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本文最开始提到的《囧妈》事件上,本文认为,线上播出在现阶段不可能为制片公司持续提供与院线票房规模相当的回报;对于平台来说,“零窗口期”免费模式的事件营销和战略布局意义要远大于直接的财务回报,其投入产出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衰减。因此,这一模式并不具备长期持续的可能,也不会对中国的电影产业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本文认为,我国并不需要像法国一样通过对窗口期做出明文约定来保护本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对外,我国已经有对进口片放映的相关限制规定,且2019年国产电影票房占到了总票房的64%,[14]美国电影占比不足1/4,Netflix等跨国流媒体平台也尚未能在中国开展业务;对内,政府的深度把控和积极引导有效限制了任意一方市场势力的无限扩大。因此,在这个技术和商业模式快速迭代、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通过政策法规来对窗口期进行约束不免显得有些“多余”,也不符合我国电影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www.daowen.com)
有观点提出,关于窗口期的博弈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NATO曾与安永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在每年观看9部或更多部电影的观众当中(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有33%的人每周在流媒体平台上花费的时间也在15小时以上。[15]换句话说,电影爱好者是“无处不在”的,流媒体平台可能并不是院线的竞争者,而是促进者。此外,乐视影业的CEO张昭曾在2011年提出,对于以技术驱动为主的影片,延长窗口期是有必要的,而以内容驱动为主的影片,可以适当缩短窗口期。这一观点也与学界最佳窗口期时长取决于观众期望及影片易腐性等观点不谋而合。可以看出,关于“最佳窗口期”的讨论还存在着诸多可能性,既然市场并未失灵,那么不如让窗口期模式回归本位——作为一种市场竞争策略,然后静待电影产业自然实现自我革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