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灯戏源流 川北灯戏源于傩戏,乡土气息浓郁,深受百姓喜爱。2006年,川北灯戏被国务院授牌为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为南充市川剧团,传承人是彭涓、汪洋。
北川灯戏表演现场图1
明清以来,灯戏频繁演出于川东北的广大山乡,至今延绵不绝。剧目取材于当地汉族民间生活,唱腔曲牌分正调和花调两类。音乐来源于汉族民间小调,神歌、佛歌、嫁歌、圣谕调及端公调;表演以丑、跩、笑为特征,融会了木偶、皮影、猴戏、巴渝舞、民间歌舞、杂耍等多种技艺,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明快、幽默、夸张的风格。灯戏喜剧特色浓厚,人们又称它 “喜乐神”“农民戏”,它是以南充为中心,遍及嘉陵江中上游两岸,传唱于汉族民间歌舞小戏的总称。
川北灯戏在清乾隆时就流行于川北昭化、苍溪、阆中、南充,在南充常坚持演出灯戏的戏班有阆中市老观乡的石滩灯戏班、峰占乡的玉山灯戏班、仪陇县的严家铺灯戏班、南充县胜观乡的陈记灯戏班、南部县双峰乡的杜家灯戏班、升钟乡的贾记灯戏班、西充县高院乡的大红灯戏班等。
解放后,川北灯戏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各地方政府首先进行摸底排查,摸清了南充灯戏班及民间老艺人情况,接着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组织了培训班、组建创作班子,召开艺人座谈会,使灯戏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川北灯戏推向世界,走进了新加坡、韩国、泰国、菲律宾及东欧四国演出。2011年6月,川剧大师陈全波的弟子,国家一级演员胡瑜斌,携带 《装盒盘宫》(高腔)、《八件衣》(弹戏)和 《卖画拍门》(胡琴)三出经典折子戏,参加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表演比赛,夺得梅花奖。
川北灯戏表演现场图2
灯戏班 川北灯流传甚广,戏班比较多,较有名气的有玉山灯戏班、大红灯戏班、文峰灯戏队、陈氏灯戏班、宋家坪地灯戏班、渌井女子灯剧团等。
玉山灯班:阆中县峰占乡徐玉山组建,常在苍溪、阆中等地农村演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解散。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灯班,改为峰占灯戏队,有20余名演员常年在苍溪、南部等地农村演出。
大红灯班:清末,西充县高院乡陈善创建的家族灯班,能演30多个灯戏剧目,常在附近县农村演出,声誉较大。一直坚持创作和表演,1954年、1958年,两次参加南充地区民间业余灯戏调演。
文峰灯戏队:成立于1980年初,由灯戏老艺人李景玉、林泽西、何首木等18名组成,先后排演了 《三找长毛兔》《小艾送饭》《办年货》《算命》等十多个剧目,赢得好评。
陈氏灯班:清末,南充县胜观镇以陈玉堂为代表的陈氏灯班成立,活跃在南充东边乡镇及岳池、广安、渠县,演出剧目有 《大封官》《小封官》《借衣》 《赶工》 《打偏闹堂》《醉芦花》 《断机教子》 《丑洞房》《裁衣》《山伯访友》《韩湘子渡妻》《南桥吸水》《阴审阳断》《请长年》《五里堆》等,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川北灯戏传人汪洋
