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教学方法的提出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和西方语言文化相比,我们的母语更加注重体验、注重感悟、注重积累,其模糊性、整体性更强。而这里的重体验、重感悟、重积累,也必须是整体性地体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的,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其积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学习知识的积累,而最主要的是指体验、感悟的积累,是指学习感受、学习经验、学习过程的积累,还包含了精神积累和感情积累的思想积累。强调体验、感悟和积累,当然不是不要清晰的分析,也不是不要分解的系列训练,也不是不讲逻辑,不讲科学,而是不能以清晰的分析为主,不能依靠系列的训练解决根本问题,其本身的逻辑和科学,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先分解再合成,先概念再判断,而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
语文共生教学,是立足本色的教学主张形成的教学方法。
本色语文从课程理解到课堂教学,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教学评价到教师素养提出系统的教学主张。而其核心的主张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所谓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就是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为目的。语文课就是要在感悟语言、解读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伟大的情怀。“五个语言”是木,“四个培养”是花。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就是让学生按照母语学习的规律学语文,教师按照母语的规律教学,按照母语的规律考语文,也按照母语的规律应对语文的考试。阅读教学要按照阅读教学的规律教学,写作教学也要按照写作的规律教学。
基于这样的主张,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在阅读中教阅读,在写作中教写作,用阅读教阅读,用写作教写作。
“共生”概念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原本是生物学概念,指不同种属的生物(动植物)互相利用对方的特性和自己的特性互相依存一同生活的现象;各种各类生物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建立密切而和谐的联系。
共生理论,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理论,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进化论看到的是生物之间的竞争和对立,共生理论看到的是生物之间的依存和促进。作为一种描述生物种间关系的方法论,共生理论在其他领域很快得到借用。社会学者认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共生不仅是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一种可塑形态。共生理论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生存状态,而是一种体现人类本真价值的生存样式,是一种合乎完善理性的生活情景。它反映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要求社会的人合理地发挥本身具有的能动性,不仅在意识之中,而且在行动上体现共生的理念,处理人和社会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使这种种关系朝着有序有效和谐的方向发展。(www.daowen.com)
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随着共生概念的不断发展,学者们不断将共生理念应用到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建筑学甚至政治学等领域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于是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共生理论。
将共生理论引入语文教学,用来解释语文教学中的种种关系,协调种种矛盾,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改善课堂教学的状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主体与内容,内容与形式,文意与语言,阅读与写作,乃至素质与应试,创新与继承等矛盾之间,也都是一种共生关系。语文共生教学,就是运用共生理论促进语文教学中各种矛盾之间的协调和共生,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提高。
叶圣陶先生非常注重教育实践,尤其注重在具体实践情景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和伙伴影响在学习中的意义。他说“儿童的天性是注重事实、喜欢自己去做,凡是合乎他天性的,他们愿意知道它,学会它”。早在20世纪10至20年代,他排除种种阻碍,怀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创办“生生农场”,建造礼堂、戏台、篆刻室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躬行实践。给我们留下很多可供借鉴的理论和经验。叶老还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如果说,教育是农业,那么语文教学首先是农业。他这开创“生生农场”的实践探索和他“教育是农业”的思想是我们共生教学重要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体现学习的过程,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等,都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语文共生教学对这些理念都有非常充分的体现。
共生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学生主体不是学生上课发言的次数多,不是课堂的气氛活跃,更不是“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做什么都是合理的,学生说什么都是对的”,而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而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是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成果,而是让学生自己亲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长。
共生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过程观。充分认识学习场景对于学习的意义,高度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及其价值,尤其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学习的深度合作,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合作对于学习者的意义,真正把课堂变成学习的场所,把教学的过程变成学习成长的过程。
共生教学还体现了正确的教师观。既承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承认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特别强调教师是学习的先行者,注重发挥教师的课程资源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