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众筹出版各个平台上若干成功的案例,各界人士对此评价不一。有人对众筹出版高度评价,将其视为出版业转型的福音。张立红[76]和郭泽德[77]认为众筹出版模式很可能会成为传统出版突围的另外一种路径,“众筹”就是为纸媒东山再起量身定做的挽救模式。陈锐提到众筹模式与出版业的有机结合,推动了传统出版营销模式的转型,变革了出版的销售形式。这种立足消费者需求的全新出版模式,不仅是一种集资形式,也是一种汇集群体智慧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版风险,提高了市场销售率,为出版业注入了新的活力[78]。徐琦和杨丽萍在对众筹出版项目的核心运营指标等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及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得出项目操盘者背景多元化,经管类图书已成众筹出版大热门,数百“粉丝”成就众筹出版项目,个别“吸金”案例难以规模复制等结论[79]。可见,要真正理解中国出版众筹现状,还需要读懂众筹平台自身的发展,同时要警惕互联网思维风潮背后的实操局限性。未来众筹出版营销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国内众筹行业的整体成长,另一方面有待传统出版业与之深度融合。
此外,将众筹出版视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的观点占据多数。沈利娜认为,图书出版业有其自身的特质,众筹也不是对所有图书都适用,故目前国内图书出版业仅把图书众筹作为一种试探市场反应、扩大影响的营销手段。作为出版业营销的一种全新模式,其是移动互联与传统出版进一步融合的产物[80]。任翔[81]和马瑞洁[82]认为,众筹出版不过是一种新的图书营销手段、发行渠道和套利模式。虽说众筹与出版在价值取向上存在诸多矛盾,但“众筹”这个互联网商业的最新梦想,依然可以照进出版业的现实——只是切入点不在选题、编辑,而在营销。即在出版社已经确认选题,与作者敲定出版意向之后,再借由众筹平台发起众筹。此时的众筹类似预售,既可以帮助出版社了解市场潜力,预估首印册数,同时又可以为图书上市宣传造势。
很多研究者认为众筹出版项目的成功难以证明这种模式的成功,徐艳、胡正荣对此说明了两点理由:首先,项目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新型互联网模式的试验,发起人(如磨铁、中信等)其实不缺项目所需资金,参与者主要是圈子内的人,而粉丝或其他支持者更多地像是对新创意、新事物的一种“捐赠”;其次,参与众筹出版项目的多是已经由出版社初步定稿或即将出版上市的图书,多是借用众筹模式这种带有“创新性互联网模式”的标签进行预售和营销宣传,与“筹资出版”和“互动交流”的内涵仍有一定差距[83]。邓晨菲探讨了众筹作为一种变相的网络广告所具有的独特性。项目主通过“变相广告”的形式对自己的项目内容进行宣传和扩散,从而获得实际收益。这样的“广告”相比于一般网络平台上投放的广告,形式上加入了更为明显的“标签意义”和“理想意义”[84]。正如现在大部分众筹网站在主页所标榜的口号一样,“追梦网——年轻人新生活众筹平台”,“点名时间——支持创新的力量”,“5sing——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等,大多是以“创新”“年轻”“新生活”“追梦”等较具吸引力的字眼为标签。这样一来,原本简单直接的广告形式变成了与理想和热血并驾齐驱的创意平台,再加之项目内容本身对网民的吸引力,众筹的支持形式又较为新颖和有趣,便引得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关注,使得目标受众对于众筹式广告的接受心理由原本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寻找和接受。(www.daowen.com)
由此可见,作为刚刚起步的众筹出版,各界专家对其能否为出版业带来变革看法不一。虽然目前国内众筹还面临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缺失、格局定位、盈利模式等现实问题,但众筹平台本身作为一个产品形象展示和宣传的阵地,其所起到的营销效果显而易见,不失为一个全新的营销平台及一种创新的营销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