宋家坪灯戏班:南部县宋家坪灯戏班,成立时间不详,当代传承人是宋开树,剧目有 《灯官审灯》《借鸡》《回门》《请长年》《借亲配》《太平年》《丈母娘上轿》《包公照镜子》等40余个。至今,宋家坪灯班仍活跃在南部县升钟镇、大坪等乡村。以宋家坪地灯为代表的南部地灯戏,2010年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列入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渌井女子灯剧团:1981年,营山县渌井乡退休教师蒋承俊等自筹资金成立,曾在蓬安、广安、仪陇、渠县的区乡流动演出,剧目有 《玉梅图》《假报喜》《床下知县》《戏班子审案》等。1984年,现代灯戏 《送贺礼》《烦恼的约会》参加南充地区灯戏调演,分别获演出二、三等奖。
川北灯戏 《拜师》获奖
灯戏种类 正灯、浪浪灯、地灯(歌舞灯包括马灯、羊灯、牛灯、地灯、车车灯、蚌壳灯、采茶灯、跳端公)。
正灯:指川北灯戏的正戏。这类戏很少跳,全靠演员以讲、唱、表演取胜,打动观众的心。代表剧目 《芦花记》《南桥汲水》等,在川北灯戏中地位极高。
浪浪灯:指川北灯戏中的跳灯。这类戏多表演自然生活,诙谐风趣,跩、跳、逗、欢,灵活多变。浪浪灯占川北灯戏整个剧目的百分之九十。无论是对对戏(一男一女两个人),或者是架架戏(三个人物以上)表演,都以旦、丑角为主,故有川北灯戏 “无旦无丑不成戏”之说。代表剧目有 《逼租》《剐狗》《打判官》《毛二偷驴》《亲家母上轿》《王瞎子看坛》《神狗子碾磨》等。
地灯:川北灯戏歌舞类的表演形式。它包括牛灯、马灯、羊灯、狮灯、蚌壳灯、花鸟灯、采茶灯、车车灯、地灯、跳端公等。有的是戏与舞并存,有的是且歌且舞。如 《赶隍会》一剧,表演者各自手提一盏灯,走三穿花、梭字块、编篾巴等队形,观灯时走扭颈步、螃蟹步、转圈圈、踩花圈、打肉莲花、花巴巴掌等动作。
灯戏基本功 川北灯戏的基本功主要有手势、身段、步法等。
手势在川北灯戏表演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主要有单指、剑指、太极图指、满掌、兰花手、搓手、甩手、抖手等。
单指:大指捏中指、无名指,幺指向里屈,食指伸直(多用于丑、小生)。
剑指:大指捏无名指,幺指向里屈,食指、中指并拢伸直(末角多用剑指)。
太极图指:中指、无名指向里屈,大指、食指,幺指伸直成三角形(戏中端公、司娘子装神弄鬼时多用太极图指)。
满掌:食指、中指、无名指、幺指合拢(彩旦行走用满掌,由外向内摆动;末角比手势多用满掌)。
兰花手:大指贴在中指梢节,食指、无名指、幺指伸开微翘,比手势时要柔中带刚(多用于彩旦、奴旦)。
搓手:两手手指全伸,掌心对掌心靠拢,右手四指捏左手四指尖,反过来左手四指又捏右手四指尖(反复动作一样)。
甩手:两臂微内曲置于胯前,手心向上,手腕动,甩动十指。
抖手:两手十指微开,靠手腕动,由内向外,由上到下,两手抖圆。
身段是一种肢体语言,传递着各种情感、情绪,是川北灯戏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凤点头、白鹤探虾、燕儿搧翅、寒鸡裆、腬莲花、花巴掌、踩花圈、滚绣球、马蹽蹄。
凤点头:双手背后,左脚轻微一踮,右腿向后一勾,颈部向左边一伸一缩;右脚轻微一踮,左腿向后一勾,颈部向右边一伸一缩。
白鹤探虾:双手背后,左脚轻微一踮,右腿向后一勾,颈部向前一伸一缩,身子跟着揉,手在背后上下动(出右脚动作一样)。
燕儿搧翅:脚微蹲成八字,先左后右往上抬,两手放胸前的八寸处,手心向上摊起上下搧,手脚同时动。
