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书出版产业的发展,未来的电子书研究成果将越来越多,研究内容仍会沿上述分类深入进行。尤其是在国外电子书出版及其产业发展方面,成果可能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39.
[2]夏立新.我国网络型电子图书的发展[J].电子出版,2001(10):36.
[3]李勇.试析电子书的定价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05(2):56-57.
[4]史领空.数字时代的出版[J].编辑学刊,2000(4):11-15.
[5]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app.gov.cn/news/798/76915.shtml.2010-10-10.
[6]张其中.公共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1(2):49.
[7]王启云.电子书发展的瓶颈与前景[J].情报科学,2003,21(4):373-375.
[8]周劲.电子书产业发展状况[J].出版发行研究,2007(1):15-18.
[9]史东辉.产业组织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
[10]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EB/OL].(2010-10-10)[2014-06-29].http://www.gapp.gov.cn/contents/1663/103238_2.html.
[1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获准电子书从业资质单位名单[EB/OL].(2010-11-05)[2014-12-29].http://www.gapp.gov.cn/news/798/76919.html.
[1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互联网出版单位名单[EB/OL].(2014-11-26)[2014-12-29].http://www.gapp.gov.cn/govservice/1628/232702_8.shtml.
[13]黄仕杰.电子书版权保护问题思考[J].图书情报论坛,2011(6):55-58.
[14]刘静雯.电子书版权保护与版权授权模式的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8):86-88.
[15]谭世强,高嵩.电子书版权现状考察及其保护策略[J].编辑之友,2011(4):100-102.
[16]张革新.电子书产业发展中的著作权问题[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1):115-120.
[17]张慧春.电子书带来的版权新问题——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为视角[J].编辑之友,2013(1):89-92.
[18]陈颖青.电子书为什么应该放弃DRM——“书渴望自由”倡议[J].出版广角,2011(1):34-35.
[19]朱榕.电子书著作权授权研究[J].情报科学,2012(7):980-984.
[20]王志刚.论数字出版语境下版权利益平衡的重构[J].中国出版,2014(19):19-22.
[21]汤小辉.也谈信息时代著作权的法律保护——以电子书的网络传播为观察视角[J].科技与出版,2014(11):48-51.
[22]陈媛媛.《古炉》电子书版权纷争背后的思考:数字时代出版社的生存法则[J].出版发行研究,2011(4):28-31.
[23]张远帆.数字版权的“游戏规则”——从两起海外诉讼谈起[J].出版广角,2012(7):38-39.
[24]苏江丽.电子书产业版权保护机制创新研究——以盛大文学与百度的版权纠纷为例[J].新闻界,2011(1):92-94.
[25]李云.电子书版权保护与最终用户利益的平衡——对亚马逊删除电子书事件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1(1):23-26.
[26]万丽慧.数字著作权交易管理制度的选择[J].现代出版,2013(2):26-30.
[27]何宇杰.基于博弈的数字内容行业DRM策略分析——以电子书和数字音乐行业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9):89-95.
[28]段春英.新千年国内关于电子书DRM研究的期刊论文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29-30,39.
[29]李金城.ePub3.0电子图书格式标准应用研究[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4(6):65-68,74.
[30]施勇勤,须海茵.EPUB电子书格式标准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2(3):49-52.
[31]唐翔.EPUB电子书标准研究[J].出版科学,2013(2):89-94.
[32]胡畔,王冬青.一种支持EPUB3.0标准的电子书阅读软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2-36.
[33]郑滢瑜,丛挺,缪婕.电子书格式标准研究[J].出版科学,2010(4):90-93.
[34]张书卿.出版业应如何面对纷纷扰扰的电子书格式之争[J].出版发行研究,2010(8):48-50.
[35]张大伟,杨丽娟.电子书标准化中的政府角色与“后发国策略”[J].新闻大学,2011(4):141-144.
[36]黄先蓉,郝婷.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的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2013(7):64-67.
[37]杜恩龙.关于数字图书实行书号管理的若干思考[J].出版广角,2013(3):28-31.
[38]李镜镜,张志强.国内外电子书书号管理现状及建议[J].中国出版,2013(21):39-43.
[39]郑丽芬.从定价博弈看电子书产业发展[J].中国出版,2014(4):11-14.
[40]骆双丽,徐丽芳.电子书成本与价格[J].出版参考,2013(31):46.
