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著名教师黄厚江教你如何分析与选择议论性材料

著名教师黄厚江教你如何分析与选择议论性材料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作文的题型很多,其中有一种是议论性材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议论性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刚才有几位同学赞同“一个人走”,理由有更自由、保持自我等。我们始终在“一个人走”与“一群人走”之间进行二元对立的选择。但是,当我们与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要保持自己的见解,一个人走。

著名教师黄厚江教你如何分析与选择议论性材料

师:写作文会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审题。材料作文的题型很多,其中有一种是议论性材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议论性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先来看一句话,这句话是苏州某年高三模拟考试的作文题,我将它写在黑板上。

(板书: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师:这句话看上去很好懂,但要想写好其实不容易。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选择,你愿意选择一个人走呢,还是一群人走呢?

选择一个人走的请举手。

(有几位学生举手)

师:毛泽东说过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一个人走其实不可怕,说说你想一个人走的原因。

生:如果去死的话,就一个人走。

师:的确是这样,但我们还是更多地考虑生的问题吧。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在这个年龄考虑死的问题,稍微有点早。(学生笑)

生:一个人走,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

师:我们要学会概括,你的意思是一人走,可以更自由。(板书:更自由)

师:请赞同一群人走的同学举手。(大部分同学举手)请你们说说,一群人走有哪些好处?

生:我选择一群人走,是因为无法忍受一个人的孤独。

师:是的,一群人走的好处之一,是不孤独。(板书:不孤独)

生:一群人走,可以互相勉励。(板书:互相勉励)

生:一群人走,可以互相帮助。

师:是的,人总有不够高大、不够顽强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一个同伴拉你一把,多好。接着说。

生:一群人走,可以相互启发。

师:是的,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一群人走,可以形成思维互补。(板书:思维互补)

生:跟着别人走,很容易丢失自己。

师:你是从否定一群人走的角度来说的。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走,可以保持自我。(板书:保持自我)

这位同学有着非常好的思维品质,就是当我们在想方设法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去想想别人会不会是不对的。

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刚才有几位同学赞同“一个人走”,理由有更自由、保持自我等。更多的同学说要“一群人走”,主要理由有:1. 不孤独;2. 互相鼓励,获得精神慰藉;3. 可以互相帮助;4. 形成思维互补。说到这里,同学们至少可以写两篇文章。

师:说理的最基本要求是要有理有据,这一点我们班同学做得不错。让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我们还可以否定相反的观点,当然也可以否定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尝试否定相反的观点或者否定自己的观点。

生:我否定自己的观点,我刚开始赞同“一群人走”,但现在看来,还得看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叫思想。如果不是志同道合,一群人走就不孤独吗?我上了一辆大巴车,车上有五十多人,但我仍然是精神孤独的,因为车上我一个人也不认识。因此,一群人走未必不孤独。

生:我反对“一群人走可以相互勉励”这个观点。比如我好朋友考差了,我心里难过;他考好了,我心里更难过。

师:哦,你是说要看心胸。一群人在一起并不一定是相互鼓励的,也可能是相互拆台的。是不是?

生:是的。

师:你说得很深刻。同学关系的确是很复杂的关系,有些同学是相互鼓励,有些人却是死在同学手里。

生:我否定一个人走的观点,因为这群人也可以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那么相互之间就不会是负面的干扰。

生:我不同意。即使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师:是的。毛泽东、陈独秀都要建立新中国,算是志同道合的,但他们选择的方法、道路并不一样。

生:我也反对一个人走。因为一个人走,缺失方向感,很容易一意孤行。

师:是这个道理,一个人走很容易走进沙漠,你就潇洒吧。(学生笑)

一个人的思想不仅体现在辩论的时候,还体现在与自己思想的交锋上。议论文写作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同学们大多没有进入我的圈套。我们始终在“一个人走”与“一群人走”之间进行二元对立的选择。人生是不是只有“一个人走”和“一群人走”两种情况?我希望两次都没有举手的同学发表你的意见。

生:我的观点是,肉体上可以一群人走,精神上必然一个人走。

师:你的意思是表面上一群人走,实际上一个人走。能举个例子吗?

