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美国家电影市场的实践来看,影院窗口期的缩短已是大势所趋,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随着电影消费节奏的加快,更短的窗口期可以为影片发行商节省大量营销成本。研究指出,尽管平均窗口期为3个月,但95%的票房都是在电影上映后的头两个月内获得的,这意味着更短的窗口期既可以确保电影的宣传热度被其他渠道共享,又不会对总体票房收益产生太大影响(Granados & Mooney,2018)。其次,更短的窗口期可以让消费者在某个时刻拥有更多的观影选择。Netflix的首席内容官Ted Sarandos认为,发行窗口期“在某种程度上切断了人们与电影的联系”,那些不住在电影院附近的观众需要隔上数月才能观看某部电影,这种行为“非常不友好”。[8]
然而,也有人认为影院窗口期不应被过度压缩。其中最为突出的论点是电影院观影具有特殊的文化、经济和审美价值,院线平台伴生出的行业文化,例如大规模宣传、杂志封面、电视访谈及明星崇拜等是电影业百年长青的根基,也是全球电影市场繁荣的前提。国际电影联盟(UNIC)在报告中指出,电影院线是电影产业的“关键支柱”,因为它为所有后续的发行方式设定了基准。此外,电影在电影院上映要比其他发行方式产生的收入更高,这既带动了经济增长,也创造了就业机会,并通过向国家电影基金缴纳税款,为支持文化艺术创作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9]。
站在电影院一方的,还有众多为营造大荧幕观影体验而不遗余力的电影人。2011年,詹姆斯·卡梅隆、迈克尔·贝、凯瑟琳·毕格罗等23位著名导演和制片人曾发表联名信,公开反对制片公司缩短窗口期的行为,指责这一行为只顾眼前利益,认为此举会破坏电影市场,迫使院线破产,助长盗版现象。对于华纳兄弟宣布取消2021年在北美上映的17部电影的窗口期一事,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认为:“此举没能表现出对那些顶尖电影人全情工作的尊重,行业中很多人用疫情作为借口来攫取短期利益,但这不是做生意的唯一方式,也会影响我们行业的健康。”(www.daowen.com)
窗口期最佳的平衡状态不一定是每个利益相关者(如电影院或制片公司)最为理想的业务状况。但是,完全放弃发行窗口体系,让所有平台自由竞争,可能会导致整个电影行业的不稳定(Hennig-Thurau等人,2017)。因此,对于“最佳窗口期”的讨论,不能只从电影制片公司和发行商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角度出发,而是要考虑到电影业的整体繁荣和长远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