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随着大型学术出版商不断地并购,学术期刊的出版被几家大的出版商垄断。有研究通过数据分析30年来WOS上索引的4500万篇论文,发现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几个大型学术出版商在论文出版市场的份额一直在增加,而且在数字时代表现更甚。[64]垄断带来竞争机会的锐减,使得学术期刊价格大幅提高,而学术期刊的消费者图书馆则面临经费增长缓慢甚至削减的境况。这种矛盾导致学术交流出现危机。
基于这种背景,不少研究对目前数字学术出版的商业模式提出质疑。Larivière等学者将学术出版看做一个高固定成本和低变动成本的信息产品。对于数字期刊出版而言,固定成本包括论文的撰写、选择和评价,以及编辑、设计、市场推广和员工薪水等,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论文撰写和评议,却是学术界免费提供的。[65][66]“学者免费提供自己的工作成果,然后需要高价格去购买这些成果”,Biesta认为这缺乏公平。[67]从需求方角度而言,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分离使得价格波动不会影响需求。学术界因此发起了一场名为“知识的代价”的运动,号召学术界不在Elsevier期刊上发表文章,不审阅其他研究人员投给这些刊物的稿件,也不参加该公司的任何编辑工作。Withey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断言此商业模式已经不可持续。[68]
针对当前数字学术出版的问题,不少研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有研究从打破垄断的角度,建议将期刊的功能分散。学术期刊应该成为学术出版创新路径的协调人,而不是所有功能集于一身的垄断者。[69]Priem总结数字学术期刊具有存储、出版、标识(identity)、加工、搜索、营销和评估的功能,他提出如何利用现有的网络服务将这些功能进行重构(refactoring)。该研究认为这种变革的好处在于“有可行性、能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可以给创新者带来更多机会”。[70]
也有研究提出更为微观的解决方法。Withey、Beverungen等提出使用网络版免费、印刷版收费的模式,OA方法、公平交易(对学者的论文和评议工作进行经济补偿),能促进大学出版社发展的学术出版,以及由学术组织自我管理学术期刊等4种方式,来改善当前的学术期刊出版商业环境。[71][72]也有研究建议更为灵活的付费方式,如进行“小额购买”(little deal)的付费模式,即按照观看次数付费;或者分级定价模式(tiered pricing),即根据机构规模、上一年的使用情况来付费。[73](www.daowen.com)
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也给学术出版商提供了新思路,如免费增值(freemium)的商业模式:用户自由地生产内容、公司平等地来传播这些内容,但是对一些围绕该内容的服务进行收费。这个系统所提供的价值是与内容交互的方式,而不是内容本身。[74]
对于新的商业模式应该有的特征,有研究总结为:必须将之视为学术交流的一个部分、积极面对多种格式、与其他商业模式有良好的合作、合理的价格、有可持续的资本回报、对改变具有灵活性、对其效果可测量。[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