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子洞石窟 位于高坪区胜观镇半边寨村金城山林场场部西约300米处,凿于清。石窟向南,面积约5平方米。窟内有中心柱,属中心柱窟。进深2.3米,宽2.3至3.5米,高1.8米。中心柱上减地浮雕宝相花。窟内东(左)、西(右)、北壁减地高浮雕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大小造像48尊,其中最大造像高1.1米,肩宽0.3米,最小造像高0.27米,肩宽0.3米。造像或立或坐于莲台或宝相花上,坐像坐姿有结跏趺坐、善跏趺坐。窟外西(右)侧石壁上凿长方形券拱龛两个,造像三尊。浮雕刀法细腻,线条柔和,对研究高坪区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石刻艺术均有一定价值。
灵迹寺石窟 于高坪区青居镇烟山村烟山东岩尾峰,俗称大佛洞。唐开元八年(720)凿石为洞,宽5.13米,高约7米,凿大佛三尊,均高丈六尺(约5.3米),工甚精细,佛像庄严,形体自然,表现了唐代艺术的优美风格。历五百余年,至宋淳祐壬子,风雨飘零,垩饰剥壤,郡帅甘大将军筑城见而惜之,施金补装;明时,于洞右凿佛像三尊,与唐像大小相符,并在左右岩石上刻有千多个佛像;清乾隆壬子,邑人何琬培修有记,其后寺圯;民国13年(1924)场绅林子福等复募资建殿宇护之,仍称灵迹寺;在洞窟旁,唐、宋、明、清题刻颇多。这是南充境内历史上宗教造像的代表。20世纪 “破四旧”,造像与石刻多数被毁。现存有刘子晋等人的题记、《重修东岩记》、陈以勤 《游灵迹废寺》题刻等三处。这些石刻艺术,其书法笔力苍劲,风格各异,特别是陈以勤的字迹,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金花观石窟 于高坪区浸水乡金花村金花观遗址西侧岩下,凿于清代。造像为一龛,向西北,直壁,券顶,面阔0.4米至1.1米,高0.9米,进深0.5米,立面面积约0.9平方米。内有造像3尊,主尊造像观音,头戴巾,面部圆润丰满,披通肩袈裟,内穿 “U”形领裳,系裙,外穿宽袖袍,手捧净瓶于胸前,结跏趺坐于仰莲台座上;有桃形火焰纹背光;造像坐高0.7米,仰莲台座高0.16米;两侧二弟子已毁,只存印迹。金花观摩崖造像是了解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的实物例证,证明了在凌云山周边宗教文化的兴盛与繁荣。(www.daowen.com)
千足寨石龛 位于高坪区会龙镇桂花井村1社千足寨社公菩萨岩、村级公路南约150米处,凿于清代,有龛2个,面积6.84平方米。龛向东南,距地面0.9米,面阔2.7米,进深0.5米,高1.42米。龛内可辨绘有墨色云龙纹。K2,在K1上0.22米处凿造,面阔1.93米,进深0.46米,高1.16米。龛两侧刻联语为 “神貌显化中和地、口颜灵感普陀岩”,楣刻 “慈航普度”。楷体,阴刻,字高0.12米、宽0.12米,字迹清晰,墨色云龙纹模糊。
五百罗汉石刻造像 分布于朱雀山南侧,窟高3—5米,像高2—4米。罗汉是小乘佛教里最理想的最高果位,有三义,一是杀贼,二是供应,三是无生。众罗汉各自独立,又相互照应,动静交融,浑然一体。有的显出严厉而又慈悲的性格,有的透着圣洁和智慧,有的风神浪漫,有的神态安详,有的朴实可爱,有的内蕴深沉,有的哭笑不得。似乎告诉人们,罗汉虽超凡脱俗,没有生死轮回之苦,但也有喜怒哀乐,西天也并非完全的极乐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