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技期刊编辑研究进展

科技期刊编辑研究进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是部门编辑学中另一个学者关注较多的领域,近五年来其研究主要体现在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和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方面。总体来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方面的研究涉及了工作实践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比较全面和深入。尤其是关于编辑角色转型研究、选题与组稿研究、编辑出版学教学改革研究等,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又有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相信对推动编辑学研究发展定能有所助益。

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是部门编辑学中另一个学者关注较多的领域,近五年来其研究主要体现在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和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方面。

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和成果交流的平台,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科技期刊质量高低,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是期刊健康发展的保障。麦帼慧在《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素质培养》中指出,只有培养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复合型编辑的必备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和编辑业务素质[131]。陈庆芝认为,应注重科技期刊编辑对信息的感受能力、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培养[132]。青年编辑是编辑队伍的希望和生力军,对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申轶男等从工作业务、思想心理、职业规划及编辑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关于青年编辑培养的建议[133]。马兰兰则认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培养,并从摆正价值观、培养职业敏感性、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三方面阐述了青年编辑应如何进行自我培养[134]。傅如海在《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养模式浅探》中探讨了青年编辑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体制、学习能力、责任意识、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培养模式[135]

科技期刊编辑研究的另一重点集中在编辑工作方面,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进行了探讨。邱源等认为科技期刊编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联系读者、作者、媒体、同行,并强化市场意识,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136]。倪永杰等在《军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中结合军事科技期刊的特点,分析了在稿件政治审查和保密把关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就如何培育作者、丰富稿源、扩大刊物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建议[137]。编辑与作者、读者、审稿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的重要手段,刘晓涵认为学习并灵活运用各种心理效应有助于促进编辑沟通工作的顺利开展,探讨了角色效应、双赢效应、名片效应、熟悉效应、反馈效应等心理效应在科技期刊编辑沟通中的运用[138]。武建虎等结合工作实践,对科技期刊论文中错误数据的类型进行了归纳,并对编辑如何提高对数据的敏感性提出了建议[139]。吴克力等在《科技期刊编辑如何融入数字出版时代》中指出在数字出版时代,要坚持内容为王,争取优质稿件,优化选题和栏目设置,注重“查新”,进一步强化论文的质量控制,只有如此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融入数字出版时代[140]。针对期刊改革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鄢子平探讨了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41]。总体来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方面的研究涉及了工作实践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比较全面和深入。

综观近五年来我国编辑学研究,成果丰富,成绩突出,既有像《中国编辑思想史》这样具有学科建设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出版,亦有许多新人新作不断涌现。尤其是关于编辑角色转型研究、选题与组稿研究、编辑出版学教学改革研究等,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又有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相信对推动编辑学研究发展定能有所助益。但也应当看到,编辑学内各个领域间的研究并不均衡,行业内编辑经验交流较多,编辑理论研究稍显不足,另有个别领域出现了重复研究以及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等相关问题。在今后的编辑学研究中,研究者们可以借鉴传播学、文化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综合运用多种社会研究方法,以提升编辑学研究层次,更好地指导编辑实践。

参考文献

[1]本刊记者.编辑学研究:路在何方[J].编辑之友,2011(9):15.

[2]本刊记者.创新编辑概念,是理论回应还是叠床架屋[J].编辑之友,2013(12):8.

[3]桂晓风.编辑要树立“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理念[J].中国出版,2010(13):48-49.

[4]吴平.2013编辑出版学的十大观点[J].编辑之友,2014(1):15.

[5]谭丰华,易冰源.“大编辑”理念初探[J].出版科学,2010(1):14-17.

[6]邵益文,周蔚华.普通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

[7]蔡克难.再论编辑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J].编辑之友,2014(4):49-52.

[8]龚维忠.现代期刊编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3.

[9]禤胜修.编辑基本规律研究的几个问题[J].出版科学,2014(1):31-34.

[10]周晓燕,杨焕章.普通编辑学导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50-159.

[11]白建新.论对知识文本的观照与整理[J].中国编辑,2013(5):30-35.

[12]本刊记者.编辑学研究:路在何方[J].编辑之友,2011(9):12.

[13]黑晓佛.从编辑的主体间性透视编辑活动的本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06-109.

[14]周燕.社会文化中的编辑话语[J].出版科学,2010(6):28-30.

