行统计,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人员组成和调整情况及时通报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民调解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司法行政机关、基层人民法院要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发展。司法行政机关要把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人民调解工作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指导,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人民调解组织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要求,作出工作部署,加强督促检查,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研究本地区民间纠纷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改进工作。要认真总结人民调解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加以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定期开展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情况进行统计,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人员组成和调整情况及时通报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乡镇(街道)司法所要加强对辖区内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日常指导,切实提高指导工作的水平,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业务台账、调解文书和工作档案,督促建立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评比考核,确保调解工作依法、规范进行。

基层人民法院按照人民调解法规定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时,应当坚持“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原则,既不能以审判权取代人民调解自治权,也不能混淆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界限,做到指导方式合法灵活,指导深度合理到位。人民法院应当尊重和支持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机构设置、工作安排、人员培训、发展规划和职责分工的统筹安排。基层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协调与配合,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人民调解事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应当坚持常态指导和动态指导相结合。基层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参与司法行政机关举办的人民调解员培训班、组织人民调解员旁听法庭审理、依法确认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聘任有经验的人民调解员为人民陪审员等常态措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还可根据客观情势,针对民间纠纷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不同情形和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工作模式的发展变化,适时加强指导,确保在第一时间将民间纠纷,特别是可能激化的民间纠纷,化解在第一现场。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实行巡回指导的工作方式。实行巡回指导,要着眼于方便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行巡回指导,还应当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妥善采取专项指导、就地指导等动态、多元的指导措施,确保指导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基层人民法院应当设立专(兼)职人民调解指导员,对因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可能引发的群体性民间纠纷,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实施专项指导,及时沟通信息,专题研究,制定对策,及时化解矛盾。基层人民法院要积极引导当事人向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依法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依法开展司法确认等与审判职能相关的工作。(www.daowen.com)

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部署,纳入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积极争取政策、经费支持,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宣传表彰奖励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与人民法院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健全完善统计通报、沟通信息、研究工作制度,加强在调解业务指导等方面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指导人民调解的工作,更加深入地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