寒鸡裆:上身直正不翘臀部,双臂夹紧,左手前,右手后成单指,左脚寒鸡式靠拢右脚,力的重心在右脚上;右手前,左手后成单指,右脚寒鸡式靠拢左脚,重心在左脚上。
腬莲花:双脚下蹲,脚尖踮起,身子直正,双手放于膝盖上。一、双手拍打膝盖;二、双手合拢在胸前拍打;三、右手打左额头;四、左手打右额头;五、右手打左肩;六、左手打右肩;七、右手夹打右肋;八、左手夹打左肋。
花巴掌:两人面对面,都是左脚在前,双腿弯曲,二人双手合在一起,同时往自己胸口上一拖,分开。各拍各的手;两人同出右手拍;拍自己的手;两人同出左手拍;拍自己的手;两人掌心对掌心拍;拍自己的手;两人手背对手背拍;拍自己的手;两人右手拐对右手拐碰;拍自己的手;两人左手拐对左手拐碰;拍自己的手,然后两人同时向左右转身,反手相抱对方的腰肩,再消左腿,调换方向。
踩花圈:两人相对伸出双手相挨(前低后高),上场口的左脚弯曲,右脚伸,脚尖蹦直,下场口的右脚弯曲,左脚伸,脚尖蹦直,上身都稍微弯曲,脸朝观众,后松手,上场口的先跨右脚、后跨左脚(均从手上跨过),反手转身,两人拉手亮相,下场口的先跨左脚,后跨右脚(均从手上跨过),反手转身,两人拉手亮相。(www.daowen.com)
滚绣球:左手抱右脚尖,右手抱左脚尖,全身成一坨,然后向地下一滚、坐立,手和脚还是抱着一团,再向地下一滚,又坐立,手和脚仍然抱成一团,先左后右滚两个圆圈。
马蹽蹄:两手作勒马缰绳状,左手在前拳心向下,上身成 “三掉身”向后微倾,两手同时向胸前一勒,右脚一踮,立即抬左腿,双手同时又向胸前一勒,右脚又一踮,跟着又抬左腿,连贯起来,手脚不要脱节,像马蹽蹄一样(向右边踮,左脚抬右腿跳)。
步法在川北灯戏的比重很大,颇见功底。其主要有:
鸭儿步:全身直正,收腹提气,双腿稍微弯曲,走动时一脚撵一脚,步子快,脚步碎,双手放于胯前手心向下,手掌由外向内摆动,像鸭子走路,上身、腰、腿、手都要密切配合,不能脱节(彩旦多用此步)。
摇旦步:上左脚,同时双脚一踮,右兰花手从胸前向前揉推,左兰花手成半圆形于左方,下腰向前一揉,胸部微挺;上右脚,同时双脚一踮,左兰花手从胸前向前揉推,右兰花手成半圆形于右方,下腰向前一揉,胸部微挺。身、手、眼要协调一致(彩旦发怒时也可用此步)。
左右寒鸡亮相步:右脚成寒鸡式,左脚弯曲,反右手手腕,手心向上,左手伸于左前方,手心向上,眼盯右方;左脚成寒鸡式,右脚弯曲,反左手手腕,手心向上,右手右伸于右前方,手心向上,眼盯左方(彩旦、奴旦情绪欢快时也用此步)。
转身跳步:两手成兰花形由上向左一划,上左脚于右前方,两手由上向右一划,上右脚于左前方,转身向后两手再往左一划,踮左脚抬右腿成 “偏风腿”,两手又再往右一划,踮右脚抬左腿成 “偏风腿”,转身还原(彩旦、奴旦爱用此步)。
上托下按寒鸡步:左脚向左侧跳一尺,弯曲,右脚随之成寒鸡式靠拢,左手向上伸直,手心向上,右手齐胸,手心向下;右脚向右侧跳一尺,弯曲,左脚随之成寒鸡式靠拢,右手向上直伸,手心向上,左手齐胸,手心向下(生、旦欢快时多用此步)。
踏脚碎步(又称狗扯皮步):左脚前、右脚后成月牙脚,两手成兰花形于小腹前,左右摆动,脚尖跟着上下微踮,臀部不要跩,先慢后快,要轻松活泼(彩旦、奴旦欢快时多用)。
见礼步:双手从右向左画圆圈,同时踮右脚、伸左脚于左斜前方,腿直脚勾、右脚弯曲,左手伸直、右手平胸,双手手心向上;双手从左向右画圆圈,同时踮左脚,伸右脚于右斜前方,腿直脚勾、左脚弯曲、右手伸直,左手平胸,双手心向上(生、旦用此步,老生、老旦异常高兴时也有用此步的)。
寒鸡式跳步:左脚微微弯曲,右腿成寒鸡式跳一步靠拢左脚;右脚弯曲,左腿成寒鸡式跳一步靠拢右脚,很自然的合在节奏上(彩旦、奴旦常用此步)。