[15]本刊记者.编辑学研究:路在何方[J].编辑之友,2011(9):10.

[16]本刊记者.主动、重构、共享:编辑和编辑学的价值和未来[J].编辑之友,2014(12):11.

[17]邵益文,周蔚华.普通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

[18]陈敏.也谈编辑学学科边界的划分[J].中国编辑,2012(4):16-20.

[19]本刊记者.编辑学研究:路在何方(续)[J].编辑之友,2011(10):9.

[20]本刊记者.编辑学的未来要“泛化”还是“窄化”[J].编辑之友,2014(4):11.

[21]本刊记者.编辑学的未来要“泛化”还是“窄化”[J].编辑之友,2014(4):12.

[22]王振铎.编辑学研究60年的6大发现——编辑学的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J].中国出版,2010(13):16-20.

[23]本刊记者.编辑学研究:路在何方[J].编辑之友,2011(9):14-15.

[24]郑确辉.编辑学理论研究解决编辑工作实际问题之能力探讨[J].编辑之友,2013(1):93-96.

[25]黄崇亚.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角色转型探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4(8):27-30.

[26]李雪,邱文静.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演化与重塑[J].编辑学报,2014(2):89-91.

[27]杨舒丹.网络媒体编辑把关角色嬗变[J].新闻知识,2011(4):66-67.

[28]吴慧娟.浅谈数字出版环境下的编辑角色转换[J].出版广角,2011(10):30-31.

[29]刘思文.论全媒体语境下编辑主体观念转型与功能创新[J].出版发行研究,2011(7):37-39.

[30]张炯.基于数据新闻学的编辑理念与编辑能力的创新研究[J].中国编辑,2015(1):32-35.

[31]李军领.编辑力“五力模型”试探[J].编辑之友,2011(4):71-73.

[32]于洪飞.科技期刊学的编辑能力理论[J].编辑学报,2011(6):194-197.

[33]和.全媒体时代的出版“编辑力”探析[J].中国编辑,2012(3):24-29.

[34]刘久平.浅议编辑力建设[J].科技与出版,2013(3):107-109.

[35]孙志华.运用逻辑思维 提升编辑能力[J].出版发行研究,2014(4):37-39.

[36]潘琼.高校学报编辑团队建设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6-100.

[37]翁贞林.在编研结合中打造高校学术期刊创新型编辑团队[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6):1096-1098.

[38]钟传欣.高校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组织认同状况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编辑学报,2013(5):452-454.

[39]顾正彤.小议领导力在编辑团队管理中的发挥[J].出版广角,2014(18):20-22.

[40]刘红岗,付继娟.浅析中小型出版社编辑团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J].科技与出版,2012(9):104-106.

[41]谭晓萍.大学出版社竞合型编辑团队建设[J].科技与出版,2011(7):17-19.

[42]舒亚俐.试论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J].中国出版,2011(11):58-59.

[43]吴芸茜,钟明奇.选题策划要重视四个研究[J].现代出版,2014(2):52-54.

[44]胡育峰.大数据在选题策划中的应用[J].出版参考,2014(30):17-18.

[45]董中锋.新形势下的选题策划[J].编辑学刊,2011(4):70-72.

[46]舒刚.数字出版时代的选题策划创新[J].出版科学,2013(1):34-35.

[47]邓春.基于权变理论的科技图书编辑组稿工作[J].科技与出版,2012(10):51-53.

[48]陈静.地方高校理科学报稿件匮乏的成因与对策[J].编辑学报,2013(2):156-158.

[49]赵薇,李凤学,李锋,罗偲语.基于共生效应的学术期刊作者队伍建设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4(1):71-73.

[50]郑洁.潜在核心作者对期刊队伍建设的启示——以四本力学期刊为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7-17.

[51]尹玉吉.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201-216.

[52]苗凌,刘杨,赵大良.学术期刊传统审稿机制与网络化审稿机制的比较分析[J].编辑学报,2011(2):169-171.

[53]何玉娟,廖叶华.学术期刊如何实现快速、准确送审[J].出版发行研究,2013(2):91-93.

[54]陈树.新时期编辑审稿流程及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0):203-204.

[55]陈桃珍,王树槐.引进版科普图书选题和编校质量问题探析[J].编辑之友,2011(6):30-32.