[41]张养志,叶文芳.电子书的固定价格制度研究[J].现代出版,2013(4):43-47.
[42]巫国义.电子书定价策略评析[J].科技与出版,2014(10):95-98.
[43]刘晖.电子书定价难题之解:引入读者主体的定价机制[J].编辑之友,2010(10):39-41.
[44]何承斌.电子图书获取按使用结果付费模式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8):18-19.
[45]刘银娣.我国电子书定价现状及模式探究[J].中国出版,2014(8):37-39.
[46]刘银娣.我国电子书定价的影响因素及方法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37-42.
[47]张大伟,陈璞.亚马逊为何主导美国电子书定价——兼论美国电子书的代理制和批发制之争[J].编辑学刊,2014(2):10-15.
[48]周子渊.大数据背景下电子书出版困局及其突围[J].编辑学刊,2014(6):16-21.
[49]张立,石昆.电子书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J].现代出版,2010(9):40-44.
[50]张美娟,潘涵,黄龙舟.电子书产业链整合机制研究[J].出版科学,2014(4):60-64.
[51]黄荣华.电子书新商业模式探索——以台湾凌网科技Hyread独特的BtoLtoC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4(7):9-11.
[52]赖洋助,黄荣华.台湾电子书与纸质出版发展路径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4(7):4-6.
[53]张兢.对电子书出版市场博弈的冷思考[J].中国出版,2011(10):64-66.
[54]刘灿姣,姚娟.改进我国电子书商业模式的对策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1(7):53-56.
[55]李镜镜,张志强.国内电子书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8):4-9.
[56]张美娟,潘涵,黄龙舟.近年来我国电子书产业研究述评[J].出版科学,2013(6):48-50.
[57]吴雷.依托产业联盟重构数字出版价值链[J].出版科学,2013(5):85-88.
[58]徐丽芳,陆璐.增强型电子书的发展趋势[J].出版参考,2014(2):23-24.
[59]安小兰.中国电子书发展商业模式类型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4(2):63-67.
[60]程三国,马学海.把握电子书产业的发展步伐[J].出版发行研究,2012(2):10-14.
[61]张惠春.使用技术措施保护电子书版权的新趋势[J].编辑之友,2014(6):82-84.
[62]李学莲.一种基于数字指纹的电子书版权保护方案[J].情报探索,2014(7):89-91.
[63]毕艳芳,曹学艳.通用型电子书选书系统的设计[J].图书馆论坛,2014(3):124-129.
[64]章惠.基于沉浸式触觉反馈技术的多媒体增强型电子书探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4(9):49-51.
[65]王勉.纸质有声数字出版技术分析及MPR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出版,2014(1):50-53.
[66]任殿顺.电子书阅读器产业链竞合博弈分析[J].中国出版,2010(6):38-41.
[67]王志刚,宗贝贝.电子书阅读器发展前景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4(8):40-43.
[68]王洁,李晓萌.电子阅读器的SWOT分析及商业模式[J].中国出版,2010(17):52-54.
[69]叶兰.国内外电子书阅读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21):131-137.
[70]李法宝.论电子书阅读器产业链的模块化整合[J].编辑之友,2010(12):62-64.
[71]安小兰,李腾龙.我国阅读器电子书市场发展现状评述[J].文化产业研究,2010(4):163-168.
[72]方亭.亚马逊Kindle及其在中国的市场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3(6):49-51.
[73]朱小阳,朱冰清.电子书阅读客户端的发展及其出版传播特点[J].编辑学刊,2014(6):27-31.
[74]胡诗瑶.国产电子书内容平台建设调查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1(1):50-54.
[75]吴雷,毕昱.破冰数字出版——数字内容投送平台的建设研究[J].编辑之友,2013(1):79-82.
[76]王砾凡.浅析付费阅读潮流下的电子书平台[J].中国报业,2013(2):122.
[77]郝群,陈超群,徐琳.2000—2001国内外图书电子服务研究及实践[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1(3):17-22.
[78]颜芳.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情报工作,2010(19):94-97.
[79]肖红琳.电子书阅读器影响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之变革[J].情报资料工作,2012(2):85-87.
[80]王念祖,隋鑫.价值链视角下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问题与挑战[J].图书馆建设,2013(8):40-43.
