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选择好共生原点:共生教学成功之本

选择好共生原点:共生教学成功之本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生原点的选择,是共生教学成功的基础。共生原点不仅要具体实在、集中明确,而且必须具有鲜活的生长性。否则,再好的共生原点也是没有价值的。无论是写作课还是阅读课,无论是一篇课文的教学还是一节课的教学,确定共生原点,首先要研究和明确教学内容。但教师确定共生原点,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

选择好共生原点:共生教学成功之本

共生原点的选择,是共生教学成功的基础。我们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发现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共生原点,或赋予教学内容共生原点的特征,充分开发每个共生原点的教学价值和学习价值。

共生原点不仅要具体实在、集中明确,而且必须具有鲜活的生长性。这是共生教学的根本特征。但这种生长性必须和操作性形成统一。在介绍树式共生教学结构的“一个点”、“一个主干”时,我们分别说明了生长性的一些具体内涵,简单说,所谓生长性,就是具备组织连续性的、鲜活的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的能力。但这些连续性的鲜活的学习活动,必须是可操作的,否则就失去了它们的意义。所谓可操作,就是学生具备必要的生活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材料准备、信息准备和心理准备,教师具备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协调能力、变通能力、评价能力和修正能力,课堂具备时间条件、空间条件、情景条件和物质条件。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就具备了可操作性。否则,再好的共生原点也是没有价值的。

无论是写作课还是阅读课,无论是一篇课文的教学还是一节课的教学,确定共生原点,首先要研究和明确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不是笼而统之的阅读或者写作,也不是大而化之的教什么课文或者写什么作文题目,而应该是一个个具体的内容和具体的活动。比如教学《孔乙己》,理解人物特征和形象意义无疑是必须教学的内容,但仅仅关注这一点很容易成为结论教学,明确这一点的同时必须明确用什么教学活动和教学安排来体现这样的教学和完成这样的教学内容。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我们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写出什么样的作文,同时还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我们不是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而是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写好这个题目;不是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写作能力,而是要想好如何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

很多人把语文上成了非语文课,就是只顾及了所谓“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的所谓“工具性”。简单地说,只看到思想内容看不到语言形式。现在这样的阅读课并不少见。只有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着眼于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确定共生原点,这个“点”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教学才会有充满活力的共生共长的教学情景。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我们把理解“男子汉精神”和这篇文章小标题的结构特点结合为教学的“共生原点”;教学《孔乙己》,我们把对人物主题的理解和小说对手的描写结合为教学的“共生原点”;教学《阿房宫赋》,我们把理解文本内容、思想主题和欣赏“赋”体文章的表现手法结合为教学的“共生原点”;教学《谏太宗十思疏》,我们把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和学会通过不同注释、版本的比较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结合为教学的“共生原点”。如果说这些案例的教学比较成功,明确、具体、集中而又把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www.daowen.com)

共生原点满足了教师的教学需要,才有教师的活教;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才会有学生的活学。两个需要的满足,才能互相激活,教师和学生互相激活,就是共生共长的教学境界。

共生原点作为共生教学的主要元素,当然由教师发现,由教师选择,由教师确定。教师选择什么样的共生原点,必然会从自己的教学需要出发。但教师确定共生原点,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他们会有什么困难,他们会出现什么问题,他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的问题他们会怎么回答,我们的活动安排对他们是否有意义,这些都是我们选择共生原点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共生原点不能来自教学参考书,不能来自教学指导用书,不能来自复习资料和试卷练习,也不是来自教师的主观想象,当然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不是为了教师自己作秀。我教学《阿房宫赋》有一个教学活动的共生原点是将课文压缩为一段话,并留下关键词让学生填空,共生的效果比较理想。但我起初的设计是让学生压缩为一段短文。试教之后,效果很不理想。因为这个共生原点的选择,脱离了学生实际,学生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必要。有老师教现代散文,要学生将散文的内容改写为旧体诗词,也是类似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