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子书定义及研究进展-《出版学研究进展》

电子书定义及研究进展-《出版学研究进展》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电子书的定义,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学界和业界存在着多种声音。对于研究者来说,电子书的概念和电子书产业内涵的厘定有助于在概念上形成“共识”,从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规律、找出问题,夯实电子书出版的研究基础。国外关于电子书概念的讨论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进行且逐渐深入,出现了一些较具代表性的定义。国内对于电子书的概念分歧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第一种是硬件论,指电子书就是一种传播信息的载体或终端。

电子书定义及研究进展-《出版学研究进展》

关于电子书的定义,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学界和业界存在着多种声音。比如到底什么是电子书?其究竟是脱离物质载体而存在的文本或是具有物理属性的阅读终端,还是兼而有之?阅读软件包含在电子书定义中吗?对于研究者来说,电子书的概念和电子书产业内涵的厘定有助于在概念上形成“共识”,从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规律、找出问题,夯实电子书出版的研究基础。

电子书的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 book”,简称为e-book或者ebook,亦有称呼为digital book。国外关于电子书概念的讨论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进行且逐渐深入,出现了一些较具代表性的定义。这些定义倾向于从内容、格式、终端、传播以及媒介属性几个层面来展开。国内对于电子书的概念分歧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

首先,从传统出版业的角度来审视电子书的本质,有的认为电子书是纸质书的延续,只是使用电子媒体呈现书的内容。如夏立新指出:“电子图书,也称数字图书,是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不断融合的今天,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表现形式。”[2]也有学者认为,将书籍内容予以电子化,并以图文、影像、声音等形式以互动方式呈现,才是电子书的精髓。如李勇的定义为:“以数字形式存放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及影音),通过互联网、软盘、光盘或其他网络出版及发行的‘书本’。”[3]

其次,以产业的视角来看,电子书又有三个维度的定义争论。

第一种是硬件论,指电子书就是一种传播信息的载体或终端。持这种观点的多为业界人士及政府管理者。史领空[4]认为,电子书是一种硬件阅读工具。原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电子书产业发展的意见》(2010)将电子书认定为“植入或下载数字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内容的集存储介质和显示终端于一体的手持阅读器”。[5]

第二种是文本论,指电子书就是电子版本的书籍,是一种数字文本。如张其中认为:“这里所说的电子图书,是指以数字编码形式存贮于可用计算机读写的磁性介质上的文献信息记录载体,又称机读型文献或电子数据库。”[6]王启云认为:“电子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全新出版方式,将传统的书籍出版发行方式以数字化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电子书通常是指内容,而不是硬件(电子阅读器)。”[7](www.daowen.com)

第三种是双重内涵或者多重内涵说,即电子书既可以指内容也可以指载体;或者内容、载体、阅读软件、格式都算是电子书的内涵及概念构成。如周劲认为:“电子书是指将信息以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并借助于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阅读的电子图书。它由三要素构成:①内容,它主要以特殊的格式制作而成,可在有线或无线网上传播;②阅读器,它包括桌面上的个人计算机、个人手持数字设备(PDA)、专门的电子设备;③阅读软件,如Apabi Reader等。”[8]

从以上的讨论不难看出,关于电子书的内涵及其外延的探讨从未停止;国内外关于电子书的定义呈现多样化的状况,且有更加多样化的态势;学界的概念界定较为谨慎,对电子书的界定涵盖面较窄;业界出于产业发展需要,喜欢把电子书的内涵及外延向外扩展。

本文认为,将电子书的内容、电子书阅读器、阅读软件混为一谈,对于研究和发展产业都会造成南辕北辙的不利影响。学术研究一定要指向明晰,严格确定研究对象,但也不能因为概念的界定而遮蔽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及关联度。尤其在对融合度极高的电子书产业进行研究时,不妨以整个电子书产业链的视角来审视电子书的内涵及外延。将电子书的内容、阅读软件、阅读设备同时放入研究的视野。只有数字化的内容与阅读软件、阅读设备三者结合使用,读者才能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书,而且从产业角度看电子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电子书的内容、平台、格式、阅读软件、阅读设备等各个要素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电子书应该是内容和载体的集合体,既可以指装载数字内容的电子阅读设备,也可以指通过数字技术存储于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并需通过专门的阅读设备或者阅读软件来阅读的电子文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