[81]陈文革.数字阅读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2(4):83-84.
[82]刘炜,谢蓉.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宣言:原则与最佳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4(2):10-13.
[83]胡振华.电子书产业发展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3):36-39.
[84]梁宵萌,王雪莲.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9):24-27.
[85]郑文晖.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建议——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40-44.
[86]毕艳芳,李泰峰,曹学艳.高校图书馆增强型电子书馆藏建设模式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4(6):75-78.
[87]王素芳,白雪,崔灿.高校学生对电子书的认知、使用和态度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5):61-72.(www.daowen.com)
[88]钟声.电子书阅读器在美国图书馆中的典型应用及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2(4):98-100.
[89]马昱.国外电子书馆际互借经验与启示[J].图书馆研究,2014(6):72-75.
[90]李金波.国外图书馆权利案例研究——电子书借阅限制事件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6):52-56.
[91]杨岭雪.寻求双赢:美英公共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机制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209):110-117.
[92]蹇瑞卿,胡海燕.电子书馆际互借及其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2(1):98-101.
[93]陈铭.电子书阅读器演进下的图书馆电子书利用率的提高[J].新世纪图书馆,2013(1):68-72.
[94]陈铭.基于“全评价”体系的图书馆电子书评价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1):22-26.
[95]余育仁,刘悦如,陈欣.电子书资源查重系统[J].图书馆杂志,2013(4):39-44.
[96]顾立平.提升电子书使用效率的图书馆服务——让读者不用等待的服务[J].图书馆杂志,2010(4):25-29.
[97]王慧堃.图书馆电子书阅读虚拟社区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2):40-43.
[98]蹇瑞卿,胡海燕,崔恒燕.图书馆引进电子书阅读器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1(8):29-32.
[99]袁琳.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2.
[100]万冬朝.电子书版权保护机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101]宋雪雪.电子教材在高校中的推广研究——基于X高校的调查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3.
[102]蓝飞燕.电子书产业链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1.
[103]应佳纯.电子书的未来[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1.
[104]郭自宽.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1.
[105]杜建华.电子书信息组织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4.
[106]王黎黎.电子书阅读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大学,2011.
[107]李玥.电子阅读器对数字阅读的影响及未来趋势发展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8]梁宵萌.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109]尚振巍.个性化可定制电子书格式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110]谢冰.汉王科技电子书现状与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111]谢国栋.基于μC/OS-II嵌入式电子书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书科技大学,2012.
[112]刘健.基于用户行为挖掘的搜索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113]黄现云.基于Android平台电子阅读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114]黑红武.基于Bass模型的中国电子书(EPD)市场扩散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115]初洪洋.媒介生态视野下的电子书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116]丁建飞.基于语义的电子书交互阅读[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117]孔梅.书·非书——电子书的阅读界面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
[118]彭琳.数字版权环境下的电子书盈利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0.
[119]张兴超.数字教室环境中电子书数字版权保护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20]孙强.网络空间中非法传播电子书的刑法学思考[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
[121]朱婧.我国电子书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0.
[122]韩存齐.无标识增强现实电子书系统研究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23]许山杉.增强现实电子书的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24]姚娟.中美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比较研究——以电子书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2011.
[125]李冰茹.中外电子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26]张杰.Android平台EPUB电子书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大学,2013.
[127]周晓明.EPUB格式电子教材用户体验模型设计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128]练小川.电子书:传统出版业的喜或忧?[J].出版参考,2011(33):37.
[129]练小川.电子书版税的争议[J].出版参考,2013(19):53-55.
[130]练小川.美国电子书的定价[J].出版参考,2012(9):39-44.
[131]练小川.企鹅重金“协助”自助出版[J].出版参考,2011(34):47.
[132]练小川.阅读器,巴诺书店的救星[J].出版参考,2011(16):47.
[133]傅西平,尚颜.电子书全球扩张新动向[J].出版参考,2010(19):42.
[134]王洁.中外电子书商业模式对比分析[J].新闻传播,2013(1):49.
[135]沈明.中外数字图书发展现状及定价机制比照[J].出版广角,2013(13):82-83.
[136]邵萍.当当与亚马逊(美国)电子书运营比较[J].出版科学,2013(3):98-102.
[137]安小兰.谷歌开放性电子书商业模式及其创新性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2):141-145.