反手转身步:反左手手腕,手心向上,手臂伸直,右手成半圆形,高过头顶,手心向内,左脚斜上右侧,头略偏向左方,眼盯左前方;反右手手腕,手心向上,手臂伸直,左手成半圆形,高过头顶,手心向内,右脚斜上左侧,头略偏向右方,眼盯右前方;再依次向左、后、右转,然后还原(此步多用于彩、奴旦观看时)。
亸手甩步:侧面对观众(向左、右侧均可),整个身子放松不能僵,左脚脚尖在地下拖,后成寒鸡式,双手軃起自然地前后轻微摆动;右脚脚尖接着在地下拖,也成寒鸡式,双手又自然地軃起前后轻微摇动(心情悲伤、痛苦时多用此步)。
跳跃步:(又称 “跳五方”“踩席子角角”)借用端公祭坛时的步法。身子僵硬,双手垂直于两胯旁,全身成直线,然后左、右跳,向左跳时,上身向右倾斜成三十度;向右跳时,上身向左倾斜成三十度(失败后、互相指责多用此步)。
同边手步:身子僵硬,手脚不灵,像木头人一样,走左脚甩左手,走右脚甩右手,成一顺风(高兴得手脚不知所措时用此步)。
螃蟹步:脚下蹲成骑马裆,身子正不翘臀部,两手肘弯曲于前胸半尺,掌心向外,双手先后左右由内向外划圈,脚随着手的摆动,脚尖踮起同时左右踏步,像螃蟹走路一样(极度高兴时,多用此步)。
抬手转身步:全身直正,气往上提,右手伸直向前往上抬,左脚踏前一步,脚尖着地。身子向左边转,左手伸直,往上抬,右脚踏在左方,脚尖着地,再往后转回到正前方(生、丑角观看状时,均可用此步)。
指眼步:上左脚,双腿弯曲,右手食指指眼,左手食指反手于后;上右脚,双腿弯曲,左手食指指眼,右手食指反手于后(小丑多用此步)。
小跳步:上身倾斜十五度,全身松弛双手放于背后,左手捏住右手手腕摇动,两脚成八字形,像小跑一样跳(高兴时多用此步)。
双手相抱扭颈步:双手相抱向左侧一抬(左高右低),同时左脚向右侧上一步,双腿弯曲,眼盯右方;双手相抱再向右侧一抬(右高左低)同时右脚向左侧上一步,双腿弯曲,眼盯左方。
猴儿亮相步:右腿站立成左独脚,右手手心向左太阳穴,左手提劲,手心向外,上身微微弯曲;左腿站立成右独脚、左手手心向右太阳穴,右手提劲,手心向外,上身同样微微弯曲,像猴儿眺望远方一样(小丑多用)。
鸡啄米步:右手背后,左手单指向左斜前方往下一指,左脚一踮,同时右脚往后一抬,头同时往下一点;左手背后,右手单指向右斜前方往下一指,右脚一踮,同时左脚往后一抬,头同时往下一点,像鸡啄米一样(丑角常用)。
手脚同舞步:全身直立,抬左腿时同时出左手于胸前,肘关节弯曲,手心向外,手掌向外推成一个圆圈,还原,脸向正前方;抬右腿时同时出右手于胸前,肘关节弯曲,手心向外,手掌向外推成一个圆圈,还原,脸向左方。再以相同的动作转到后、右,第五次还原,脸向正前方(高兴得发狂时多用此步)。
灯影步:全身僵硬,两手伸直放于两胯旁,走动时脚跟先落地,步子碎,像老太婆尖尖脚走路一样。
手脚交叉步:站立,左脚迈半尺,脚尖着地,腿绷直,同时伸右手于右胯前一尺;右脚迈出半尺,脚尖着地,腿绷直,同时伸左手于左胯前一尺;整个身子成直线,手脚始终交叉,脸无表情。
扭颈步:双臂夹紧,手成单指,然后一指接一指,一指盖一指往前指,脚同时往上抬,一脚撵一脚,脚掌能打到臀部为最好,同时颈部也一伸一缩(小丑多用此步)。
单脚磨步:抬左腿成 “三掉身”,上身不亢,反右手手腕于头部右侧,左手离胸部左侧一尺,手腕动,右脚在下面磨动(生、丑作观看状时可用此步)
蹬步:左手在胸前一尺,手成太极图指,右手捏司刀(离右太阳穴15公分),左脚前丁字步,然后抬脚,脚勾,往正前方一蹬,随后转身(向左边转)还原(端公演刀时的步法)。
罡步:左手指成太极图指,右手向上拿司刀,脚往上踢(先左后右)离地数寸,口中念念有词,上、下、右、中跳完(端公祭坛时舞香火的步法)。