[56]檀彩莲.编校工作中应该避免的若干问题[J].编辑之友,2012(4):99-100.

[57]张惠芳.图书编校差错形成的五大原因[J].出版发行研究,2012(3):36-38.

[58]谢金海.综合性科技期刊应正确认识并实施编校合一[J].编辑学报,2012(6):576-577.

[59]刘诗发.图书编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2(8):50-51.

[60]仲丛惠,赵国珍.浅谈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中的“虚实相生”[J].编辑之友,2013(11):88-89.

[61]陶海峰,孙屹.装帧设计:从纸媒书到电子书——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子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文艺争鸣,2014(3):246-248.

[62]肖蕾.交互时代下的书籍装帧设计[J].编辑之友,2013(7):90-92.

[63]陆弦.数字出版背景下装帧设计的发展[J].编辑学刊,2012(5):75-78.

[64]李建伟.媒介融合趋势下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改革探讨[J].现代出版,2011(3):72-75.

[65]张琳.试论媒介融合视角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2(2):183.

[66]于准.融媒视域下编辑出版学教育的问题探究[J].新闻世界,2015(2):180-181.

[67]姬建敏.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学关注的新问题——全国编辑出版学研究分会暨数字化时代出版学高层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2011(5):152-156.

[68]王东霞.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与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3(3):118-121.

[69]张照富.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学的变革之道[J].中国报业,2014(8):42-43.

[70]尹艳华.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编辑出版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54-156.

[71]宋国华.应用型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实训中心建设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4):70-71.(www.daowen.com)

[72]陈蔚峻.编辑学教学探微[J].镇江高专学报,2012(1):95-97.

[73]刘敏.高职层次编辑校对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出版与印刷,2013(1):39-46.

[74]唐凯芹,郑旭.特色与实践:独立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6):21-23.

[75]于鸿欣.产学研立体化,激活编辑出版教育模式[J].出版广角,2013(16):60-61.

[76]徐会永.编辑学发展困境与专业编辑学教育模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6):91-96.

[77]牛正攀.编辑出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破解之策[J].新闻世界,2013(5):328-330.

[78]肖芒.现代编辑的教育理念与方略——创新型编辑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2):111-114.

[79]杨旸.出版理念革新与编辑出版专业实践立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3):105-107.

[80]陈莹.数字出版背景下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76-78.

[81]张锦华.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出版,2012(1):77-80.

[82]陈洁,陈佳.产学研一体化视角下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中国出版,2014(1):35-37.

[83]张聪,郭亚文.全媒体时代报纸编辑教学改革探议——以北京印刷学院“报纸编辑”课程改革为例[J].中国编辑,2014(2):86-90.

[84]谢武纪.项目化导向课程:化解结构性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以编辑出版专业课程改革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6):118-122.

[85]吴平.论古籍编撰活动中的编辑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2012(2):143-151.

[86]段乐川.魏晋南北朝别集编辑思想略论[J].中国出版,2014(2):68-70.

[87]刘廷乾.明人别集编辑观——以明代江苏文人存世别集为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74-79.

[88]马彦.《吕氏春秋》编辑思想新探[J].中国出版,2014(5):65-68.

[89]严正道.论殷璠《河岳英灵集》对唐诗选本的编辑学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6-109.

[90]赵战委.《唐才子传》的编辑体例及编辑思想分析[J].中国报业,2012(4):213-214.

[91]丁志军,徐希平.《千家诗》的版本流传与编辑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79-182.

[92]黄洁.浅谈《开明国语课本》编辑的思想倾向[J].工作研究,2014(4):189.

[93]赵卜慧.开创主题出版新路径——《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丛书》出版编辑思路新探[J].中国出版,2012(5):59-60.

[94]李乐.论宋人陈起的编辑出版经验[J].中国出版,2011(2):75-76.

[95]姚文永.元好问《中州集》编辑思想刍议[J].山西档案,2014(5):110-112.

[96]关燕云.略论戴震的学术式编辑路线及其借鉴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186-187.

[97]夏凤珍,吴忠良.试析柳诒徵的期刊编辑思想[J].中国出版,2012(9):75-77.

[98]黄敏.孙绳武外国文学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J].出版发行研究,2012(12):104-106.

[99]白晨,梁文捷.晚清时期中国编辑家的图书编辑思想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4-87.