[138]安小兰.美国电子阅读器降价潮及其意义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10):65-69.
[139]裴永刚.美国:电子书现状和出版业走势[J].编辑学刊,2011(6):57-60.
[140]郝景东.美国电子书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编辑之友,2014(11):109-112.
[141]刘灿姣,姚娟.中美电子书商业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出版,2011(11):48-51.
[142]郭晶,张志强.培生集团电子书业务发展现状及战略探析[J].中国出版,2014(15):63-67.
[143]张志强,李镜镜.日本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及启示[J].编辑之友,2013(12):109-112.
[144]傅西平,尚颜.日本电子书市场的现在与未来[J].出版参考,2012(12):42.
[145]徐永平.俄罗斯:电子书阅读器市场渐入佳境[J].出版参考,2011(3):47-50.
[146]欧阳向英.俄罗斯电子出版现状[J].对外传播,2011(1):60-61.
[147]黄荣华.电子书掀起的教育革命[J].科技与出版,2014(7):6-8.
[148]杨聪仁,林巧雯.儿童电子书服务平台使用因素探讨[J].出版科学,2014(2):12-16.
[149]谭晓婷.出版社应成为电子书产业的主导者[J].中国出版,2010(11):56-59.
[150]刘鲲翔,邱恋,毕海滨.传统出版社构建电子书生产线策略探析[J].现代出版,2012(9):47-49.
[151]周清华.数字化转型是传统出版业的必由之路——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化的思考和探索[J].出版科学,2014(2):9-11.
[152]李镜镜,张志强.国内电子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出版科学,2013(4):85-90.
[153]王伟,张志强,李镜镜.国外电子书研究硕博士学位论文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8):77-80.
[154]余波,李伶思,赵兴.国内数字阅读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4):56-61.
[155]陈然,刘琼.增强型儿童电子书市场扩散的影响因素与策略探析——基于儿童家长的实证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3(10):19-22.
[156]吴瑶,何志武.增强型儿童电子书:新媒体语境下儿童的“阅读”革命[J].出版发行研究,2014(12):54-57.
[157]徐丽芳,陆璐.增强型电子书的发展趋势[J].出版参考,2014(3):23-24.
[158]陈敏.专业类电子书的特点及其消费者行为分析——基于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4(5):64-67.
[159]郭晶,张志强.我国出版社APP类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历程及其评价[J].科技与出版,2014(2):66-69.
[160]安小兰.从封闭走向开放:电子书商业模式的演进[J].现代出版,2011(4):35-38.
[161]杜建华,王京山.电子书的超媒体信息组织模式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4(3):10-12,32.
[162]贺子岳,张天竹.电子书发行模式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10):76-79.
[163]李鹏,刘益.电子书营销模式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10):86-89.
[164]刘一鸣,黄细英,罗雪英.我国电子书盈利模式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8):18-22.
[165]孙洋,张敏.基于眼动追踪的电子书移动阅读界面的可用性评测[J].中国出版,2014(5):48-52.
[166]安小兰.电子书概念辨析及其意义[J].中国出版,2012(12):52-55.
[167]刘银娣.电子书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初探[J].出版发行研究,2014(8):48-51.
[168]黄昱凯,万荣水,范维翔.影响读者选择电子书行为因素初探[J].出版科学,2011(3):12-17.
[169]王军,张志强.我国电子书出版与购阅现状分析——以“多看阅读”2013年月度销售榜为例[J].出版科学,2014(8):42-45.
【作者简介】
郭晶,男,1986年2月生。南京大学博士,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从事编辑出版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领域为电子书出版与出版转型、出版理论与历史。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项。《谷腾堡在上海:中国印刷资本业的发展1876—1937》(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与《数字时代的图书》(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校译。
张志强,男,1966年3月生,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出版理论与历史、社会转型与出版发展、数字出版与文化产业发展。至今已主持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项)、15项省部级基金项目。已出版《面壁斋研书录》《现代出版学》《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图书宣传》《图书出版面面观》《文献学引论》《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数字时代的图书》《谷腾堡在上海》《文化商人:21世纪的出版业》等著作(含合著、译著)20余部。在CSSCI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得“中国图书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等省部级奖励10余次。曾获国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领军人才、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注释】
[1]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外电子书产业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2ATQ00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资助项目(11JBGP052)、江苏省教育厅“中国出版转型与发展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