耍火步:双手由左下侧划圈舞向右前方,左脚同时伸往右前方,上身也跟着移向右方;双手由右下侧划圈舞向左前方时,右脚同时伸往左前方,上身又跟着移向左方(狂欢时多用此步)。
踢毽步:上身向后倾斜三十度,双手放于背后,左手捏右手手腕,像踢毽一样把脚抬平往上踢,边踢边走,最多不超过12次。
单腿跳步:右脚站立,左脚向背后往上抬,左脚落地,右脚又向背后往上抬,右脚落地,反复动作。跳时头也微微左右摆动,双手放于背后,左手捏右手手腕,右手摇动(高兴、悠闲自在,怡然自得时多用此步)。
十字步:又称秧歌步,左脚向右前方踮一步,脚尖着地,同时抬手,左手平,右手齐胸,手心向下;右脚往左前方踮一步,同时抬手,右手平,左手齐胸,手心向下;左脚向左后退半步,同时抬手,左手平,右手齐胸,手心向下;右脚向右后退半步,同时抬手,右手平,左手齐胸,手心向下(喜庆时多用此步)。
甩手跳步:抬左腿时,右手在前,手心向后,左手向下垂直放松,手心向后;抬右腿时,左手在前,手心向后,右手向下垂直放松,手心向后,连起来跳时,手向后甩(听有喜事,心切前往,多用此步)。
跩步:站立,收腹挺胸,两手提劲,脚站左丁字步。出右脚上前一步,双手同时向前摆动,左脚随着上前一步,右脚一踮,抬左腿,脚尖绷直,上身向后微倾,两手抱圆于两肋前一尺;左脚向后退一步双手同时向后摆动,退右脚,左脚一踮,抬左腿(向后)脚尖绷直,上身向前倾,两手抱圆于臀部侧半尺。
获奖作品 1949年后,川北灯戏经过精心打造,涌现出一些精品力作,在各级表演比赛中获得大奖。1955年,南充地区举行业余文艺调演,南充丝二厂创作的现代灯戏 《喜报》获创作、演出奖。尔后参加省上调演再度获奖。1983年12月,南充专区举办首届业余灯戏调演,《亲家母上轿》等5出戏获一等奖,《三张借条》等8出戏获二等奖。1984年,在北京调演中的获奖灯戏《闹隍会》《灵牌谜》《郑板桥买缸》等剧目由专业剧团排练,参加四川省第二届振兴川剧调演,获演出、剧本、导演、舞美、组织6项大奖,获奖剧目在四川电视台多次播出。1986年由蓬安作者兰怀德创作的 《孟贵夫妻》小灯戏获省巴蜀艺术戏剧节二等奖。并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成都分会场演出获奖。2005年10月,川北灯戏参加四川省新剧目展演的川北灯戏专场,其中 《闹隍会》《灵牌谜》《买缸》《嫁妈》分别获优秀剧目奖。2007年6月,应文化部邀请进京参加全国首批 “非遗”珍稀剧种展演,川北灯剧 《闹隍会》获奖。2007年6月,第三届中国川剧节暨四川省第十二届振兴川剧调演,川北灯戏专场演出 《齐老爷办奇案》《包公照镜子》《请长年》《幺妹嫁给谁》获新剧目奖。2007年9月,参加四川省第十一届 “五粮液杯”戏剧小品比赛,川北灯戏 《访农》获演员一等奖。2009年6月,川北灯戏剧本创作研讨会在南充召开,彭治安创作的 《三喜临门》、侯兴国创作的 《大耳朵传奇》获一等奖;盛长滨创作的 《送灶神》、古永鹤创作的 《打判官》、魏育才创作的 《雪梨花开》获二等奖。另评出三等奖5名,优秀奖11名,共21个新剧本。2009年6月,川北灯戏参加第二届中国非遗节(成都)展演,《闹隍会》《嫁妈》《踩板凳》获太阳神鸟银奖。2011年8月,川北灯戏 《狗不咬干部》获一等奖。《打判官》获二等奖。2011年9月,《狗不咬干部》参加四川省第十三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演出获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