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厚江中学作文教学:激活共生,高效互动

黄厚江中学作文教学:激活共生,高效互动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活”,是指师生之间高度融合、互相“激活”的教学情景。“活”既指灵动的过程,又指呈现的效果。激活共生的现场,还要使课堂能够呈现有质量的交互活动。这样的经典案例道出了共生教学形成现场共生的奥妙所在。当然,我们还要善于激活学生现场的学习热情。

黄厚江中学作文教学:激活共生,高效互动

吕叔湘先生说:“如果说教学法是一把钥匙的话,那么在所有的教学法之中还有一把总的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共生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活激活”。这个“活”有着丰富的内涵:活的内容,活的方法,活的过程,活的结果。

“活”,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有教师的“活”教,才有学生的“活”学。学生的“活”学,又生成了教师的“活”教。所以,“活”,是指师生之间高度融合、互相“激活”的教学情景。“活”既指多样的形式,又指丰富的内容。只有活学,才能学活。所以,“活”是指内容和形式互相统一、互相作用的有效学习。“活”既指灵动的过程,又指呈现的效果。所以,“活”是行为和结果双向互动和促进的教学境界。

共生教学法的基础,是教师的先“生”和先“活”。先“生”,即教师的学习体验,学习发现;先“活”,即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创造。所以,共生教学法特别强调教师的文本阅读和阅读中的发现,特别强调教师的写作体验和写作发现;特别强调教师对语文学习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课堂基本规律的直接体验和准确把握。

因此,共生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是看能否激活共生现场。

“活”的标志,首先是教师的“活”教,是针对具体教学情境的教,而不是拘泥于既定方案的教;是针对具体学生的教,而不是不顾对象的教;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教,而不是从经验出发的教。其次是学生的“活”学。所谓“活”学的特征就是“动”。首先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地“动”。真正地动,不是表面的气氛热烈,不是举手积极,不是形式上花样很多,而是看眼睛有没有动(有没有有质量地读),嘴巴有没有动(有没有有质量地说),手有没有动(有没有有质量地写),思维有没有动(有没有有质量地思考),看语言有没有动(有没有有质量的语言活动和语言训练)。激活共生的现场,还要使课堂能够呈现有质量的交互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能互相分享学习的感受、体验和成果,要能互相参与阅读的过程,互相参与写作的过程,要能形成有质量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碰撞,互相促进,互相引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所有学生的学习表现。

在教学现场,我们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感到失望,这是由于我们对学生的期望太高,这是由于原定的教学方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而最主要的是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缺少应有的尊重。其实,几乎没有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会尽力,也几乎没有学生想表现得让老师失望。因此我们必须尊重所有学生的学习表现。所谓尊重学生的学习表现,就是要理解学生的任何表现都是合理的,任何反应都是有道理的,学生的表现有差异是正常的。我们一旦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失望,就会影响师生关系,就会破坏教学情境,就会使教学共生成为泡影。(www.daowen.com)

我们还要善于及时发现教学现场的共生原点。

这不是教学技巧,不是教学的技术,而是教学的经验、教学的艺术和教学理念的一种综合的表现。我在许多地方介绍过于漪老师的一个教学镜头。于老师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一个学生问:“‘一千万万颗星星’是多少颗星星?”有个同学很不屑地说:“‘一千万万颗星星’不就是一千亿颗星星吗?”说得提出问题的同学十分自卑。可是于老师却发现了这样看似简单甚至幼稚的问题背后的教学价值。她问:“既然‘一千万万颗星星’就是一千亿颗星星,为什么课文不写成‘一千亿颗星星’呢?”于是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明确:一千亿颗星星说成“一千万万颗星星”一是说明这是概数而不是确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表达更能表现星星的多。最后于老师还不忘让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这样的经典案例道出了共生教学形成现场共生的奥妙所在。我教学《黔之驴》,在讨论既然课文写虎的内容更多,文章题目能不能改为“黔之虎”时,一个学生说“柳宗元会生气的”。我便问他柳宗元为什么会生气呢?这个学生便说不出来。我对大家说:“这个同学说题目改了,柳宗元就会生气。这说明柳宗元用这个题目有他的用意。那么是什么用意呢?”联系背景,大家很快就明白了作者写作的主旨是讽刺朝廷那些占据要位而又昏庸无能的人。这也是及时抓住了教学现场的共生原点形成的共生情景。

当然,我们还要善于激活学生现场的学习热情。

我们要对教学气氛有理性的理解。不能以为气氛热烈、发言踊跃就是共生的最佳情境,不能以为一呼百应、一问就答、一答就对的课是好课,不要期望学生就应该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去表现。我们要承认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差异,承认学生和我们之间的差异,承认不同学生、不同班级课堂学习态度和表现上的差异。我们要能放低教学姿态,要真正将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体,用自己的情绪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感情打动学生,用自己的体验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思考启发学生,用自己的问题唤醒学生,用自己的点拨启发学生。我们还要能及时发现和调动领军学生的学习引领作用,通过他们来带领、影响整个班级的学生。

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深度引领。

共生教学不是原地踏步和原点的循环,共生的情景还指学习过程的深入发展。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深度引领。学生的共生没有明确方向时,要为他们明确方向;学生的思维遇到阻塞时,引领他们冲破阻塞;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时,引领它们深化自己的思考;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打开他们的思路,这样才能促使课堂的共生情景高质量地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