生:写诗的人和学数学的人虽然在一起,但灵魂并没有在一起。

生:我认为,在生活态度上,我们可以选择一群人走。但是,当我们与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要保持自己的见解,一个人走。

师:你说的是某一方面需要一个人走,某一方面又需要一群人走。能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来说说你的观点呢?

生: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知识积累的阶段,一是创造发展的阶段。前一个阶段需要一个人走,后一个阶段需要一群人走。

生:我跟他相反。前一阶段需要一群人走,后一阶段需要一个人走。

师:同学们,你们赞同哪一种?赞同前一种还是后一种?

生:我赞同前一种。积累是一个人的事情,一群人更利于创造。

生:我赞同后者之说,因为创造属于自己的发现,创造需要自由。

师:能不能跳出两种说法?

生:这样的分法是不科学的。其实这两者是交错的。在学习积累的时候,有时候需要一个人走,有时候也需要一群人走。

师:你说得很好,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时其实可以不要限定在这两个阶段。还有没有其他观点?

生:同一个阶段,既要一个人走,又要一起走。

师:请你阐述一下。

生:我来建个模。一个人走是纵向的,一群人走是横向的。

师:能不能说个具体情境,不要建模,建模是理科思维,写作文需要用“比如”这类术语,举个例子或者假设一个情境。

生:好的,比如,我要写一篇论文,我是一个人写,同时又要借鉴其他人的成果。

生:我不同意,写论文也可以先一群人讨论,然后各写各的,干完后汇总。

师:你的观点是,一群人走的时候,也可以各走各的?

生:是的。

师:还有其他观点吗?

生:一个人要在一群人中走,一群人像一个人走。

师:你先说说第一句。

生:一个人要在一群人中走,是说一个人要在一群人中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但是你们的思维还有陷阱。你们总是在比较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关系。能不能着眼于一个人本身,谈谈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关系?好的思维,总是跳出别人与自己设计的陷阱。

生: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无法一个人真正独立地生活,他需要依靠别人而生活,但同时他又可以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性。

师:你说得很好。一个人在很多层面具有两面性,比如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一个人在精神上可能总是一个人走,一个人的外在生活可能总是一群人走。是不是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人,总是一个人走与一群人走的统一交融?

生:是。

师:有没有谁能证明,即使在精神上,我们也不一定是一个人走?

生:我们的精神成长总离不开与名人在精神层面的沟通。

师:说得很好,一个思想健全的人总是与许多伟大的人在一起。

师:刚才,我们跳出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怪圈,但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没有达到深刻、透彻、独到的程度。我们现在回到这句非洲谚语本身,看看这句话除了“一个人走”与“一群人走”的矛盾外,还有什么矛盾?

生:快与慢。

师:你读到了题目中隐含的一组矛盾,很好。这句话里还隐含着其他矛盾吗?(www.daowen.com)

生:远和近。

师:准确地说,应该是“远”与“更远”。非洲谚语这句话里“只有”这个词暗含着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如果你们来选择,会选择“远”还是“更远”呢?

生:选择“更远”,着眼未来。

师:哦,你是选择“更远”,提前做好规划

生:我也会选择“更远”,因为命题人的意图就是“更远”。

师:但你也要注意,命题人对一味地献媚迎合也是不欢迎的。作文问题也是人生问题,不能为作文而作文。如果为了迎合命题人而故意编造假话、谎话,除非遇到智商比傻瓜还要低的阅卷老师,才会给你高分。在考场里拿起笔写下你的选择时,就是你目前人生的选择。

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是“更远”的前提。

师:你的观点是,有近才有远,有远才有更远。

生:对的,这样可以使目标更清晰。

师:明确眼前需要做什么。

生:我反驳他的观点。如果我们在雪地里走路总是看着脚下的路,走出来的路线是弯的;如果盯着远方,走出来的路线是直的。

师:你是说,有一个更远的目标定位,方向才能更明确。

生:我不同意。我们讨论远与更远,不是在雪地里走这个特殊的情境。

师:有道理,我们写议论文举例时应举常态的例子。个别、特殊的例子不具有说服力。

写好议论文,不仅要有敏锐的感觉,还要有理性的论证。审题,不仅是要得出观点,还要有一个论证框架建构的意识。

师:这句话还有另一组矛盾是“快”与“慢”,你会选择快还是慢?

