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充市竹编工艺:《隐形观音》斩获一等奖

南充市竹编工艺:《隐形观音》斩获一等奖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南充市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获一等奖的 《隐形观音》,就是竹编工艺品的代表作之一。他编制的 “何氏竹丝扇”2010年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列入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何启荣被定为传承人。近年来,斑竹乡的竹编由过去的传统用品向工艺美术制品方向发展。高坪区的竹编,在2008年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列入民间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南充市竹编工艺:《隐形观音》斩获一等奖

南充民间,人们自古就喜欢就地取材,用天然植物或植物的某一部分为材质,通过编结加工,使其成为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或工艺品。这项技术被称作编结工艺,可用于编织的材料很多,以竹、草、棕丝、树枝、藤条最为常见。

竹编 竹的种类很多,在川北南充的农家房前屋后,总少不了植几片茂密的竹林,以慈竹和斑竹最为多见,其中慈竹是竹编的最佳原料。

竹编现场图1

竹编有工艺竹编和实用竹编之分。工艺竹编的工艺精细复杂,技术性高,其制品精巧美观,可以使用,但更具观赏性,极有收藏价值。实用竹编相对而言工艺较粗放,手法也较简单,其制品结实耐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充城乡竹器生产合作社,专门生产日用竹编制品,其生产用品有箩筐、背篼、晒席、竹篓、竹扒、竹绳等数十种;生活用品则更多,有桌、椅、凳、筲箕、簸箕、撮箕、轿、推车、凉席、鸟笼、蒸笼、躺椅等不下百种。80年代以后,南充工艺美术品厂还组织生产竹帘,并在上面作画,称为竹帘画。另外还生产一种瓷胎竹编。

竹编现场图2

竹编先要剖削篾丝,有的还要进行烤色和染色,将薄如蝉翼、细若绢丝的篾丝经过精心设计编排,编织出人物、动物、花卉、文字等图形,通过光线折射,图案若隐若现,令人拍案叫绝。在南充市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获一等奖的 《隐形观音》,就是竹编工艺品的代表作之一。

20世纪90年代高坪区南江竹编生意红火,主要生产门帘、果盒、托篮等产品,其中书箱、香篮还流行至今。这些产品多次参加全国博览会并获奖:1995年广州交易博览会获大奖。1996年刘代永精心制作的 《老者与扇》《祝生日词》等作品均参展博览会。90年代末,高坪区斑竹竹艺厂董事长万学,创新竹编工艺和设计理念,打开产销思路,其产品多次在全国博览会获奖。

营山县朗池镇太平村何启荣的竹编技艺不凡,《熊猫戏竹》《喜鹊闹梅》《孔雀开屏》等作品于1978年参加了广交会展销。他编制的 “何氏竹丝扇”(又称“宫廷宝扇”)2010年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列入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何启荣被定为传承人。

阆中竹编艺人民国时期有李首美、刘万丙等5家。1949年以后,城关杂篾手工有罗伦凱等4户。

高坪区斑竹竹编,是在继承传统竹编工艺编制法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借鉴木刻、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山水花鸟、名人书画等用竹编的形式体现出来,同时把竹编由单一的扇面、生活用品扩展到挂屏、对联、灯笼等艺术装饰品,使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南充市境内高坪区斑竹乡的竹编传统久远,该乡普通人家都会竹编技艺,但大多数都是编制生产生活用具,斑竹竹编用品早在境内就十分有名。近年来,斑竹乡的竹编由过去的传统用品向工艺美术制品方向发展。2006年,由眉山市青神县竹编艺人万学[1]来斑竹乡传艺,并注册成立了南充市高坪区斑竹竹编有限公司,并将她的竹编技艺传给过去只编一些小件竹编工艺品的斑竹乡艺人,使她们掌握了编制大件、精致竹编产品的技艺。通过几年的努力,斑竹乡的竹编灯罩成了公司的主打产品,品种由单一发展到十几个品种,并且很快在国内外市场上打开了销路,目前公司也由初期的20多人发展到了100多人,每月销售5000多个灯罩,月销售额50多万元,使乡民们增收致富,也为斑竹乡丰富的竹林资源打开了门路。高坪区的竹编,在2008年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列入民间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万学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被南充市人民政府认定第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

草编 南充草编泛指草鞋、草垫、草卷及节庆活动中的草龙等。(www.daowen.com)

草鞋,是过去经济适用的生活用品,南充各地的草鞋分粗、细两种,粗的称水板草鞋。稻草编制,棕叶做耳,适于劳动者特别是船工使用。细的称旱板草鞋,细稻草编制,麻绳作耳,也有用棉线做耳,鼻梁处,装饰一朵棉线圆花称汤圆花,还有一层薄羊皮包住鼻梁,以防磨损,经久耐用,大都为普通民众所使用。

草鞋编制图

龙舞表演现场图

草卷,是川北阆中的独特产品,即旧时期的床垫,用稻草与梭草绳编织,按床的大小规格编成,垫在床上,既暖和又排湿、防潮。

草龙,逢年过节时南充各地有烧花舞龙的习俗。其中草龙独具特色,一般就地取材,用农村常见的农具、稻草,略加修饰组合即成。旧时还用于祭祀求雨,撵旱魃等。

草帽,在营山颇有名气。早在清初,灵鹫镇就有农民编织草帽出售。据民国34年(1945)营山有关资料记载: “制草帽的八百户,产三万五千顶,除本县自用外,远销达县、渠县、广元,每年出口草帽一万三千顶。”1949年后,草帽编织发展到小桥、骆市、城守、老林、星火、新店6个区30多个乡。1967年,在小桥建成营山草帽厂,置草帽机50台,年均收购草辫144万盘,加工出口拐辫309包,产机制草帽4.2万项。1979年以后,星火、东升、灵鹫、通天、金堂等乡镇先后办起机制草帽厂。1985年,全县还有草帽厂4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麦秆草帽逐渐被塑编 “草帽”代替,但小桥、骆市等地农户仍在农闲纺编草辫、草帽自用或出售。

藤编 藤编是南充民间生活中常见用品,诸如沙帽头椅、靠背椅、枕头圆椅、高低竹凳、藤桌、茶几、沙发、藤帽、藤箱、藤睡椅等。早年,南充各地的藤编作坊铺面较多。如顺庆区下河街一带就有制作门市10余家。民国24年(1935)阆中城内有蒋万福、李长清等4户生产竹藤椅产品,以后南充县陶金山、南部县温福田、周玉顺3户到阆中从事藤椅生产。到1949年,业务较大者为陶金山,从业人员6至7人。

棕编 棕编是以棕榈树皮的棕毛纤维作原料,先纺成粗细不同的棕绳,再用棕绳织成各种垫子,包皮,还要在上面编制各种简单图案。最有特色的是棕包壶、棕包箱,旧时没有暖水瓶,而锡壶、铜壶、瓷壶散热快不保暖,便用棕衣作壶的外套,形状不但美观大方,又能起保暖作用。棕包箱是在简单木箱外编一层棕皮,上有花纹,形式古朴、典雅,多为文人、学生外出旅行使用。

农村棕编多为农事所需的棕衣、背肩为主。川北阆中城区在1933年以后,城关中新街有李银齐一家生产棕绳、棕垫、棕刷、棕包壶、井绳、棕蒲团、棕帘子、棕背系等。1954年,该店被纳入城关万品厂。

[1] 万学:(1971— ),女,眉山市青神县人,2006年来到高坪斑竹乡传授竹编技艺,后注册成立高坪区斑竹竹编有限公司,任公司法人,2015年被南充市政府定为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