[100]刘训华.近代留日学生的革命性——对《浙江潮》编辑群的历史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14(3):125-129.

[101]王珂.五四时期至全面抗战前的编辑出版大家之比较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4(1):59-62.

[102]吴静.《学灯》编辑群在五四新诗传播中的贡献与意义[J].出版发行研究,2012(3):75-77.

[103]吴平.中国编辑思想史的演进和特征[J].图书情报知识,2012(2):67-107.

[104]吴平.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内容浅论[J].出版科学,2012(6):22-24.

[105]李德全.精研细究铸经典——评《中国编辑思想史》[J].出版科学,2015(2):109-110.

[106]段乐川.以史为鉴,重构思想——评《中国编辑思想史》[J].中国编辑,2015(3):104-105.

[107]段乐川.以史为鉴,重构思想——评《中国编辑思想史》[J].中国编辑,2015(3):104-105.

[108]姬建敏.“当代编辑学家研究”专题[J].河南大学学报,2015(1):136.

[109]王振铎.中国特色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的建构——读刘杲同志的四部文集[J]出版科学,2012(1):5-11.

[110]李频.出版理论中几个命题关系的探讨——以刘杲命题为讨论中心[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2(3):39-45.

[111]靳青万.编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论刘杲先生的编辑学学科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2012(4):152-156.

[112]段乐川.论刘杲的编辑学学术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5(1):137-145.

[113]姬建敏.邵益文的编辑学研究及其贡献[J].河南大学学报,2015(1):146-156.

[114]段乐川.论王振铎的编辑学研究及其理论建树[J].河南大学学报,2015(1):142-148.

[115]段乐川.论宋应离的编辑出版史学研究及其成就[J].河南大学学报,2014(3):150-156.

[116]段乐川.试论杨焕章的编辑学研究及其贡献[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6):149-153.

[117]杨帆.论高校学报大发展时期的编辑职业素养[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2(2):104-105.

[118]魏净.论普通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素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4):71-73.

[119]朱允,赵建萍,杨晓芳.数字出版时代学报编辑素质的变与不变[J].出版发行研究,2013(4):90-91.

[120]黄燕.论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4):107-110.

[121]周丽娟,章诚,林本兰.内外兼修——数字化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3):125-129.

[122]田峰.论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职业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6):77-80.

[123]王庆跃,徐娟.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创新路径探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5-112.

[124]史海英,韩纪富.军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以《军事交通学院学报》为例[J].天津科技,2014(2):77-80.

[125]卢妙清.学报编辑队伍优化的实证考察——以G省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7-103.

[126]王龙杰.校本培训:学报编辑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新模式[J].河池学院学报,2015(1):124-128.

[127]王颖.试析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202-204.

[128]李娟.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应对策略[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90-92.

[129]张宜军.浅谈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J].出版广角,2014(11):131-133.

[130]仇慧.摭谈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现象[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65-68.

[131]麦帼慧.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素质培养[J].韶关学院学报,2013(10):96-98.

[132]陈庆芝.论科技期刊编辑信息意识的培养[J].西藏科技,2011(1):10-11.

[133]申轶男,曹兵,佟建国.论新时期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J].编辑学报,2014(2):79-82.

[134]马兰兰.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自我培养[J].天津科技,2015(1):74-75.

[135]傅如海.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养模式浅探[J].传播与版权,2015(2):58-59.

[136]邱源,亓玉锋,邱春晖.发挥编辑主观能动性,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因子[J].科技与出版,2012(1):83-85.

[137]倪永杰,孔钺,李小丽.军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J].编辑学报,2012(6):240-241.

[138]刘晓涵.科技期刊编辑沟通过程中心理效应的运用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3):481-483.

[139]武建虎,李小萍,郭青.科技期刊编辑应培养对错误数据的敏感性[J].编辑学报,2012(6):302-304.

[140]吴克力,王丽芳,郭学兰,肖唐华.科技期刊编辑如何融入数字出版时代[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01-103.

[141]鄢子平.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J].科技创业,2013(3):161-162.

【作者简介】

吴平,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图书学”“编辑学原理”“编辑理论专题研究”等课程,目前主要从事编辑学基础理论、中国编辑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已独立出版著作4部,主编著作5部;在国内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青年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湖北省重点教改课题及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等。

李昕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

李静,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商丘师范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