生:慢,因为慢可以看得多。

生:不但看得多,而且看得更加深入。

生:快太累。

师:快太累,慢可以享受些。那有没有同学证明快更好?

生:我认同快,因为超越一步,价值无限,比如科学发现就需要快。

师:科学发明的确需要快人一步。还有其他观点吗?

生: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师:看来大家已经不被我引进陷阱了。当快则快,当慢则慢。举个例子。

生:有风景的时候走慢点,穷山恶水可以走快点。累的时候也可以走慢点。

生:我认为,写作文平常写慢点,高考写作文快点。

师:你们同意吗?

(学生迟疑)

生:我补充一下,我是说,平时写作文可以多去想想,写得尽可能慢些,只有这样,到了考试时候才能写快、写好。

师:能不能提炼出观点来?

生:慢是为了打基础,为了快。

师:有了前面的慢,才有了后面的快。生活大概也是这样。

其实,这句话本身是有逻辑漏洞的。因为快和远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走得快未必就走不远。关于“快”与“远”,还有其他观点吗?

生:我选择既快且远,因为快和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矛盾。一件事可能某一阶段就需要快。

生:我选择以远为目的的快。

生:既不要快也不要远。

师:老师觉得很欣慰。大家对话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辩证。是的,人生一定要既快又远吗?

我们思考问题时,经常会掉到别人的陷阱里。人生的精彩或许恰恰在于也不快也不远,有时一个人走,有时一群人走。

我们刚刚进行的是议论性材料的分析,请同学们归纳一下透彻、深刻地理解材料的方法。

生:要从原文出发。

师:对。这是第一条。

生:要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

生:要跳出作者为我们设立的思维陷阱。

生:我觉得不仅如此,还要跳出老师最后的观点。

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善于跳出自己的陷阱。

刚才我们是讨论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现在我们再来聊聊观点的选择。大家先说说这句话我们可以有多少个观点。

生:人生必须一群人走。

生:人生只能一个人走。

生:人生可以一个人走,同时也可以一群人走。

生:人生有时候一个人走,有时候必须一群人走。

师:还有吗?

生:人在某些方面可以一群人走,人在某些方面一个人走。

师:仅仅是着眼于一个人和一群人吗?

生:人生应该追求快。

生:人生应该慢慢走。

生:人生不必追求远。

生:如果可能,人生应该追求远,让生命更有长度

师:还有吗?

生:远和不远是相对的。

生:远和不远是统一的。

师:很好。非洲人这句谚语,可以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人生启发。如果同学们根据这材料确定观点,你们如何选择呢?

生:我写人生要慢慢走。

师:为什么这样确定呢?

生:因为我就是这样想的。

师:非常好。很多同学将作文和实际生活对立起来,是不可取的。言不由衷,就难免牵强附会,很容易有漏洞,明眼人一眼可见。

生:如果我的观点很消极,怎么办呢?

师:首先是要让你的观点不消极。我们为什么要消极地看问题呢?其次是,你的所谓消极,如果从积极的角度去写,很可能就是有深度。你是什么消极观点呢?

生:一味求远,容易翻车。

师:这个观点并不消极啊。只要是本着负责的态度,对自己负责,对生活负责,只要能够进行充分的论证,就没有所谓的消极的观点。

好,时间不多了。我提醒同学们:当我们对材料有了深入的分析之后,选择观点时,既要言发于衷,又要切合题目;既要吃准命题意图,又要有自己的思考;不仅要力求新颖,更要能够自圆其说。当然,要真正做好,还要我们多练习,多思考,思考题目,更要思考生活。

好,下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